台灣大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台灣大豆 |
中文名:台灣大豆 拉丁學名: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豆目 科:豆科 屬:大豆屬 種:台灣大豆 |
台灣大豆,主根粗壯,側根發達,莖稈堅硬。株高40-60厘米,有限生長型,地上部節位7-9個,分支3-5個,每花序結莢2-4個。莢熟色褐色,子粒橢圓形,種皮黃色。北方春大豆種,晚熟品種,生育曰數125-135天,開花量大,花期長,杆強,抗灰斑病。子粒品質優良,蛋白質含量33.94%,脂肪含量23.6%。 [1]
台灣292大豆
來自 萬方
摘要:該品種早熟,生長期在東北地區11O天左右,鮮莢75天左右;長江流域90天左右,鮮莢65天左右.株高50~70厘米,圓葉,紫花,紫杆.一次性同時開花,主莖發達,分枝4~5個,有限結莢習性,着莢密集,上下結莢均勻,單株結莢約220個,2~3粒莢,茸毛白色,莢熟呈褐色,臍白色,有光澤.葉香,糯性好,品質佳;
蛋白質含量43.8%,脂肪含量18.9%.畝產量250千克左右,鮮莢可達1 100千克左右.該品種喜大水大肥,適合平川窪地種植.地溫在10~15℃播種為宜,種植密度不宜過密,施肥以氮,磷,鉀比例為6:9:4為宜,畝用種4~5千克。
年份:2000
台灣省的大豆生產
來自 知網
作者:鄒林坤
摘要:一,大豆生產概況 台灣種植的大豆是從福建,廣東等地由移民而引入的,栽培面積較小,是一種次要作物.30年代的台灣大豆單產低,蛋白質和脂肪含量不高,全台灣只有4—6千公頃大豆,產量約3—4千噸。
從40年代開始,大豆面積才逐步上升,40年代末,台灣大豆面積迅速增加,由原來的8千多公頃,發展到2萬多公頃,產量達1.2萬多噸。
關鍵詞:大豆生產 台灣省 大豆品種 農業改良 台灣農業 年代 雜交後代 生育天數 每公頃產量 次要作物 被引量:2 年份:1990 大豆_秒懂百科 [2]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台灣大豆植物智,引用日期 2021-03-11
- ↑ 大豆Glycine max (Linn.) Merr.植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