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杉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台湾杉木 |
中文学名:台湾杉木 拉丁学名:Cunninghamia konishii Hayata 界:植物界[1] |
台湾杉木(学名:Cunninghamia konishii Hayata)是杉科、杉木属乔木,高达50米,胸径2.5米;树皮淡红褐色或红棕色。叶披针形,通常微呈镰状,辐射伸展,革质较柔软,球果卵圆形或广卵圆形,苞鳞卵形或长卵形,革质,坚硬,种鳞小,先端三裂,裂片上缘具不规则的细锯齿;种子长卵形或矩圆形,扁平,周围有窄翅。
台湾杉木是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中国台湾中部以北山区海拔1300-2000米地带。
木材心边材明显,纹理直,结构细,质轻软,有芳香,耐久用。供建筑、造船、电杆等用。为中国台湾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可作中国台湾高山中部的主要造林树种。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50米,胸径2.5米;树皮淡红褐色或红棕色。叶披针形,通常微呈镰状,辐射伸展,革质较柔软,长1.5-2厘米,宽1.5-2.5毫米,边缘有极细的钝锯齿,上部渐窄,先端钝尖,两面均有气孔线,较多而显著。
球果卵圆形或广卵圆形,长1.5-2.5厘米,径约2厘米;苞鳞卵形或长卵形,革质,坚硬,先端具微急尖的三角状,尖头,边缘的细锯齿通常不甚明显;种鳞小,先端三裂,裂片上缘具不规则的细锯齿;种子长卵形或矩圆形,扁平,周围有窄翅。 生长环境
台湾杉木生长于山区海拔1300-2000米地带。通常混生于台湾扁柏及红桧林中,或与阔叶树混生,或组成小面积的单纯林。
分布范围
台湾杉木是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中国台湾中部以北地带。
繁殖方法
台湾杉木的繁殖采用扦插法。
扦插方法
扦插前用3%四氧化三铁溶液消毒土壤,然后作宽80厘米、高25厘米的苗床,床面覆10厘米左右厚的黄心土。3月下旬随剪随插,剪去下半部针叶后用激素处理4小时,扦插深度为插穗长的2/3,株行距为6.5厘米×10厘米。插后搭塑料拱棚遮荫。插穗生根后按常规管理,定期观测。
生根过程
台湾杉木扦插1个月左右出现愈伤组织,45天后开始抽梢,60天时抽梢率达85%,84天时有少量插穗产生不定根。经调查,具有不定根的插穗其愈伤组织很少或无;愈伤组织多的插穗却很少有生根的。由此推定台湾杉木不定根的形成与愈伤组织无明显的相关性,是属于皮部生根的类型。
生根处理
以不具顶芽的二级侧枝作插穗,用100×10-6ABT1生根粉处理4小时在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等方面效果最佳,是台湾杉木扦插的最佳组合。此外,A2B1C2和A2B2C3也是较好的扦插组合。
插穗选择
枝条部位、插穗长度、枝条年龄对扦插生根有极显著的差异。其中树冠中上部的1年生不具顶芽的二级侧枝比下部的同类型侧枝在生根率、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等方面均更高。8厘米长的插穗生根率较12厘米长的插穗高23.3%1年生枝条平均生根率为53.3%,而2年生枝条平均生根率仅35.0%,同时,1年生枝条在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方面比2年生枝条分别高2.8条和7.84厘米,差异显著。枝条部位和插穗长度在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方面差异不显著。针叶去留试验表明,去留针叶对台湾杉木扦插生根成活有极显著差异,去除穗条下部2/3的针叶比不去针叶的生根率高10.8%,平均根数间差异显著。
扦插基质
为探讨基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将1年生二级侧枝用100×10-6NAA浸泡4小时,分别插于粘性黄心土、河沙、砂壤土三种基质中。粘性黄心土作基质插穗其扦插生根率最高,达75%,是用河沙作插壤的2.14倍,是用砂壤土作插壤的2.73倍。从根系生长来看,用粘性黄心土作基质的插穗,其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均优于扦插于河沙和砂壤土的插穗。因此,台湾杉木扦插时用粘性黄心土作扦插基质较好。
主要价值
台湾杉木的木材心边材明显,纹理直,结构细,质轻软,有芳香,耐久用。供建筑、造船、电杆等用。为中国台湾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可作中国台湾高山中部的主要造林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