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湾茶藨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湾茶藨子
台湾茶藨子原图链接

中文名:台湾茶藨子

别 名:台湾醋栗

拉丁学名:Ribes formosanum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 目:虎耳草亚目

科:虎耳草科

亚 科:茶藨子亚科

属:茶藨子属

亚 属:醋栗亚属

组:醋栗组

系:光柱系

台湾茶藨子原图链接
台湾茶藨子原图链接
台湾茶藨子原图链接

台湾茶藨子(学名:Ribes formosanum)为虎耳草科茶藨子属下的一个种。落叶灌木。茎有粗毛至无毛;全株著生三分叉的棘刺于叶腋处,长1.3 厘米。 [1]

形态特征

生活型:落叶灌木;

株: 高达2米;枝粗壮,老枝暗灰色或紫黑灰色,无毛,小枝色较浅,无毛或微被细短柔毛,在叶下部的节上着生3枚粗壮刺,刺长1-1.3厘米,节间常无细刺;芽常卵圆形,长2-4毫米,先端微尖,具数枚干膜质鳞片,外面无毛或近无毛;

叶: 叶常1-3枚着生于小枝顶端,近圆形,直径约1.5-2厘米,基部截形至浅心脏形,两面微被细短柔毛,上面深绿色,下面色较浅,掌状3-5裂,分裂几达叶片中部,裂片先端圆钝,顶生裂片稍长于侧生裂片,具粗钝锯齿;叶柄长1-2厘米,具细短柔毛;

果: 果实球形,直径8-10毫米,红色,无毛;种子多数;

生态习性

产地: 台湾(特有种);

生境: 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

海拔: 2500-3800m;

物候期:花两性,通常单生于叶腋;花梗长1-1.5厘米,疏生细短柔毛或具稀疏短腺毛,至果期毛脱落;苞片卵形,成对生于花梗中部的节上,长2-4毫米,宽1.5-3毫米,边缘微具短腺毛,有3脉,花萼外面微被短柔毛,在果期仅于萼片顶端残留少量柔毛;萼筒圆筒形,长7-10毫米,宽约5-6毫米,萼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7-9毫米,宽3-4毫米,先端圆钝,花期反折,果期稍直立;花瓣小,长4-5毫米,鳞片状,先端圆钝;花托内部无毛;雄蕊稍长于花瓣,花药近圆形;子房近圆形,无毛,1室,具多数胚珠;花柱稍短于雄蕊,先端2裂,无毛;

生长环境

生于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海拔2500-3800米。


主要价值

野生动物的食物。食用:红熟的果实,酸中带甜。采成熟果实,洗净或擦拭干净,生食,甜中带酸,可生津止渴。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