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湾三线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湾三线蝶
图片来自杉林溪自然生态教育中心

台湾三线蝶 分类地位

界: 动物界 Animali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鳞翅目 Lepidoptera

科: 蛱蝶科 Nymphaliae

亚科: 蛱蝶亚科 Nymphalinae

族: 线蛱蝶族 Limenitini

学名: 台湾三线蝶 Neptis nata lutatia Fruhstorfer 1913

中文别名: 细环蛱蝶、细带环蛱蝶、[1]


简介

台湾三线蝶
图片来自随意窝日志

台湾三线蝶 Neptis nata lutatia 翅背面暗褐色,停憩时前后翅的斑纹会连成3条平行线,近似种有3种,但本种后翅中间的带纹最细,且翅腹面底色最深。幼虫食草为榆科的山黄麻、台湾朴树、豆科的葛藤及台湾葛藤等。雌蝶在天色昏暗时将卵产在寄主叶表,幼虫孵化后栖息于叶中肋或侧脉,幼虫受惊吓会缩头挺起胸部,让胸部背面的棘突朝前,化蛹在叶背或茎。成虫主要发生在5月,出现在郊区荒地、森林边或溪水旁,访花、吸食树液腐果或吸水,雄蝶领域性不强,台湾平地至海拔1000公尺山区可见,另外在中国、中南半岛、缅甸、喜玛拉雅山区、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也有亚种分布。

(蛱蝶科) 展翅 45 - 55 mm,触角黑色,端部黄褐色,翅膀表面黑褐色,展翅时有有3条白色横带,其中前翅的横带为近似种中最细,又称细带环蛱蝶,后翅有2条横带,翅腹面黑褐色也是近似种中最深 。

本属16种,本种又称细带环蛱蝶,分布于低海拔山区,幼虫以台湾朴、山黄麻、菊花木、波叶山蚂蝗、水黄皮、葛藤等植物寄主,卵和幼虫体表褐色,成虫喜欢访花,吸食腐果及树液。[2]

  • 台湾三线蝶,触角端部黄色,外观近似小三线蝶但本种前翅眉纹较长,前后翅横带细窄。
  • 台湾三线蝶,卵底部扁平,表面有六角形格状花纹,于六角形顶点处各有一根毛状的长刺。
  • 台湾三线蝶,幼虫体色褐色,体表有细微的白色短毛,中后胸及腹背各有一枚短小的突起。
  • 台湾三线蝶,寄主植物山黄麻、葛藤等,幼虫会将寄主植物叶片咬成小块并吐丝于叶缘筑虫台 。
  • 台湾三线蝶,羽化,展翅。[3]


形态描述

  • 卵: 绿色,表面布满六边形刻纹,并在六角交界处有白色棘状突起。
  • 幼虫: 浅绿褐色,体表布满浅褐色刺毛,胸部有两对棘状突起,腹部第2跟第5节也各有一对肉棘。
  • 蛹: 米黄色,翅芽宽大,具淡珍珠光泽。
  • 成虫: 翅背面暗褐色,停憩时前后翅的斑纹会连成3条平行线,近似种有3种,但本种后翅中间的带纹最细,且翅腹面底色最深。


生物学

寄主植物:

榆科(Ulmaceae)的山黄麻(Trema orientalis)、台湾朴树(Celtis formosana)、豆科(Leguminosae)的葛藤(Pueraria lobata)及台湾葛藤(Pueraria montana)等。

生活史:

雌蝶在天色昏暗时将卵产在寄主叶表,幼虫孵化后栖息于叶中肋或侧脉,幼虫受惊吓会缩头挺起胸部,让胸部背面的棘突朝前,化蛹在叶背或茎。

分布情形:

台湾平地至海拔1000公尺山区可见,另外在中国、中南半岛、缅甸、喜玛拉雅山区、菲律宾、苏门达腊、爪哇、婆罗洲及印度南部也有亚种分布。[4]


形态特征

中型蝶类,展翅宽约5.5公分,黑褐色的翅膀背面共有三条白色带状细斑纹横跨在翅膀间,翅膀腹面黄褐色底中也有三条白色细斑纹,但白色斑纹较细,而且没有黑褐色细边,前翅背面中央斑列中第3室的白斑也特别小。雌雄蝶外形差异不大。


台湾三线蝶
图片来自杉林溪自然生态教育中心

生态习性

幼虫以豆科的葛藤、波叶山蚂蝗及榆科的山黄麻为食草。雄蝶具有强烈的领域性。[5]


台湾三线蝶VS.琉球三线蝶

台湾三线蝶
图片来自xuite日志
台湾三线蝶
图片来自xuite日志


视频

  1. 蝴蝶

台湾三线蝶

台湾三线蝶 蝴蝶羽化 亚泥生态园区

台湾三线蝶爱爱

台湾蝴蝶 (1)- 1 (4K)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分类地位,台湾三线蝶-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2. 台湾三线蝶,台湾三线蝶 -嘎嘎昆虫网
  3. 台湾三线蝶,台湾三线蝶
  4. 生物学,台湾三线蝶-自然与人文数位博物馆-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5. 台湾三线蝶,台湾三线蝶-杉林溪自然生教育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