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野山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台灣野山羊,是台灣特有種的動物,也是台灣唯一的野生牛科動物。
學名 Capricornis swinhoei
俗名 臺灣長鬃山羊,長鬃山羊,台灣長鬃山羊
界名 動物界
門名 脊索動物門
綱名 哺乳綱
目名 偶蹄目
科名 牛科
特有種 是
生態範圍
棲地類型 低至中、高海拔森林及森林邊緣
族群狀況 稀少
分布狀況 全島低至高海拔,以中海拔為主
國家公園區域內臺灣野山羊分佈地點
國家公園分布狀況 玉山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 雪霸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
- 淺色部份為國家公園範圍,深色點為物種分佈位置
- 分布圖僅表示歷年保育研究報告的調查地點中,有紀錄到該物種的區域位置,不代表空白部分完全沒有物種分布。[1]
生態習性
棲息於低至高海拔山區森林、裸岩。多單獨活動,擅長於陡坡活動。日行性,以樹葉、嫩芽、草為食,有磨角的習性。
為台灣產唯一牛科動物,清晨與黃昏是其活動高峰,有強烈的領域性,會將身上的分泌液塗在其經常出沒路線的樹上,表示此路是牠的。
喜單獨活動,因其蹄有突出外側和良好的平衡感,讓長鬃山羊可以輕鬆走在裸露岩石崩塌處和險峻陡峭的山區,這些險惡的地形正是躲避天敵的最佳環境。食物以植物嫩葉和嫩芽為主,如冷杉、鐵杉、圓柏的葉子,以及芒草、咬人貓等。也會定期舔食山壁結晶礦物以補充身體所需鹽分。
由低海拔二百米的小山,一直到高海拔的玉山南峰、南湖圈谷和雪山圈谷等高山附近,都可以找到台灣長鬃山羊的足跡。目前在海拔一千米公尺以上的山區,它們的出現機會比較高。[2]
台灣野山羊大啖咬人貓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自1992年成立以來,首度拍到台灣野山羊大啖有毒植物!為了捕捉園區內珍貴動物的身影,雪管處特別委託東海大學研究團隊,以紅外線自動攝相機拍攝瀕臨絕種或稀有保育類的動物身影;幸運的是,最近在整理資料時,意外發現到台灣山羊淡定的在吃「咬人貓」,消息一出,就讓園區的所有人員都感到相當興奮。
雪管處表示,「台灣野山羊在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中被列為珍貴稀有(第二級)的物種,屬於台灣特有種的牛科草食性動物,特徵為公母頭上都有一對角,終生不會脫落。牠們在雪霸園區數量稀少,偶而會在登山步道附近活動,近年來不少山友在攀登雪山時,在黑森林或往雪山主峰的步道上有多次目擊紀錄。」[3]
形態特徵
體長80~114公分(cm),尾長6~7公分(cm)。體毛為黑褐色,喉部與上頸處為土黃色,冬天毛色較深且濃密。
頭及軀幹長80-114厘米,尾長約6.5厘米,體重25 -35公斤。全體為深褐色,背頸中央一帶為黑色。腮、喉部和上頸為淺黃褐色,雌雄皆有一對洞角,呈圓椎狀,頂端尖銳且略向後曲,終生不脫落。[4]
台北立動物園的野山羊
原稱台灣長鬃山羊的台灣野山羊,生態習性及所需環境相當特殊,但在台北立動物園的照顧下,圈養族群轉眼已經生活了將近44年,也能夠穩定繁衍。台北立動物園表示,去年9月中旬野山羊家族又多了位新成員,在媽媽「長茗」的悉心守護下,寶寶「長稻」正穩定地成長中。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去年9月15日出生的男寶寶「長稻」,在媽媽「長茗」的引導及協助之下,很快地就學會站立及在陡坡上行走,並跟著媽媽到處認識環境。個性膽小的牠們,只要一聽見異聲就會立即逃跑,躲進草叢中小心地觀察四周有無危險。母性良好的「長茗」並不會刻意限制「長稻」的探索,但仍時時保持警戒,當感覺危險靠近時,「長茗」會立即奔至兒子身邊,寸步不離地守護著「長稻」;在如此細心呵護之下,難怪「長稻」能快速熟悉環境,並且自在地四下活動。
台灣野山羊是台灣唯一的原生牛科動物,也是台灣特有種,無論雌、雄個體,頭上均有一對向後彎曲之圓錐狀角,終身不脫落。領域性極強的牠們,會利用眼睛下方的腺體做標記,也會選擇固定的樹幹磨角好宣示領域。
圖片說明
- 野山羊家族又多了位新成員,在媽媽「長茗」的悉心守護下,寶寶「長稻」正穩定地成長中!
- 野山羊媽媽「長茗」和寶寶「長稻」一起享用早餐。
- 野山羊寶寶「長稻」四處探索,媽媽「長茗」不放心緊緊守護。
- 台灣野山羊寶寶「長稻」頭上已開始長出小小的角。[5]
視頻
野山羊寶寶四處探索 媽媽不放心緊緊守護
台灣野山羊
臺灣野山羊喜迎新生寶寶~「長檜」雙滿月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