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史湘云和林黛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史湘云和林黛玉 《红楼梦》这部小说,真是写尽了女孩儿家的性情百态。

史湘云和林黛玉为什么不和 见面就互怼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从史湘云出场伊始,她和林黛玉几乎是一见面就“掐”。

按道理,林黛玉真正的对手是薛宝钗,不是史湘云。而且史湘云其人,性格坦荡豪爽,恰如男孩子。林黛玉和史湘云不应该这么不和谐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中的种种微妙之处以及心理情感的细微变化,真的需要我们认真加以体会。

小说第二十回,写史湘云来贾府,吵着嚷着要贾宝玉陪她玩玩,一上来就遭到了林黛玉暗示她爱咬舌(即大舌头)的毛病,而史湘云也毫不客气的反唇相讥,说我自然比不上你,可你就挑不出薛宝钗姐姐的毛病来。

我们可不要小看这段交锋,其实是很尖锐的。林黛玉的话,其实重了。她无意中戳到了史湘云的痛处。史湘云当年之所以被贾母选中后又放弃,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史湘云有大舌头的毛病(见拙文《史湘云为何离开贾府?》)。这样被人家揭老底,任是再大气的女孩,也是要生气的。因此,史湘云把林黛玉的心病薛宝钗抬出来,也要气气林黛玉,并且预言林黛玉将来要嫁给林姐夫。请注意,贾宝玉当时就在身边,这言外之意就是,林黛玉嫁贾宝玉是没希望了,被薛宝钗比下去了。这样的反击,当然厉害,怪道气得林黛玉要打史湘云。

这段交锋,表面上是开玩笑,轻轻松松的写出来,其实,已经把史湘云本人的态度和一个严酷的现实摆了出来。

小说第二十二回,为薛宝钗过生日看戏,贾母特别喜欢一个小旦,特意叫上来给赏。至于贾母为何喜欢这个小戏子,答案很快就出来了。王熙凤含蓄的提示,这个小旦像一个人。其实大家都知道是像林黛玉,可是不敢说,怕林黛玉生气,偏史湘云大嘴巴说出来了。而贾宝玉在此之前赶紧的给史湘云挤眉弄眼给暗示。这样一来,史湘云不干了,闹着要回家,林黛玉也不干了,说贾宝玉和史湘云成心嘲笑她。

我们不能孤立的来看待这件事情,而要把两件事情结合起来看。

先是林黛玉无意之中戳到了史湘云的痛处,而史湘云狠狠的拿薛宝钗出来报复了一把。而在看戏的时候,史湘云无意中又戳到了林黛玉的痛处。

我们知道,贾母之所以喜欢那个小旦,就是爱屋及乌,因为那个小旦的扮相像自己的外孙女林黛玉,因此格外爱怜。可是,戏子的地位其实是很低的,史湘云破口而出说那小旦像林黛玉,也就是无意中在说,贾母对林黛玉的喜爱其实是一种施舍式的喜爱,是一种怜悯的喜爱,是一种无关紧要的喜爱,并不是真正的喜爱。这就刺到了林黛玉的痛处。

林黛玉在贾府,唯一的靠山就是贾母。而彼时她已经父母双亡,可以说贾母对她的态度就决定了林黛玉的命运,因此,这是林黛玉非常看重而且格外敏感的事情。此前,才刚刚因为贾母为薛宝钗过生日的事情不痛快,好不容易被贾母和贾宝玉化解了(见拙文《林黛玉该生贾母的气吗?》)。林黛玉才刚刚开心一会儿,史湘云又冒出来了。而且,我疑心,史湘云的大嘴,是有意的,是针对此前林黛玉调侃她爱咬舌的报复。并且,报复了还不算,还见不得贾宝玉过于维护林黛玉。而林黛玉呢?贾宝玉的在意更加坚定了她对于史湘云说这话的疑心,当然也很生气。

这两件事情,表面看起来,不过是两个女孩子的小性儿。其实不是。它表达的其实是两个同样喜欢贾宝玉的女孩子的相互之间的单纯的敌意和无端的伤害。我们知道,史湘云在林黛玉来之前其实差一点是作为贾宝玉未来的妻子来培养的(见拙文《贾宝玉和史湘云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现实生活中,当一个男孩的前女友和现女友见面时会是什么样子?什么心态?尤其是前女友还爱着男孩子的时候,那种相互打量、相互比较、相互讥讽、相互较劲、而且要在男孩子身上找到支持和平衡感的心态,就能明白林黛玉和史湘云为什么一见面就“掐”就相互伤害的精神状态了。而她们所为的,还是那个艳福不浅的贾宝玉呀。

湘云的性格特点

史湘云的性格特点可归纳为:心直口快、热情、乐天、才思敏捷、有英雄气概、平等待人、率直。

心直口快:从她与林、贾的几次吵架,从她在各种场合中的言语中可以看出来。

热情:这一点可以从她“大说大笑”,从她教香菱做诗,从她在各种场合给人的印象中反映出来:“这社里要少了他,还有什么意思!”

乐天:史湘云虽身世不幸,又处在比其他姐妹都不得自由的恶劣环境中。但书中从未见她愁过。她总天快快乐乐,兴致盎然,充满了生活情趣。《红楼梦》原本是一部还泪的悲剧。而史湘云留给读者的积极、乐观的印象是丝丝暖意和希望所在。

才思敏捷:这点是从他即席做海棠诗,和两次联诗体现出来的。就诗才而言,湘之敏捷可以与钗之大气、黛之感伤媲美。

有英雄气概:从几次对不公事件的反应看出来,她的诗词和言行也有所体现。

平等待人:这一点是从吃螃蟹时对待下人的态度中看出,从她送袭人等大丫头的礼物也可看出来。当然,这要放在当时的等级观念的背景下来看。

率直:这可以说是史湘云最突出的特征。率,坦率,一是一,二是二,无心计,少私念。直,不绕弯子,心口如一,想到便做。心直口快是其在言语上的体现,热情是其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中体验,才思敏捷是其在才华上的表现,有英雄气概是对比传统特有的女子委婉、含蓄的体现。

一言以蔽之,史湘云者,率真之女子也。率,率直也,真,真心,童心也,平等待人是典型的体现。

黛玉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

她的敏感是因为她寄人篱下,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也因此养成了多疑的性格,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1]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一说曹𫖯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