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紀念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葉劍英紀念園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葉劍英紀念園位於葉劍英元帥的故居--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虎形村,是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景區建設集展現偉人風範、弘揚客家文化、推進生態旅遊於一體。2004年,梅州市、梅縣區黨委和政府決定在原葉帥紀念館的基地上建設葉劍英紀念園。葉劍英紀念園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廣東省3個紅色旅遊景區之一。工程建設擬在2007年完成。該園規劃為人文秀區、紀念景區、旅遊休閒服務區和生態林區四個功能區,將建成展現偉人風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展示客家傳統文化、發展生態旅遊於一體的特色旅遊景區。
紀念園自2005年5月5日奠基動工建設以來,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社會各界的鼎力資助和當地幹部群眾的積極支持配合,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紀念園工程建設已進入掃尾階段,陳列布展工作基本完成,並開始進行試展。在2007年5月份葉劍英元帥誕辰110周年時開園剪彩,向外開放。
主要景點
2007年5月13日上午,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葉劍英紀念園建成並正式開放。葉劍英紀念園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虎形村,於2005年5月5日上午動工擴建,占地482畝,總投資1.5億元,按國家4A級旅遊區標準建設,分人文秀區、紀念景區、生態林區、旅遊休閒服務區四個功能區,由葉帥故居、葉家宗祠、葉劍英紀念館、紀念廣場、入口廣場、題壁廣場、泉井廣場、詩林廣場、石刻、亭子、果園、植物園、觀景台、農家樂園、客家風情街系列景觀組成。紀念館外觀呈幾何構造,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由原國家主席楊尚昆題寫館名,設四個展廳,以「少懷壯志、泉井情深、力挽狂瀾、翰墨飄香、百戰歸來」五大主題序列,共展出葉帥各個時期的圖文600多張、藝術品22件及一大批手稿、文稿、文獻與實物史料,充分展現出葉劍英元帥崇高的革命風範、獨特的精神風貌和偉大光輝的一生。葉劍英紀念園集展示偉人風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於一體,融弘揚客家傳統文化、綠色生態旅遊於一處,2008年11月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1986年一代偉人葉劍英元帥逝世以後,為了紀念葉劍英同志,讓他的光輝思想和革命業績永照人間,人民政府重修了故居,1989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7月又在故居的左側動工興建葉劍英元帥紀念館
1989年10月22日竣工,原國家主席楊尚昆親筆題寫了館名,原國家副主席王震等領導和海內外各界人士計200多人參加了隆重的開館剪彩典禮。紀念館原建築面積1560平方米,1994年又增加1800平方米,高二層,現代園林式建築,莊重典雅,紀念館二樓設有五個陳列室,陳列面積500平方米,展線長135米,分別有文物、照片、題詞、文獻手稿、辦公用具、文房四寶等。以5個階段、20個專題展示了葉劍英同志光輝偉大的一生。紀念館正門口左側的台基上,一棵棵翠柏,一簇簇鮮花,掩映着葉劍英元帥的坐姿銅橡,銅像高2米,由中國著名的雕塑家劉煥章雕刻而成,像座上攜刻着中共中央撰寫的碑文,供人們瞻仰。[1]
歷史文化
葉劍英元帥故居及紀念館位於距離梅州市區33公里處的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虎形村,這裡依山傍水,林木蔥籠,1897年4月28日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十大元帥之一的葉劍英元帥就出生在此,並度過了他的童年、少年時代。
不少到過葉帥故居的客人都驚嘆地說:雁洋是塊「藏龍臥虎」寶地。不錯,你站在雁洋最高的五指峰上往下看,便可望見兩條白練般的長河環抱着一座橢圓的個山,而山形似一伏臥體憩的巨虎,而這「巨虎」就是虎形村。葉劍英元帥的故居,就座落在虎形山下。
列寧說得好:「偉大的革命鬥爭會造就偉大的人物,使過去不可能發揮的天才發揮出來」,葉劍英同志正是偉大的革命鬥爭過程中產生的革命者,屢次在革命的歷史關頭髮揮了關鍵作用。
1986年一代偉人葉劍英元帥逝世以後,為了紀念葉劍英同志,讓他的光輝思想和革命業績永照人間,人民政府重修了故居,1989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7月又在故居的左側動工興建葉劍英元帥紀念館。
人物簡介
1897年4月28日生,原名葉宜偉,字滄白。廣東省梅縣人。1917年入雲南講武堂。曾參與籌建黃埔軍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師師長,後任四軍參謀長。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12月率領所部教導團參加廣州起義,任軍事指揮部副總指揮。1928年赴莫斯科學習。1930年回國。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歷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總參謀長,中央軍委總參謀長兼紅一方面軍參謀長,西北軍委會參謀長兼紅一方面軍參謀長,工農紅軍學校校長,瑞金衛戍區司令,閩贛及福建軍區司令員。參加了長征,任一縱隊司令員、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到陝北後參加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八路軍參謀長,並協同周恩來在國民黨統治區做統戰工作。1941年2月任中央軍委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北軍政大學校長,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北平市市長。1946年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首席代表。1948年12月—1949年8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副書記。
[[File:葉劍英元帥.jpg|thumb|right| [
建國後,歷任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廣州市市長、市委書記,華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中南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中共中央中南局代書記。1949年10月當選為中蘇友好協會總會理事、中央人民政府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949年12月—1953年1月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1950年4月任廣東省政府主席。1950年9月—1954年7月任廣東省政府財經委員會主任(兼)。1953年1月任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4年9月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4年1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1958年3月任軍事科學院第一任院長兼政委。1959年4月,1965年1月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65年1月當選為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75年1月任國防部部長。1978年3月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1983年辭)。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83年6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還曾任中國釣魚協會名譽主席,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十一屆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 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解放軍)。[2]
1985年9月經中共全國代表會議同意不再擔任中央委員,同年辭去黨、國家和軍隊領導職務。
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並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2年獲哥倫比亞眾議院授予的特級大十字民主勳章。
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