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叶笃义

增加 29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orphan|time=2019-12-29T09:48:26+00:00}}
{{unreferenced|time=2019-12-29T09:48:26+00:00}}
[[File:U397P1T1D2971967F21DT20040226204238.jpg|缩略图|右|叶笃义[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4-02-26/U397P1T1D2971967F21DT20040226204238.jpg 原图链接]]]
叶笃义(1912年-2004年),[[安徽]]安庆人;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中国共产党]]党员。
叶笃义(1912-2004),安徽安庆人;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中国共产党党员;1912年1月出生于 [[ 天津 ]] ,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革命同盟;1993年加入 [[ 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法律出版社社长,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办公厅主任、第六届中央副主席;他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基本信息
1912年1月
逝世日期
2004年2月19日
3人物生平
4人物著作
折叠编辑本段 == 人物简介==叶笃义叶笃义
叶笃义(1912年-2004年),安徽安庆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社会活动家。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法律出版社社长,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宪法修改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第一届中央委员、第二届中央常委兼办公厅主任、第三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四届中央常委、第五届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第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三届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
他是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候补代表,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
叶笃义的译作有《美国外交史》《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折叠编辑本段 == 人物年表==
1912年1月出生于天津。
1996年9月患严重脑血栓而偏瘫。
2004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2]
折叠编辑本段 == 人物生平==折叠 === 坚定的爱国情怀===
叶笃义生于1912年,在他成长过程中,承接了五四运动民主与科学的追求,以及反帝爱国的优良传统。他和同时代的其他知识分子一样,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具有坚定的爱国情怀。
1934年,叶笃义大学毕业后,由于成绩优秀,1935年,不经意间得到了官费留学 [[ 法国 ]] 的一个名额。但是,当录取通知书和船票送给他后,他却毅然放弃了。后来,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呢?他淡淡地说,当时国家在那样危难的时刻,日本人都到了家门口了,连学生都在为国家的命运抗争(他指我置身其间的一二·九运动),我出去干吗?还不如留在国内为国家民族做点事(叶笃义因为在燕京大学的优异成绩,深得校长司徒雷登的青睐。由于这一层关系,在有美国参与的国共两党和谈时,他作为民盟的代言人与已担任 [[ 美国 ]] 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多有沟通。1946年国共和谈破裂、民盟被迫解散后,司徒雷登力劝他到美国去,并表示,愿意推荐他到联合国去工作。他表示坚决拒绝)。
1936年,他与几个弟弟一起创办了宣传进步爱国思想的"知识书店",这个书店实际上是天津中共地下党的一个掩护机关。1937年七七事变后, [[ 日本 ]] 特务机关要对书店下手,首先得到消息的叶笃义只好停业躲避,书店被迫匆匆关门了。
1937年七七事变后, [[ 北平 ]] 、天津先后沦陷,平津进步学生要转移南下抗日,叶笃廉是中共党员,在天津我们家里召开一次会议。"一二·九"运动的领导人李昌、蒋南翔等人参加了这次会议,研究天津学生转移路线问题。叶笃义担负起掩护的责任。
如果说此前是出于对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同情,那么1938年秋,叶笃义通过张东荪介绍,则与中共地下党员接上了关系,从此就成为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热心追随者和参与者。
1938年秋天,叶笃义随张东荪来到北平,同在沦陷区的中共地下党合作,开展抗日救国的工作。1943年6月,叶笃义只身秘密前往山西太行解放区,与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和参谋长 [[ 滕代远 ]] 会晤,共同商讨抗日救国合作事宜。7月7日,叶笃义代表 [[ 张东荪 ]] [[ 彭德怀 ]] 共同签署了"七七抗日协定"。随后,按照党的安排,在沦陷区开展抗日救亡的工作。
抗战胜利后,叶笃义在重庆加入民盟,并任中央委员。在这期间,他与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成员一道,参与国共和平谈判与以 [[ 周恩来 ]] 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密切合作,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反对内战。
1948年七八月间,国统区学生举行大规模反美示威运动。司徒雷登发表一个声明,威胁说学生们要"自食恶果"。叶笃义出于强烈的爱国热情,对司徒雷登的声明表示不满--尽管司徒雷登是他的老师,但他也要提出批评。他在上海《展望》刊物上以"陈光"的笔名发表《不要打破温度计--警告司徒雷登先生》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借用司徒雷登讲过的一个比喻--学生运动是代表社会舆论的温度计,镇压学生运动如同不愿见到温度改变而打破温度计那样愚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这个比喻来批评司徒雷登的做法。同时,叶笃义代表民盟的张澜、黄炎培、罗隆基向司徒雷登递交一封抗议的信。他同时把自己的这篇文章也交给司徒雷登,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
1949年5月,叶笃义到 [[ 香港 ]] 后,为了得知被羁押在 [[ 上海 ]] [[ 张澜 ]] [[ 罗隆基 ]] 的消息,经常与 [[ 美国 ]] 一位副领事联系,打探消息。当得知张、罗二人脱险后,叶笃义想立刻返回上海。为此,他找这位副领事帮忙买船票。不料,这位副领事竟向叶打探中共内部事务,他拒绝回答。临走时,这位美国副领事居然想到要用钱来收买他,被他一口回绝。
这些事情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虽然叶笃义说起来都是很平淡的,但我能理解他的内心情怀。一个人在决定政治走向的紧要关头,何去何从总是他的最基本的感情。叶笃义从来没有空唱爱国的高调。但是,在几个重要政治关头,他总是恪守一个热爱祖国的知识分子的良心。这良心,就是他坚定的爱国情怀的体现。
折叠 === 虽九死其犹未悔===1993年,年过八十的叶笃义经过几度请求,终于加入了 [[ 中国共产党 ]] 。这一选择,不为一些人所理解,但我能理解他。叶笃义一生命运坎坷,但他对党对革命事业的信念却从未改变过,用他自己的话说"虽九死其犹未悔"。
1957年,党中央开始整风运动。整风开始后,确有个别人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满,散布了某些煽动性的言论,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5月15日毛泽东在写给党内的指示中(这一点是后来才知道的)提出了"引蛇出洞"的策略,使报纸版面上一时全是反面意见,在群众中引起极大的思想混乱。这反过来又引起中共领导人的不安,对形势发展和阶级斗争作了错误的估计。
到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叶笃义的命运又一次陷入了悲惨境地。
叶笃义与张东荪关系密切,而那时张东荪已经被定为里通外国的"特务"了,他又是司徒雷登所赏识的学生,而那时 [[ 司徒雷登 ]] 则被视为美国在 [[ 中国 ]] 的"特务头子"。这样复杂的关系,使他在1968年4月就被民盟中央的造反派实行"革命专政",被拘留审查,要他交代与这些特务的关系,硬要他承认自己是美国特务。
在拘留期间,审完了他以后,又要他交代同别人的"特务关系"。后来得知,当时审查重点,是要他交代同徐冰(文革前,徐是中共中央统战部长)的"特务关系"。他也因此被关进秦城监狱。
这寥寥数语,透出叶笃义对历史的洞察力,也使我们能看到他"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心态。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 == 著作==
《虽九死其犹未悔》封面
《虽九死其犹未悔》封面
《虽九死其犹未悔》
=== 图书简介===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由叶笃义著的《虽九死其犹未悔》一书,这是一位在民盟中曾任要职的老人的八十回忆。他曾参与了民盟创立与发展的许多重要活动,与司徒雷登、张东荪、张君劢、罗隆基等现代史上的关键人物过从甚密。他的经历是以报国、兴国为己任的中国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缩影。
编辑 === 推荐===
本书由一段段原汁原味的生活构成,间或闪现着作者对生活的真诚感悟,平实而感人。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一个实实在在的、十分不容易的残疾母亲,你会更积极地去面对人生。本书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非常值得一读。
前言
记得很清楚,六十年前,当我完成被 [[ 燕京大学 ]] 列为优秀毕业生论文的《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试论国际组织的发展》)时,曾兴奋地舒了口气,少年心胜,踌躇满志;三十年前,在我译完《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时,也舒了口气,摘掉右派帽子不久的我产生了某种立功赎罪的安慰;以后"文革"中每每写完检查交代后,更不时长吁一声,期望幸免过关。现在当我写完手稿时,又不觉舒了口气,似乎人生与我着实可以画上个句号了。不料,手稿很快受到儿女们的批评,他们抱怨道:"你这十几万字的回忆倒像是反右和'文革'时的检查,现在写出来是让今天的读者同情你违心的低头认罪,还是批判你的软弱可欺?"家人的非议,特别是"违心"二字引起我的深思。
我自幼聪慧好学,一直受到长辈和老师的钟爱,以后进大学,入社会,参加反日反蒋直到解放初期,尽管也经受了不少艰难困苦,却总以自己是社会的革新者而自豪。然而自反右后,一次次政治运动,大会揭、小会攻、同志批、亲友帮,我开始将以前引以为荣的自己打得粉碎:你,叶笃义,生在反动家庭,受的反动教育,交的反动朋友,追求的反动路线,你不反动,更有何人?说来可笑,反右、"文革"时,自己写过的检查千千万,绝大多数被批为假的、违心的,今天,当"文革"被彻底否定时,我倒要开诚布公地说,当时我确实从"灵魂深处"认识到了自己的"反动"。
我把这个谈话稿发至上海各个报社。张澜希望通过这个书面谈话,使全国盟员了解到,他在头一天以民盟主席名义发布的解散公告,在形势上是"迫不得已"的,在心情上是"忍痛"的。即使这样一个照顾到客观形势号召盟员"谨守法律范围"的书面谈话,除了当时苏联在上海所办的中文《时代日报》于11月7日全文发表而外,其余所有中文报纸都拒绝或不敢登载。张澜沉痛地对我说:"杀头我是不怕的。我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照顾到全体盟员的安全。至于我的一切早已置之度外了。"他的这番话道出了他当时的心情。
[[Category: 中國人政协委员]][[Category:社会活动家]][[Category:中 國政治 ]]
3,7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