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叶笃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叶笃庄
叶笃庄
原文名 Duzhuang Ye
出生 1914年
安徽省怀宁县
逝世 2000年1月30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农业经济学家
知名作品 翻译出版《米丘林全集》
《达尔文进化论全集》的翻译、修订和校定
30万字精华本《达尔文读本》的编撰工作

叶笃庄,(1914年-2000年1月30日),农业经济学家,翻译家,科技情报专家。新中国成立初期,主持《农业科学通讯》、《中国农业科学》、《苏联农业科学》等刊物的编辑出版,并组织翻译出版《米丘林全集》[1]等重要著作;之后,接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委托,重译《达尔文全集》。自20世纪50 年代末,蒙冤受屈,历经磨难,直至84岁高龄才完成了近500万字的巨著《达尔文进化论全集》的翻译、修订和校定,并摘要完成30万字精华本《达尔文读本》的编撰工作,使进化论名著在中国完整、系统地面世。

个人经历

1914年1月30日 生于天津。

1927-1933年 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

1933-1934年 在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读书。

1934-1937年 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实科读书。

1937-1938年 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敌工干事。

1938-1940年 任晋东南军政干部学校政治教官、敌工班主任。

1941-1943年 任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编辑、专员。

1943-1944年 任太平公司协理。

1944-1945年 任昆明《人民周报》总编辑。

1945-1946年 任国民党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1946-1948年 任北平农事试验场副研究员。

1949-1957年 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编译委员会主任。

1968-1976年 刑满后在白湖农场工作。

1976-1978年 在安徽省怀远县荆山湖渔场作二级渔工。

1978-1987年 任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研究员。

1987年 离休。

2000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个人成就

身处逆境 不忘农业科研

长达近20年的逆境磨难,没有动摇叶笃庄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信念,只要有机会,他就总想用自己的专长为社会做些事情。1975年在白湖农场期间,虽然条件艰苦,思想压力大,面对农场甘蓝型油菜连续两年发生“花而不实”病,年近六旬的叶笃庄凭着一把尺子、一架天平、一些化学试剂及简陋的仪器,对“花而不实”的病因连续进行了3年调查研究。发现该病是一种生理病害,是由植物本身碳氮比失调引起的,并提出防治措施,从而推翻了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是由于土壤缺硼造成的论据。

在安徽省怀远县荆山渔场期间,他利用自己的知识,积极参加糖化饲料养鱼试验,在获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又开始了蛋白酶“荆1号”的试验,使其加速卵衣化,并获得成功。该项目为安徽省科技大会表扬项目。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他欢欣鼓舞,发誓要在晚年为四化多作贡献。1978年当领导交给他试制3942蛋白酶任务时,他主动提出试验方案,亲自参加操作,因陋就简,土法上马,获得成功,并投入生产。

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进化论

叶笃庄与达尔文[2]的进化论结缘最初始于日本。留学时,在老师开的参考书目中有大杉荣的日文译本《物种起源》,其后他又读了日文译本《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日本侵略军投降后,他在国内得到了一套《达尔文全集》原著,如获至宝。《物种起源》中的大量生物界现象、严密的推理以及雄辩的文风吸引了他,于是找来早年马君武的中文译本,对照原文,发现译文误译、漏译之处甚多,于是他便产生了重译《物种起源》的念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新闻出版总署决定重新翻译出版《达尔文全集》,副署长周建人通过吴晗找叶笃庄协助,叶笃庄和周建人、方宗熙一起翻译了《物种起源》,并由三联书店出版。同时《达尔文全集》其他著作的组稿工作也顺利完成。

在1957年“反右”停职反省期间,他利用反省的空闲时间译完了达尔文的巨著《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下卷,约33万字,也只能以其小女儿叶晓的名字出版。

1958年入狱后,被迫中止了《达尔文全集》的翻译、出版工作。在狱中他仍然念念不忘《达尔文全集》的翻译工作,在经得狱方同意后,叶笃庄让家人寄来《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原著、日文译本、马君武的旧译本以及赫胥黎《短论集》原著和郑易里《英汉大辞典》,开始了艰难的翻译历程。没有稿纸,他就用蝇头小楷把译文写在那部日文译本的行间,笔尖用秃了,就在水泥地面磨尖了再用。就这样,化了两年多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的翻译工作。他把译稿暂存在天津的哥哥家中。

1976年叶笃庄在安徽省怀远县荆山渔场当渔工时,想尽快地把狱中翻译的《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进行整理、修改。然而,在他向天津的亲属索取译稿时得知,由于译稿写在日文译本行间,“文化大革命”扫“四旧”时红卫兵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毒品,早已付之一炬。得到这个消息,他没有感到沮丧和惋惜,相反,他却庆幸原著放在姐姐家里而幸免于难。于是,他又横下心,重新再译。每天完工,他回到工房,以床为桌,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部巨著的翻译之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安徽省委的帮助下,科学出版社决定出版此书。1982年这部久经磨难、饱含叶笃庄心血的译著终于在达尔文逝世100周年之际问世。1989年经叶笃庄再次修订后,纳入他主译的《达尔文进化论全集》中。

1987年叶笃庄离休,但他的追求并没有因此而中止,不完成《达尔文进化论全集》他死不瞑目。他不顾体弱多病又开始了新的拼搏。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的支持下,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达尔文进化论全集》的修订、整理、出版工作。《全集》共十三卷、十五册,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998年由科学出版社全部出齐。另有3本达尔文著名译著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即将出版的还有《起源——达尔文传记小说》、《达尔文读本》。

严谨治学 爱护青年

叶笃庄治学严谨。他认为,一个人治学最重要的是先立志,要有献身这门科学的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强调,科技翻译工作者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精通本专业的知识;二是有扎实的中文基础;三是懂一门以上的外语。他的日文、英文、德文很好,但为使译文更加准确,凡译一部书,他总是要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并参照多种语言的版本,待彻底读懂后才可动笔。 他主张重视翻译经典著作。无论哪一门科学研究,都不能割断历史,翻译工作者应甘当“二传手”。他认为,一个开放的时代,必将伴随着一个大的翻译高潮。要想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没有翻译是不行的。翻译发展是国家兴旺的一种体现。在我们的科技政策中,不强调翻译的重要性,就会影响科技的发展。

叶笃庄为人谦让,尊重他人劳动,爱护后生,重视年轻人的培养。《达尔文进化论全集》中有一些著作是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有的合作者是自己的弟子。但署名时,他把别人的名字署在前面,尽管有时是他主译或总校,他也这样做。 带病工作

长期监狱生活,使叶笃庄本不健康的身体又增添了多种疾病,每日饱受着病痛的折磨。由于患了尿毒症,身体虚弱,每隔两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透析。然而,这位体弱多病的老人仍然每日坚持伏案工作,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每每谈到达尔文的进化论他总是滔滔不绝,兴奋不已,眼中放射着青春的光芒。他在有生之年仍然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拼搏。叶笃庄与达尔文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将自己的一切融化在进化论中,他是把达尔文的著作经过长期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后再创作,完整地介绍给中国学人,并终生为之奋斗的科学家。

个人著作

1 叶笃庄。华北棉花及其增产问题。南京:中华民国资源委员会出版,1948.

2 叶笃庄。油菜“花而不实”病因与防治措施的探讨。中国农业科学,1976(2):73~77

3 叶笃庄译校。米丘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

4 叶笃庄译。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5 叶笃庄译。达尔文生平及其书信集。北京:三联书店1957

6 叶笃庄译。物种起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7 叶笃庄译。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8 叶笃庄译。同种植物的不同花型。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9 叶笃庄译。起源。北京:三联书店,1985

10 叶笃庄等译。达尔文进化论全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