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叶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叶酸
 

中文名  :叶酸

外文名  :folic acid

分子量  :441.4

熔 点  :250 ℃

别 称  :维生素B9、抗贫血因子、VBe、蝶酰谷氨酸等

CAS号  :59-30-3

缺乏症状  :神经管畸形、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唇腭裂等

应 用  :动物生产、医药应用等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因绿叶中含量十分丰富而得名,又名喋酰谷氨酸。在自然界中有几种存在形式,其母体化合物是由喋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3种成分结合而成。[1]

叶酸含有1个或多个谷氨酰基,天然存在的叶酸大都是多谷氨酸形式。叶酸的生物活性形式为四氢叶酸。叶酸为黄色结晶,微溶于水,但其钠盐极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酸性溶液中易破坏,对热也不稳定,在室温中很易损失,见光极易被破坏。

叶酸在体内有主动吸收和扩散被动吸收两种方式,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上部。还原型叶酸的吸收率较高,谷氨酰基愈多吸收率愈低,葡萄糖维生素C可促进吸收。吸收后的叶酸在体内存于肠壁、肝、骨髓等组织中,在NADPH参与下被叶酸还原酶还原成具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THFA或FH4 ),参与嘌呤、嘧啶的合成。因此叶酸在蛋白质合成及细胞分裂与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正常红细胞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缺乏时可致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生成减少、细胞成熟受阻,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简介

叶酸是蝶啶的衍生物,最初由肝脏分离出来,后来发现植物的绿叶中含量十分丰富,故名为叶酸。它广泛地存在于肉类、鲜果、蔬菜中,为黄色结晶状粉末,无味无臭,不溶于醇和乙醚及其他有机溶剂,但稍溶于热水。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被光破坏。

又称“维生素Bc”和“维生素M”。B族维生素的一种。黄色或橙黄薄片状或针状晶体,无臭无味,加热至约250℃,色渐变深,最后成黑色胶状物。不易溶于水和乙醇,易溶于酸性或碱性溶液。抗贫血药,茶叶中含量达50~70μg/100g,对正常红细胞形成有促进作用。在茶树物质代谢中,参与甲基的传送。也参与体内氨基酸及核酸合成,并与维生素B12共同促进红血球的生成。用于各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尤适用于孕妇及婴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人类肠道细菌能合成叶酸,故一般不易缺乏。当吸收不良、代谢失常或长期使用肠道抑菌药物时,可造成叶酸缺乏。此外,叶酸还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品中,含量丰富的有:内脏、蛋、鱼以及蚕豆、甜菜、菠菜菜花芹菜莴苣柑橘、坚果类和大豆类食品。人体每日摄入叶酸量维持在每天3.1μg/kg时,体内即可有适量叶酸储备;孕妇每日叶酸总摄入量应大于350μg;婴儿的安全摄入量按kg体重计与成人相似,即每日3.6μg/kg能满足生长与维持正常血象的需要。

叶酸的由来

1931年,印度孟买产科医院的医生L.Wills等人发现,酵母或肝脏浓缩物对妊娠妇女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症状有一定的作用,认为这些提取物中有某种抗贫血因子[2]

1935年,有人发现酵母和肝脏提取液对猴子贫血症状有一定的作用,描述其为VM。

1939年,有人在肝中发现了抗贫血的因子,称为VBe。

1941年H.K.Mitchell等人发现菠菜中有乳酸链球菌的一个因子,称作叶酸。

1945年,R.B.Angier等人在合成蝶酰谷氨酸时,发现以上所有的因子都是同一种物质,并完成了结构测定,之后常称之为叶酸。所以,叶酸又叫维生素B11、抗贫血因子、VBe、蝶酰谷氨酸等。

代谢过程

进入机体的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下转变为二氢叶酸,进而转化为四氢叶酸;在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四氢叶酸活化为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该反应是可逆的;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转化为5-甲基四氢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在蛋氨酸合成酶作用下,5-甲基四氢叶酸为其提供甲基,合成蛋氨酸。

生理功能及缺乏原因

叶酸对生物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参与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的代谢;影响动物繁殖性能;影响动物胰腺的分泌;促进动物的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叶酸缺乏的可能原因包括摄入量不足;需要量增加;肠道吸收障碍;维生素 C 缺乏;使用叶酸拮抗药;肝脏疾病等。

来源、吸收与需要量

叶酸广泛分布于绿叶植物中,如菠菜甜菜、硬花甘蓝等绿叶蔬菜,在动物性食品(肝脏、肾、蛋黄等)、水果(柑橘猕猴桃等)和酵母中也广泛存在,但在根茎类蔬菜、玉米、米、猪肉中含量较少。但是在这些绿叶蔬菜中,叶酸含量较高的主要是东风菜马蹄叶山尖子菜、柳蒿芽、刺五加皮、野芦笋,含量分别是36.195、23.478、20.137、67.600、59.553、22.032 ug/g。

进入机体内的多谷氨酸形式的叶酸必须降解为游离叶酸,方可被机体吸收。对多谷氨酸叶酸起水解作用的是小肠黏膜上皮中的 γ-L-谷氨酰羧肽酶。叶酸结合蛋白在叶酸的消化、分布和贮存起关键作用。已发现的叶酸结合蛋白有三类:高亲和力叶酸结合蛋白、与膜有关的结合蛋白和细胞质结合蛋白。高亲和力叶酸结合蛋白保护了叶酸在血液中的稳定存在,还可能控制了血浆中叶酸盐分布的专一性。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需要量为100~200 ug/d,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为:成人200 ug/d,孕妇和乳母400 ug/d。FDA 的最新叶酸食用量标准如下:25 岁~50岁(男性)为240 ug/d;25岁~50岁(女性)为190 ug/d;乳母、孕妇为400 ug/d;婴幼儿为200~400 ug/d。

人体叶酸缺乏症

叶酸作为机体细胞生长和繁殖必不可少的维生素之一,缺乏会对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产生影响。许多文献报道,缺乏叶酸与神经管畸形、巨幼细胞贫血、唇腭裂、抑郁症、肿瘤等疾病有直接关系。


神经管畸形

神经管畸形(NTDs)是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不全而引起的一组缺陷,包括无脑儿、脑膨出、脊柱裂等,是最常见的新生儿缺陷疾病之一。世界范围内NTDs发病率约为千分之零点五至千分之二。我国是NTDs的高发国家,每年约有10万左右例NTDs患儿出生,发病率高达千分之二点七四。NTDs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3]

NTDs的发病主要由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1991年,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才首次证实了妊娠前后补充叶酸可预防NTDs的发生,降低50-70%的发病率。叶酸对NTDs的预防作用已被认为是20世纪后期最令人激动的医学发现之一。1995,我国卫生局提倡新婚和准备生育的妇女服用叶酸增补剂,使“九五”期间我国NTDs的发生率下降50%。2000年,中国营养协会建议育龄妇女毎日膳食中叶酸的推荐摄入量为400微克,各阶段的产妇为每天600微克。叶酸的每日最高允许摄入量均为1000微克。

巨幼红细胞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MA)是由于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而引起的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而导致的一种贫血,以婴孩与孕妇多见。正常发育的胎儿要求母亲体内有大量的叶酸储备,如果在临产或产后早期叶酸储备耗尽,导致胎儿和母亲巨幼细胞贫血。补充叶酸后,本病可迅速恢复和治愈。

叶酸与唇腭裂

唇腭裂(CLP)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出生缺陷崎形之一,尤其是在中国的发病率高达千分之一点八二,我国平均每年约有4~5万唇腭裂患儿出生。唇腭裂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事实证明母孕早期补充叶酸可预防唇腭裂儿的出生。有学者研究了179例唇腭裂家庭和204例对照家庭,发现未补充叶酸或者低叶酸饮食的母亲,生出唇腭裂孩子的风险比正常补充叶酸的家庭大约高6倍。

其他疾病

叶酸缺乏会给母亲和孩子带来很大伤害,例如,习惯性流产、早产、婴儿出生体重过低、胎儿消化不良及生长迟缓等。许多文献报道,老年期痴呆症、抑郁症及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生异常等有关脑病变疾病,都与叶酸的缺乏有着一定的关联。另外,缺乏叶酸还可能引起肿瘤子宫癌支气管癌、食道癌、大肠癌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结肠炎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以及其他如舌炎、生长不良、智力退化等症状。成年人若缺乏叶酸又饮酒过量可能会改变其肠黏膜的结构。

叶酸对以上疾病均有预防的治疗作用,除了NTDs外,补充叶酸即可使机体恢复健康,这种叶酸与疾病间的可逆关系在临床上非常重要。

叶酸的应用

动物上的应用

一、叶酸在上的应用

研究表明,添加2.5 mg/kg叶酸,仔猪的全期日增重较基础日粮组有显著提高,血清中蛋白质浓度,肝脏中 DNA、RNA及蛋白质含量都有显著升高,血清中尿素氮浓度极显著降低。同时,也得出更高水平的叶酸添加剂量反而降低了仔猪生长性能。

有学者研究发现叶酸的补充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是极显著提高初产母猪和新生仔猪血清中叶酸含量。叶酸作为一碳单位代谢重要的辅助因子,能够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从而改善脂质过氧化。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叶酸对大鼠肝脏的抗氧化酶表达量及其活力都有显著影响。

二、叶酸在乳上的应用

叶酸在反刍动物上的研究较少,一般认为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可以合成叶酸并很好地利用,但是Girard等认为,经产乳牛在妊娠阶段对叶酸的需要量很大,仍需要从日粮中添加。在高产乳牛的组织代谢中,叶酸和胆碱可以为乳牛体组织提供一碳基团,用于能量与蛋白质代谢、嘌呤与DNA的合成,从而改善乳牛的生产性能。

三、叶酸在养殖上的应用

有学者在肉杂鸡日粮中分别添加1.64、2.14 和 2.64 mg/kg 叶酸,结果1.64 mg/kg的添加量显著提高了肉杂鸡的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并显著提高了其血清中果糖胺的含量,2.64mg/kg水添加量则显著提高了肉杂鸡血清尿酸的含量;叶酸的添加能显著提高21日龄肉仔鸡血清蛋白质的含量,3.0mg/kg水平的添加量还能显著提高肉仔鸡的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并能显著降低料重比,且发现叶酸与烟酸联用能极显著提高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另有研究表明烟酸与叶酸联用能显著降低肉仔鸡的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提高胸肌重、腿肌重和腿肌率,并能显著提高肉仔鸡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且能提高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有机物和无氮浸出物的表观消化率。

医药应用

现有的研究报道都表明叶酸对人类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叶酸缺乏会导致新生儿神经畸形,血栓闭塞性心、脑血管疾病,厌食症与神经性厌食症,巨幼红细胞贫血,老年血管性痴呆,抑郁症等疾病的危险。

(1)叶酸对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影响调查

有学者对美国人在2003-2006年从饮食、营养保健品中补充叶酸的研究表明,育龄妇女的叶酸摄入量是必须改进的。在NTDs高发地区,每日提供给孕妇的叶酸仅为100ug,远低于孕妇每日需要量。

加拿大哺乳期妇女饮食中摄入叶酸量对血液叶酸含量影响的调查研究中,得出哺乳期妇女应该每天摄入的叶酸量为400ug。叶酸在调控神经生成和程序性细胞死亡中起重要作用。

美国食品中叶酸的强化补充使有神经闭合缺陷婴儿的出生率下降了19%,但并不排除其他因素对此降低产生的作用。

(2)叶酸对人类其他疾病的影响研究

叶酸除了对于预防婴儿发生神经闭合不完全有效果之外,在人类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叶酸对其他疾病的影响研究

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升高会导致血栓闭塞性心、脑血管疾病,厌食症与神经性厌食症,老年血管性痴呆,抑郁症等疾病的发生。在同型半胱氨酸的循环代谢中,叶酸是重要的辅助因子,叶酸经过活化可以转化成 5,10-亚甲基四氢叶酸,为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提供甲基。叶酸缺乏使大量的同型半胱氨酸蓄积,排到细胞外造成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导致疾病。研究表明,叶酸强化食品的食用对中老年人血清叶酸水平的提高有本质性联系。叶酸可以降低无痛风史人群患痛风的几率。叶酸缺乏会出现机体多系统受损,在消化系统主要是会发生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增加结肠癌和胃癌的危险。叶酸补充剂能够抑制结肠直肠癌的复发率。

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叶酸可以通过影响叶酸代谢而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叶酸可能是增强化疗药物对卵巢癌的细胞毒性作用,从而增强卵巢化疗敏感性。

叶酸图片

视频

备孕妈妈何时补叶酸最好,千万别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

缺乏叶酸有什么危害,专家说得现场冷汗直流,网友:我要去补充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