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司马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司马贞
原图链接
司马贞
出生 679年
河内
逝世 732年
国籍 唐朝
别名 小司马

司马贞,世号“小司马”(679年—732年),字子正,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朝官员、历史学家 ,开元中官至朝散大夫,宏文馆学士,主管编纂、撰述和起草诏令等。

《史记索隐》

司马贞以《史记》旧注音义年远散失,乃采摭南朝宋徐广《史记音义》、裴骃《史记集解》、齐邹诞生《史记集注》、唐刘伯庄《史记音义》、《史记地名》等诸家的注文,参阅韦昭贾逵杜预谯周等人的论著、间己见,撰成对后世很有影响的史学名著《史记索隐》,该书音义并重,注文翔实,对疏误缺略补正颇多,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 唐代著名的史学家,著《史记索隐》三十卷,与南朝时期的宋国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合称“史记三家注”。后世史学家誉称该书“价值在裴、张两家之上”。[1]

司马贞; 生平著述; 《史记索隐》

《司马贞生平事迹及著述问题,为《史记》研究中一大疑案。通过考察,本文认为其生年在高宗仪凤间,武后后期为求学期,仕宦于中、睿、玄宗之世,历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等职,官终润州别驾。(史记索隐)成书时间约为开元二十年左右,他也在书成后不久去世,年约五十馀岁。[2]


史记三家注

《史记》在我国比较广泛地传播流行,大约是在东汉中期以后。它成为司马迁著作的专称,也开始于这个时候。在这以前,《史记》都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和简称“太史公”。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到唐朝时候,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文人们对《史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当时著名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等都对《史记》特别推崇。宋元之后,欧阳修郑樵洪迈王应麟各家,以及明朝的公安派、清朝的桐城派,都十分赞赏《史记》的文笔。于是《史记》的声望随日俱上,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的书也源源不断出现。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俗称“三家注”的《史记集解》(刘宋时裴骃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和《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集解》兼采当时裴骃所能见到的前人有关《史记》诸书的研究成果,并一一注明作者名字。一丝不苟。《索隐》进一步指出了《集解》中考证不当的错处。并对《史记》原文提出辨正,发语警辟。《正义》的作者长于舆地之学,对《史记》中地名的考证尤为精辟。读《史记》原文,同时注意看一看这三家注,对原书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1959年中华书局重新标点排印的《史记》,就是与这三家注合刻的本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