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司马勋(?-366年),字伟长,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东晋中期将领、叛臣,前赵将领令狐泥的养子,自称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弟曹魏大长秋司马恂玄孙,冠军将军、济南惠王司马遂曾孙,略阳太守司马瓘之子。[1]

建兴四年(316年),前赵灭亡西晋刘曜将领令狐泥以为养子。咸和六年(331年),司马勋返回东晋,拜谒者仆射、梁州刺史,率军攻打后赵,平定萧敬文叛乱,拜征虏将军、监关中军事、西戎校尉,封通吉亭侯, 随大司马桓温北伐前秦。

司马勋为政暴虐残酷,滥杀将吏与豪强右族,常有割据称王的想法。

兴宁三年(365年),反叛朝廷,自称梁益二州牧、成都王。 [2]

太和元年(366年),征讨都护朱序、益州刺史周楚打败并擒获司马勋,解送大司马桓温。桓温下令将司马勋斩首,传首建康。 [3]

目录

基本信息

姓名    司马勋  
字号    伟长      
封爵    通吉亭侯  
官职    征虏将军、西戎校尉等      
出生地   长安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366年 
所处时代   晋朝   

人物话题

人物生平

赵将养子

  • 建兴四年(316年),司马勋当时只有十几岁,汉赵(亦称前赵)将领刘曜攻陷长安(今陕西西安),晋愍帝司马邺投降汉赵,西晋灭亡,刘曜的部将武卫将军令狐泥收养司马勋为养子。司马勋成年后,熟悉射箭骑马,左右手皆可同时开弓射箭。 [4]
  • 咸和六年(331年),司马勋从关右地区南奔东晋,自称是大长秋司马恂的玄孙,冠军将军、济南惠王司马遂的曾孙,略阳太守司马瓘之子,于是东晋朝廷授任他为谒者仆射,以勇猛闻名。[1]

受掌梁州

  • 咸康二年(336年)十一月,朝廷下诏派时任建威将军的司马勋领兵安抚汉中地区,司马勋抵达汉中后,被成汉政权的汉王李寿打败。
  • 建元二年(344年)八月初七日,梁州刺史桓宣去世,当时征西将军庾翼镇守襄阳,便请求朝廷让司马勋代替桓宣担任梁州刺史,驻守西城。后来,司马勋退守武当。 [5]
  • 永和三年(347年),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桓温灭亡成汉政权。因益、梁二州故土重新纳入东晋版图,所以司马勋也移镇到原本的梁州治所汉中。

征伐西土

  • 永和五年(349年)四月,后赵皇帝石虎去世,石虎诸子争位致使中原大乱。八月,后赵乐平王石苞谋划率领关右的兵众攻打邺城,石苞生性贪婪但无谋略,雍州的豪杰之士都知道他一事无成,于是就一起派人把他想攻打邺城的事情报告给东晋朝廷,司马勋便率领兵众开赴雍州。
  • 永和五年(349年)九月,司马勋率军出骆谷,攻克后赵的长城戍,在悬钩设置营垒,距离长安只有二百里。司马勋派遣治中刘焕攻打长安,杀死京兆太守刘秀离。后又攻克贺城。于是关中地区的豪杰之士大多都杀死后赵的地方官员来响应司马勋。此时,司马勋共有三十多座营垒,五万兵众。石苞于是放弃攻打邺城的意图,派其部将麻秋、姚国等统领士兵抵抗司马勋。后赵皇帝石遵派车骑将军王朗率领二万精锐骑兵,以讨伐司马勋为名,顺势劫持石苞送到邺城。司马勋这时手下兵力不足,由于害怕王朗的精锐骑兵,不敢继续前进。十月,司马勋放弃悬钩,攻克宛城,杀死后赵南阳太守袁景,撤军回到梁州。
  • 永和七年(351年)正月,氐族人苻健自称三秦王,建立前秦政权。三月,当时张琚占据陇东,派使者召见司马勋。四月,司马勋率领步兵、骑兵三万人,从汉中进入长安(一作秦川),在途经五丈原时遭遇苻健的阻击。司马勋多次战斗都失败,只好退回南郑。
  • 永和八年(352年)八月,桓温派司马勋协助周抚才成功平定萧敬文的叛乱[6] ,蜀地得以安稳。

桓温北伐

  • 永和十年(354年)二月,桓温北伐,命司马勋从子午道出兵,一同攻打前秦。
  • 四月,虽然桓温主力在蓝田县击败秦军并进据灞上,威胁长安,但却没有继续进逼,反给予机会让前秦喘息。前秦丞相苻雄于是乘机率领七千骑兵在子午道击败司马勋,逼他退兵驻扎在女蜗堡。
  • 六月,司马勋与响应北伐的前凉将领王擢一同攻陷陈仓,但此时桓温作战不利,而且粮草也供应不上,已经退兵,苻雄于是集结力量进攻陈仓,将司马勋和王擢击败,司马勋逃奔汉中,王擢逃奔略阳。 [7]

兵败被杀

  • 兴宁三年(365年),周抚去世。同年十月,司马勋起兵反叛朝廷。梁州别驾雍瑞、西戎司马隗粹恳切地劝谏司马勋,司马勋没有听从,把他们全都杀害。司马勋于是自称梁益二州牧、成都王。
  • 十一月,司马勋带兵进入剑阁,攻打涪城,西夷校尉毌丘暐弃城逃跑。十一月十五日,司马勋在成都包围益州刺史周楚。桓温知道司马勋叛乱后,上表任命鹰扬将军、江夏相朱序为征讨都护,派他率军前去救援周楚。
  • 太和元年(366年)三月,荆州刺史桓豁派督护桓罴在南郑攻打司马勋。同年五月,朱序周楚在成都击败司马勋的部队,擒获司马勋及其同党,将司马勋和他的儿子司马陇子、长史梁惮、司马金壹等押送到桓温所在镇地姑孰,桓温下令把他们全部斩首,并将司马勋的首级传送到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 [8]

人物成就

  • 永和五年九月,司马勋率军出骆谷,攻克后赵长城戍,在悬钩设置营垒,距离长安只有二百里。派遣治中刘焕攻打长安,杀死京兆太守刘秀离,后又攻克贺城。
  • 永和十年六月,司马勋策应桓温北伐,与响应北伐的前凉将领王擢一同攻陷陈仓。

人物评价

  • 房玄龄等《晋书》:①“及壮,便弓马,能左右射”;②“为政暴酷,至于治中别驾及州之豪右,言语忤意,即于坐枭斩之,或引弓自射。西土患其凶虐。” [9]

史籍记载

  • 《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 [9] 
  • 《资治通鉴·卷九十五》 [10]
  • 《资治通鉴·卷九十七》 [11]
  • 《资治通鉴·卷九十八》 [12]
  •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13]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14]

参考资料

  1. 1.0 1.1  《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咸和六年,自关右还,自列云“是大长秋恂之玄孙,冠军将军济南惠王遂之曾孙,略阳太守瓘之子”,遂拜谒者仆射,以勇闻。
  2. 《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及抚卒,遂拥众人剑阁。梁州别驾雍端、西戎司马隗粹并切谏,勋皆诛之,自号梁益二州牧、成都王。
  3. 《晋书·卷八·帝纪第八》:朱序攻司马勋于成都,众溃,执勋,斩之。
  4. 《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后遂之曾孙勋字伟长,年十余岁,愍帝末,长安陷,刘曜将令狐泥养为子。及壮,便弓马,能左右射………
  5. 《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庾翼之镇襄阳,以梁州刺史援桓宣卒,请勋代之。初屯西城,退守武当。
  6.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桓温使司马勋助周抚讨萧敬文于涪城,斩之。
  7.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秦丞相雄击司马勋、王擢于陈仓,勋奔汉中,擢奔略阳。
  8.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朱序、周楚击司马勋,破之,擒勋及其党,送大司马温;温皆斩之,传首建康。
  9. 9.0 9.1  《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国学导航.2014-09-15
  10. 《资治通鉴·卷九十五》.国学导航.2014-09-15
  11. 《资治通鉴·卷九十七》.国学导航.2014-09-15
  12. 《资治通鉴·卷九十八》.国学导航.2014-09-15
  13.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国学导航.2014-09-15
  14.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国学导航.201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