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吃食(杨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吃食》中国当代作家杨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吃食

民以食为天。既为民,吃食齐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这地亩不同,产出异样,这天便有别,也就是吃食有别。依哲人们的说法,客观存在不同影响了人们的吃食,这是空间的区隔。说白了,不同地方吃食不同。

这个好懂。河南河北种麦,食面。我的老家植稻,吃米。有的地方拿玉米当正餐,只是听说,不知道玉米如何吃。还有的地方靠吃土豆过日子。这我不只耳闻,而是眼见。一回,去川东采访,那里有支勘探队。山大林子密,深山里的老乡多种土豆,当然也有玉米。不过那玉米瘦削,原因是高寒地区气温低,少日照,致那庄稼一幅营养不良的样子。而土豆,这样的要求似乎可以忽略。那地方的人们几乎餐餐土豆。看来,有领导说要把土豆当作主食,也是对的。人们把土豆挖下来后,放在楼上风着,免得它得了温度就发芽。那儿的房子是用多根原木四囿,好大一间房,无分间,一家人烧火做饭,起睡涮洗都在里面。有楼,一架木梯上去。楼上四面无壁,据说那样放土豆吃到明年春天没问题。好大座山就那么两户人家。我们勘探队有个二班住那里。当然不能与主人抢住楼下,只好往楼上,枕头旁边就是土豆。看到我们队员们吃米,房主就跟我们换一些。我在那儿住几天,就吃了几天土豆,也好吃。喜欢吃土豆好像就是那几天练成的。那东家每天都是吃土豆,换给他的米,留给小孩子吃。

吃食空间有别便以此佐证。

时间迥异,吃食也大不相同。我老家上世纪五十年代吃高粱小米,因为那时就产这两样。小米秋天吃,高粱春天吃。为什么?小米比较高粱要好吃一些,好的先吃。第二年春天,吃的东西少了,不好吃的高粱也上正席了——老家有俗话:狗肉不上正席。那会,有狗肉也当过年呐。不怕你不吃,饿你一天两天,只要能吃的你不会嫌。那年头,我们村子低洼,下点雨就淹,一年两次三次地淹。淹过的庄稼地就赶种粟,就是小米。现在,人们保健,拿高粱小米当个稀珍。我们小时候,看见这就没了食欲,远没大米好。

起先老家的人还不吃蛇,看看都恶心。不吃蛇吃刺猬,老家树多,刺猬也多到吃不完。那时只听说广东人吃蛇。现在老家也吃了。几十年后,一些从广东打工回来的人,学广东人吃蛇,回乡后,到处打蛇吃,这时反而没得刺猬吃。后来蛇也不让打了,说是要保护。村子后面修了水利,好淹的地都变做了水浇地,全种稻子。年老的人怀想高粱小米,只好去城里买,在村里是吃不到了。

我第一次吃蛇,是调过来海南后。二十多年前,我刚到海南,在学校负点责。学校在一座树林里,蛇老多。一天早上,一条蛇跑到老师的课桌里,就叫了村里几个小伙来打。来打是可以,蛇要归他们。这在我们是一百个同意。打了后,小伙子就给了老师们一截。熬了冬瓜汤,一人一小碗,好吃。把蛇当吃食,我的人生只遇到这么一回。虽说现在餐厅都有蛇卖,但我不想吃那东西,看着那东西我都讨厌,不打它就是烧了高香了。

人生几十岁,吃食当然不少,所以,总有些人说,吃的盐比人吃的米还多。我不这样,吃清淡,放盐少,不一定比那口味重的年轻人吃盐多。不过要说我吃的红薯比有些人吃的大米多,还是说得过去的。

上世纪中叶,老家的青山大湖旱得见了底,水多的地方也没了水吃,人们就在湖底挖井,还得分配着用。高粱小米也没得吃。后来旱情稍好,人们就赶种红薯,那东西产量高,长得也快,最主要的是不择地。有红薯就吃红薯,不过红薯也分得不多。

后来,人民公社在村后万家湖办个农场,有三百亩左右。那红薯是新品种,皮是黄的,煮熟后肉粉。原来老家人们种的红薯皮是红的,肉是白的,生吃可以,熟后如稀泥样,没有黄红薯好吃。红薯还没长大,我就去割红薯藤来吃。一天,我刚割没几根,就听着有人喊:“谁家小孩割公社的红薯藤?”一抬头,农场的人,于是拔腿就跑。可那人说:“别跑,篮子还没满,你跑啥?”我停下来。他拿过刀就砍过一大把给我:“快回家,抓着了要开你的批斗会了。”我哭着给了他一躬,一下就闪进了自家竹林。这人我一辈子记着,他是雪友台的。红薯长成后,我先是看,如果有人去偷,我也去。一天中午,农场的人吃饭去了,地里便多了不少人。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不知是谁喊:“来了!”人们一哄而散。我挽起篮子就跑。我人小,才挖了三只红薯。回家放了红薯就去看热闹。果不然,有人被抓。

被抓的人不是我们村的。好像是徐马湾的,是个老妇人。农场的人用力扯过她的篮子,将红薯倒在地上,用脚踩那竹篮子。那妇人就跪下来哭。接着便有个砍柴路过的老头来劝,劝也没用。那老头就将妇人掺起来走了。

农场的人还不错,把地上的红薯都给了我。不给木喜,也不给海棠,就给我。我脱下裤子装着红薯,急跑回家。我知道他,他叫国友。几十年了,想起国友,我就泪流满面。我感激他啊。

那几年的日子少吃食。什么都是吃食,又什么都不是吃食。逮着什么吃什么,一会是野菜,一会是树皮,——榆榔的皮。三年后满村都是死的榆榔树,光着头立在那儿。那树有恩于人,人们不舍得砍啊。

几十年后,我回老家总要住些时日。父母在时,每回回家,白花花的米饭就在面前,让我边吃边想着红薯。父母不在了,每回回家,弟弟除开米饭外,天天都是鳝鱼、泥鳅、虾子汤,让人弄不清吃食是什么了。

想来,而今这日子没有地域的不同了,全中国到处都有米吃。要说不同,就是现在与过去的不同。全中国都不同了。

食既为天。天大的事就是吃。吃的中心就是吃食。不过我不知道,这吃食会不会在几十年后再变呢?国外有个恩格尔,好像就是说,吃食不以粮食为主,而是以别的什么奶呀蛋哪水果为主,那才是好日子呢!

如果有这些吃食是好日子,我现在天天过的都是好日子。真正的粮食,倒是吃得越来越少了。

我当然很满足,一辈子把都什么都当吃食了,你说,这人生还有什么别的说头。 [1]

作者简介

杨柳,笔名:严伍台、黄家咀。男,湖北天门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