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卜力工作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吉卜力工作室.jpg
原圖鏈接

吉卜力工作室是一家日本动画工作室。其動畫作品以高品質著稱,其細膩又富有生气、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在全世界獲得極高的评价。吉卜力工作室現今位於日本東京都近郊的小金井市,佔地300多坪,目前約有300多名員工。工作室标识为其代表作品角色《龙猫》來設計的。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主要由宮崎駿高畑勳負責創作,鈴木敏夫擔任行銷。作曲家久石让亦为许多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制作过电影音乐。

概要

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于1985年中旬。起源可以追溯到1984年由德间书店杂志连载的漫画而改編制作的电影《风之谷》,當時該片動畫導演宮崎駿在《風之谷》發行後獲得不差的成績,原先的動畫製作團隊Template:Nihongo卻發生解散的狀況;鈴木敏夫為了讓宮崎駿及宮崎駿的動畫搭檔前輩高畑勳能有一個專用的動畫製作場所,便在德間書店出資幫助下,以Topcraft為班底成立「吉卜力工作室株式會社」,社長由德間书店社長德間康快出任,工作室早期的負責人為Topcraft代表取締役原徹

吉卜力工作室原附屬於德間書店。2005年初,吉卜力則正式從德間書店拆分出來,成為獨立的公司「株式会社吉卜力工作室」。

特色‧制度

運行方針

不同於一般動畫工作室;吉卜力一開始的運作方式為「要製作作品的時候便集合製作團隊,作品完成後隨即解散」,在製作動畫時也是抱著「若這次作品不賣座而虧損、就直接解散」的想法。[1] 動畫師的酬勞是依照票房等收入採比例分配制。之後在1989年的《魔女宅急便》創下佳績後,才增加了培養動畫製作人材的制度及固定的給薪制。

大部份日本動畫工作室;會為了獲得較穩定的收入接洽各種電視系列動畫的製作,而吉卜力則是少數將資源主力用在創造需透過票房成績才能賺取利潤的電影動畫。

名稱

「吉卜力」是由宮崎駿命名,意思是在撒哈拉沙漠上吹著的热风(ghibli);另外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意大利飛機製造商卡普羅尼開發的一种侦察机卡普羅尼 Ca.309」名字。< 而「ghibli」的發音依照義大利原音發音應為「ギブリ(gi bu ri)」,但因宮崎駿本人當初的誤解,唸作「ジブリ(ji bu ri)」,此名因此顯得獨一無二,工作室本身也因而順理成章,不打算對唸法再作修正。 吉卜力工作室从2003年开始发行的杂志名字也叫《热风》。

2005年吉卜力從德間書店集團脫離、成為獨立的公司。因成為獨立公司需花費一筆金額將原先使用的名稱「吉卜力」從德間書店裡買下,當時宮崎駿及鈴木敏夫無意向德間書店買回「吉卜力」的名字、並打算採用「Sirocco」(同為熱風意思的字詞)作為新的公司名稱。 但因新名稱未得到工作室內部的正面回應,仍出資了大筆金額將名稱「吉卜力」買回。

配音員

吉卜力的動畫作品開初大多起用實力派的知名配音員。但從「紅豬」開始主角的配音卻大都聘請並非以配音為本業的演員。尤其是常常起用在電視上有名的演員(例如《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木村拓哉、《地海戰記》的岡田准一)這是因為宮崎駿表示「專業配音員的演技過於成熟,令人厭倦」(原文:声優の演技はこなれていて嫌だ。)。因此,吉卜力動畫招到許多動漫迷的批評。[來源請求]

此外,吉卜力動畫的另一個特色就是有許多兒童角色,只要是在宮崎駿的作品中,都會起用與那個角色相同年齡的演員作為配音員。宮崎駿表示「小孩子的聲音當然是由小孩子來配音最自然」。針對這點也有反對的意見(大多是動漫迷),認為倒不如起用擅長使用高音來飾演小孩子或幼童的配音員。[來源請求]也有認為小孩子的角色就應該要使用小孩子純真無暇的聲音才對。

此外在吉卜力製作的廣告和預告片中,旁白向來都是由矢島正明配音。

後繼者問題

鈴木敏夫在成立吉卜力工作室時的目的是「純粹建立一個為高畑勳宮崎駿他們兩人專用的創作平台」。2005年吉卜力成為獨立公司時;鈴木敏夫提及「吉卜力是為了創作精彩作品成立的系統;而非永續經營的企業」以及「原則上當高畑勳與宮崎駿引退時、便是吉卜力結束的時候」。 雖無建立後繼者的方針,在《地海戰記》製作時鈴木敏夫則表示「雖然一路走來與高畑及宮崎一同製作動畫很開心,但也該對工作室的年輕人們做些事了」。 宮崎駿也在2008年年底構思提出「吉卜力5年經營計畫」,預定前3年推出由年輕的人員來推出動畫(《借物少女艾莉緹》、《來自紅花坂》),最後2年則推出重量級的作品(《風起》、《輝夜姬物語》)。

相關影片

吉卜力工作室的背景畫師-男鹿和雄2「有中文字幕」
吉卜力工作室動畫系列即將上線Netflix
宮崎駿的超級團隊、奇幻世界PART 3(共三段)
Nausicaa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久石讓 #宮崎駿動畫 #風之谷 (鋼琴教學) Synthesia 琴譜 Sheet Music

参考文献

  1. 樂在工作:1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