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尔·雅各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吉尔·雅各布
圖片來自1905电影网
吉尔斯·雅各布
导演
原文名 Gilles Jacob
国籍 法国
民族 犹太人
出生 1930年6月22日
巴黎
职业 法国知名电影人,戛纳电影节主席
代表作品 戛纳电影节主席

吉尔斯·雅各布(Gilles Jacob,1930——),法国知名电影人,戛纳电影节主席。1980年代开始担任戛纳影展选片总监,全权负责选片工作,握有各单元入围片目的最终拍板权。2000年当选组委会主席。截至2012年,82岁的吉尔斯·雅各布已经担任戛纳主席30余年,他曾培养了一批世界级大导演。

传奇生平

雅各布于1930年出生在一个法国犹太人家庭,从孩童时代就爱上了电影。在巴黎著名的路易勒格朗中学学习期间,雅各布与一帮爱好电影的伙伴为伍,其中包括后来成为法国电影大师级人物的克劳德·夏布洛。他们日常最大的爱好就是去电影院,尤其是法国电影资料馆。在法国高等师范学院文科预备班学习时,年仅18岁的雅各布与预备班的同学一同创办了一本电影杂志《连接》。

在结束文科预备班的学习后,20岁的雅各布不得不放弃自己研究文学和哲学的计划,进入巴黎郊区库布瓦的家族工厂工作。此后的20年间,雅各布一直在这家工厂工作。但雅各布从未远离自己钟爱的电影和文学世界。在工厂工作期间,每天看电影是他雷打不动的主要业务,有时为了看一部电影,他宁愿错过一些订单。

此外,雅各布常年笔耕不辍,从事电影批评和写作。在一次去美国旅行时,雅各布结识了当时的一些电影导演,并于1964年发表了第一部著作《现代电影史》。凭借这部作品,雅各布获邀参加当年的戛纳电影节。这是雅各布与戛纳电影节之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1964年到1968年之间,雅各布为《电影64》杂志撰写电影评论。1968年到1971年之间,转战《新文学》,继续从事电影评论写作。1972年,雅各布受到当时的法国《快报》总编的邀请,开始《快报》电影评论专栏的写作。

苦寻电影

1976年,雅各布的工厂被美国公司收购。他得以完全从中抽身,并专注于电影和创作。不久,雅各布与人合作主持法国电视3台的“面具与羽毛”节目,并渐为人知。随着雅各布在圈里名气日盛,越来越多的机会找上门。同年,当时的戛纳电影节主席罗伯特·布雷向雅各布抛出橄榄枝,邀请他担任电影节总代表的助手。次年,在时任法国文化部长的提名下,雅各布当选戛纳电影节的总代表。他的任务就是从数以千计的电影中遴选“金棕榈”奖的候选影片。


圖片來自1905电影网

此后的25年时间里,雅各布始终致力于让戛纳向全世界的电影工作者开放。出身新闻评论界的雅各布深知媒体的力量。他在选片、宣传等策略上作了一系列改变,以对艺术的注重和对新人的鼓励,把创作者对电影的激情燃烧起来,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戛纳电影节逐渐成为享誉全球的电影界盛会。法国导演热罗姆-德尚说,“他(雅各布)与其他人之间有种教皇式的距离。戛纳,有点像梵蒂冈。他(雅各布)建造了教堂,并制定了礼拜仪式。所有人都想沾点他的圣体。”此外,电影节也为戛纳这座海滨小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声誉。

慧眼伯乐

雅各布曾说过:“戛纳电影节就好像一位伯乐,一个对时尚、学派和人物了如指掌的前卫哨兵,灵敏的嗅觉让它能够发掘一些新秀。”

而实际上,雅各布自己就是一位伯乐。掌舵戛纳电影节期间,雅各布把工作重点放在发现世界级的优秀导演上。希腊的安哲罗普洛斯、美国的昆汀·塔兰蒂诺、澳大利亚的简·坎皮恩、中国台湾的侯孝贤伊朗的阿巴斯等人都曾受惠于他的伯乐之才。

此外,戛纳电影节一直致力于帮助年轻的电影工作者。雅各布担任戛纳电影节总代表后不久,就创立了“金摄影机奖”,随后开设了“一种关注单元”,鼓励年轻导演的创作。后来,雅各布又创办了“电影基金奖”,每年挑选出来自世界各地优秀学生的作品。

从与戛纳结缘到成为戛纳电影节主席,雅各布把自己半生的时间都献给了戛纳电影节。对于是否会选择功成身退,这位耄耋老人的回答是:“退休?我从没想过!”[1]

电影作品[2]

年代 片名 导演 主演
2014 X先生 Tessa Ouvrier-Perrin Mehdi Belhaj Kacem
Caroline Champetier
Neil Hannon
2012 不凡之日 Samuel Faure
吉尔·雅各布
2007 100 Films and a Funeral Michael McNamara 斯蒂芬·埃利奥特
朱迪·福斯特
Geoffrey Gilmore
2007 Manufacturing Dissent Rick Caine
Debbie Melnyk
Dave BarberPeter
BartTony Bennett
2007 戛纳,60周年的历史 Gilles Nadeau Pierre Santini
米歇尔·摩根
布丽吉特·佛西
2005 Jacques Deray: Le cinéma... ma vie Marie Halopeau Renaud Bertrand
让-克劳德·卡瑞尔
米蕾叶·达尔克
2004 艺术家的证明 Samuel Faure
吉尔·雅各布
佩德罗·阿莫多瓦
罗伯特·奥特曼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2003 Marches etc... (une comédie musicale), Les 吉尔·雅各布
2003 Claude Berri, le dernier nabab Mathias Ledoux 科洛德·贝里
伊莎贝尔·阿佳妮
佩德罗·阿莫多瓦
2002 Histories de festival 吉尔·雅各布 伊莎贝尔·阿佳妮
碧姬·芭铎
罗伯托·贝尼尼
2002 蛇蝎美人 布莱恩·德·帕尔玛 丽贝卡·罗梅恩
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彼德·考约特
1994 累得要命 米歇尔·布朗 米歇尔·布朗
卡洛尔·布盖
菲利浦·诺瓦雷
1985 Ça n'arrive qu'à moi 弗朗西斯·佩朗 弗朗西斯·佩朗
维罗尼克·热内斯特
François Perrot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