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村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吉村镇,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辖镇,位于大余县西部,章水上游,辖区面积205.3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约1.79万人(2018年),辖9个行政村(2019年)。传承有赣南采茶戏、客家山歌、吉村年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吉村镇工业企业82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0家。[1]
中文名: 吉村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
地理位置: 大余县西部
面 积: 205.32 km²(2018年)
下辖地区: 9个行政村(2019年)
政府驻地: 吉村圩
电话区号: 0797
邮政区码: 341506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 约 1.79 万(2018年户籍人口)
车牌代码: 赣B
目录
行政区划
2019年,吉村镇下辖9个行政村:中村村、沙村村、满埠村、右源村、解放村、游仙村、民主村、上村村、吉村村。镇政府驻吉村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吉村镇位于大余县西部,章水上游。东连梅关乡(今属南安镇)和浮江乡。南界广东省南雄县,西接河洞乡、内良乡,北邻荡坪镇(今属浮江乡)和崇义县聂都乡,总面积205.32平方千米。
地形
吉村镇属山区,西北高,东南低。
自然资源
吉村镇境内有煤矿石。
人口
1985年,吉村乡有2540户,13739人。
2018年,吉村镇户籍人口17940人。
地方特产
糯米薯莨酒
糯米薯莨酒属大余传统的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待客佳肴。此酒香甜可口,活血补气。采用的原料是由薯莨(薯蓣科)及当地糯米酒。制作方法:将新鲜薯莨洗尽,用大余客家传统用具“网刷”将薯莨刷成糊状体,放入油锅烤至微黄成块状,再将烤好的薯莨放入糯米酒中煮,并置人生姜、红糖等即可食用。
荷包糌
荷包糌,也称荷包肉,是大余传统特色菜。它具有荷叶的清香、猪肉的浓香、糯米的幽香,还有几味佐料的烈香,吃起来油而不腻,香能饱肚,饭菜合一。做这道菜时先将新鲜荷叶摘好,冲洗晒干备用,再用糯米和粳米适量搭配,将米炒至微黄、喷香为宜,然后将炒好的米加上适量的小茴香、八角等香料磨面粉,并将五花猪肉(肥瘦相间猪肉)切成一寸左右见方,用盐、酱油、料酒腌制一小时,将猪肉骨头熬成汤,将此汤把猪肉、米粉和湿均匀,干湿要适度,然后用荷叶把和好的肉、粉包成圆锥形,根据荷包糌的数量多少上甑蒸数小时(以肉烂为准)即可食用。
经济
20世纪80年代,吉村有耕地面积14306亩,以种水稻为主,1985年粮食总产量605万余公斤。有小(二)型水库4座,塘坝41处,引水工程120处,提水工程6处,有效灌溉面积10668亩,占耕地面积的74.57%,建有小水电站10座,装机12台,装机容量401千瓦,设有变电站。有林业用地26万余亩,占总面积的80.73%,产松、杉、杂木、毛竹等,林副产品有松香、土纸、香菇、木耳等,有东庄纸运销港澳一带,境内有地属帽子峰国营林场。乡办企业有经理部、贸易公司、电站、石灰厂、菌肥厂、车队、林场、地板厂、铸造厂、修建队等。1985年有职工93人,乡村企业总收入124.9万元。2018年,吉村镇工业企业个数共82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0家。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世纪80年代,吉村有中学2所、小学23所,在校学生2778人,教师1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1.09%。
交通运输
自1970年吉内公路修通后,与邻乡、邻县均可通车,村村有简易公路相通。
历史文化
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土生土长的剧种,源于明末清初,有400余年历史。旧称“灯戏”、“茶篮灯”、“三角班”。流行地区有赣州、赣县、安远、信丰等市县和广东韶关、曲江、五华、新丰等县市。清嘉庆以后,赣粤两省的采茶班社交往频繁。赣南还有不少采茶班社,于清末民初流入福建武平、长汀以及湖南桂南等地。建国后的1956年正式挂牌定名为赣南采茶戏。2006年,赣南采茶戏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客家山歌
右源山歌传承了数百年,大余音乐界梁汝球、老柴篼、周水生等一批文化精英,在客家山歌传统文化的阵地上默默坚守付出,收集一支支山歌,发掘一个个山歌手,对原始山歌进行提炼改造、重新创作。流传的山歌有千余首,有李开德、魏先发等男女老少歌手及爱好者三百余人。用大余客家山歌音乐元素改编创作的《落雨唔要落咁大》、《老妹工夫实在多》、《哥要出门妹唱歌》等客家山歌,在赣粤闽湘浙、泛珠三角地区优秀客家山歌赛中,频频获得一等奖、金奖、银奖。
吉村年歌
吉村年歌体现了客家的文化特点,传承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由道教的道歌演变而成,有正教音乐谱系,唱腔优美、情感质朴、通俗易懂,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每逢春节,在大余县吉村镇的各个村庄,人们都要隆重地举行年歌表演。2013年,吉村年歌被列入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传统习俗
打砂子:上山挖钨砂俗称打砂子或倒桶。昔时要选黄道吉日,在有砂子的附近搭棚。开工时,棚门前要插两根短竹筒,点燃香烛,在地上摆好三牲(鱼、猪、鸭),杀一只黑狗取血以祭祀天神,初一、十五日不上工,也要打牙祭。上工时,走到窿子门口要先抽烟辟邪才能进入,忌在采找矿时吹口哨,打啊嗬(大声呼喊)和吃夹生饭,以避凶趋吉。订婚:俗称下聘或下茶。男女合八字后,由男方择定日期,用五色扛盒送三牲和饼蛋等聘礼到女家,是日女家要请亲戚前来吃下聘酒,并按亲疏分享聘礼。待结婚时,亲戚则加倍送女方陪嫁礼品。订婚后不能更改,遇红白大事可互相往来行家礼。嫁娶:即结婚,俗称过门。事前男家须拣日卜吉期,写好大红书帖,备礼通知女家,称担日子,若女方无异议,婚期就算定了。过门之日,男方家要在前一天下五牲礼送到女家,女家亲友在成亲日上午备好礼品合齐到女家贺喜。中午,男家要出轿(旧时或马,现为小车)去接新娘随同嫁奁,新娘在伴娘簇拥下上轿(马或车)出嫁。接亲时由一个男子掮两根扎在一起的竹梢上系着大红布的翠竹,伴随着打鼓、吹喇叭、放爆竹,拥至男家,男方主婚人在门前迎亲,进门后举行婚礼,拜天地,入洞房,宴请宾客。
红色文化
吉村境内右源、民主两村是革命老根据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以来,游击队常在帽子峰(北山)一带进行革命活动,直至解放。
视频
大余县吉村镇右源村迎新春山歌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