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隆坡轨道交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吉隆坡轨道交通英语:Rapid Rail),也称巴生谷轻快铁,是一个服务马来西亚巴生谷(包括雪兰莪及吉隆坡)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中的线路包括三条轻快铁线路(安邦线、大城堡线、格拉那再也线)和一条单轨铁路(吉隆坡单轨列车),四条线路加起来总长约159.2千米。该轨道交通由马来西亚国家基建公司拥有,并由其全资子公司快捷通轨道私人有限公司(Rapid Rail Sdn Bhd)运营。轻快铁采用标准轨,而单轨则采用ALWEG型轨道。列车营运时间从早上6点至晚上12点[1]

建设背景

马来西亚自1980年代起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使首都吉隆坡的机动车数量和道路交通流量不断增加,加上马来西亚政府采取扶持国产汽车工业的政策,使马来西亚成为国民汽车拥有率最高的东南亚国家。根据马来西亚政府在1980年代初进行的吉隆坡总体交通规划,预测到2000年首都私人汽车数量将比1980年增加2.8倍,当局有必要改变交通政策和提高公共交通的比重,否则吉隆坡未来不得不面对严重的交通堵塞,因此该规划报告建议在吉隆坡市中心形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公共汽车为辅的交通运输系统。

建设过程

安邦线(Ampang Line),1990年,由马来西亚和外国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完成吉隆坡轻轨系统(LRT)的可行性研究,建议借鉴香港新加坡兴建地铁的经验,并优先上马从市中心通往东南方向、连接安邦和冼都的轻轨铁路。1992年,轻轨运输系统私人有限公司(Sistem Transit Aliran Ringan Sdn Bhd)由9家公司合股成立,负责这条轻轨铁路的建设和经营,因此这条路线亦得名为“STAR”(实达轻快铁,现称为安邦线)。实达轻快铁一期工程全长12.1公里,由安邦站至苏丹依斯迈站,于1993年8月完成融资协议并正式动工,至1996年12月建成通车。该线是马来西亚第一条轻轨铁路,轨道采用1,435毫米标准轨距,牵引供电制式为750伏特直流第三轨供电;由德国AEG公司(后来为Adtranz)和英国泰勒·伍德罗公司分别作为机电土木工程承建商;投资模式为BOO模式(建设-拥有-经营)及土地补偿,以配合当时马来西亚政府的公用事业民营化政策。实达线二期工程包括北延线(苏丹依斯迈站至冼都东站)和南延线(陈秀连站至大城堡站),两条延线均于1998年建成通车。在2016年7月,大城堡线延长线正式通车。安邦线被拆分为两条线路,分别为安邦线和大城堡线。

格拉纳再也线(Kelana Jaya Line),1993年,为配合将于吉隆坡举行的1998年英联邦运动会,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在吉隆坡兴建第二条轻快铁铁路,于是成立了轻轨运输合作项目私人有限公司(Projek Usahasama Transit Ringan Automotif Sdn Bhd),来负责第二条轻快铁线路的实施,因此这条路线亦得名为布特拉轻快铁(Putra LRT)(现称为格兰那再也线)。布特拉轻快铁全长29公里,在吉隆坡市内自东北向西南延伸,连接鹅唛和格兰那再也,并途径双峰塔和吉隆坡塔等著名地标。布特拉轻快铁的投资模式为BOT模式及土地补偿,于1994年2月正式动工,第一阶段(格拉那再也站至中央艺术坊站)于1998年9月建成通车,第二阶段(中央艺术坊站至鹅唛站)于1999年6月建成通车。这是启用当时是世界上营运里程最长的全自动无人驾驶轻轨系统,也是全球第四个庞巴迪先进快速轨道交通系统(ART),采用直线电机驱动的无人驾驶列车、750伏特直流第三轨供电、“SelTrac”CBTC移动闭塞系统。在2016年7月,格兰那再也线延长线正式通车。

吉隆坡单轨铁路 (KL Monorail),1996年,马来西亚政府批准兴建吉隆坡单轨列车(KL Monorail)的计划,该计划最初曾经被称为旅客捷运系统(PRT)。这条跨坐式高架单轨铁路全长8.6公里,串连着吉隆坡中央车站交通枢纽与市中心金三角地带[2]。这条采用BOT模式兴建的单轨铁路于1993年8月正式动工,由吉隆坡基建集团(KLIG)拥有40年的特许经营权,机电和土木工程承建商原本为日本日立公司,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因融资困难而暂停工程;1998年改由本国企业“MTrans”公司(今史格米铁路公司)继续完成工程,至2003年8月建成通车,总共耗资11亿8000万令吉。

视频

吉隆坡轨道交通 相关视频

中国中铁公司助力吉隆坡轨道交通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