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同质论(拉丁语:consubstantialis,英语:Consubstantial),这个拉丁文形容词是一个特定的基督教神学用语,用来表达耶稣与上帝之间的关系,这个表述被称为同质论(英语:Consubstantiality)。它最早是拉丁教父特土良造出的拉丁文单字,用来翻译古希腊语:ὁμοούσιος(homoousios),以形容耶稣与上帝的属性与本质是完全相同的,随后成为三位一体论的基本信条。
基督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公元1世纪产生于亚洲西部地区,奉耶稣为救世主[1]。公元4世纪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2]。
简介
在希腊文中,古希腊语:οὐσία(ousia,英语:being,存在、本质)在字源上来自于希腊文动词 εἶναι(英语:to be),主要意味着一个人所拥有的独特固有特征。因为拉丁文中缺少现在主动分词(present active participle),难以翻译出古希腊语:οὐσία(ousia),特土良将它翻译成拉丁语:substantia(性质)。拉丁文的substantia,除了代表本质(being)之外,也有物体(matter)、个体的意思在。,所以古希腊语:homoousios(英语:of the same being,相同的存在)被翻成拉丁语:consubstantialis(相同的个体、相同的性质)。在特土良之后,其他的拉丁教父也接受这个译法。
因为所有的人类都享有共同的人性特质,在这个例子中,可以形容你与其他人都是本质相同的(拉丁语:consubstantialis)。因此,这个形容词也适用于形容,耶稣与上帝具备共同的神性,与人类分享共同的人性。在325年第一次尼西亚会议中,这个字被教会采用,成为三位一体论的正统表述方法。
视频
同质论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耶稣基督 - 基督教各派信奉的救世主,后被不信的人钉在十字架上,搜狐,2019-03-20
- ↑ 从耶路撒冷再到尼西亚——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的坎坷之路 ,搜狐,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