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后坑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后坑村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南浦乡下辖村,位于南浦乡东部,东与马苑村为邻,西与兴巷村毗连,南与龙桥村相接,北与中西林场交界。源自大帽山(海拔488米)的后坑溪向西流汇于龙溪(龙溪东流汇入九龙江南溪)。[1]

中文名称: 后坑村

外文名称: Houkeng Village

行政区类别: 村

所属地区: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南浦乡

电话区号: 0596

邮政区码: 363203

地理位置: 南浦乡东部

人 口: 1154人

方 言: 闽南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闽E

经济设施

本村水源充足,所有耕地无论在山上、坑垄、平地,几乎都成水田,排灌便捷。全村有耕地1281亩,其中水田地1150亩,农地131亩。从前大都种水稻,现兼种甘蔗、台湾毛豆等。有大片山地,高处造林,山腰种果,低处植竹。这一带古称“锦田”,名不虚传。后坑小学校园面积2850平方米,校舍面积592平方米。建标准教学楼一座。设6个班级,学生123人,教师7人。1998年集资4万多元,修建许湛官的“海洋祠堂”,配备电视机、VCD影碟机、球桌、棋类等文化娱乐用具,作为老年人活动场所。1991年上半年,铺设村柏油公路一公里多,与公路相接。 2000年底,上级拨款20多万元,完成后坑村电网改造。现电视、电话基本普及。

政区沿革

后坑于1957年10月从南靖县程溪区划归漳浦时,属马苑乡所辖,1961年属南浦公社后坑大队,即今南浦乡后坑村的前身。村辖后坑、坎仔脚、东湖、祖厝、新墟尾5社(自然村),全村有290户,1154人。其中后坑74户,286人;坎仔脚78户,322人;东湖77户,308人;祖厝24户,104人;新墟尾37户,134人。

姓氏源流

南浦乡共有七个村,其中的后坑、马苑、兴巷、美林和龙桥五个村的村民大都姓许。尊“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副将、宣威将军许天正之父许陶为开漳始祖。许陶,光州固始县人,于唐总章2年(公元669年)佐归德将军陈政入闽平乱,陈政、许陶病逝后,许陶之子许天正为陈政之子陈元光的副将,佐元光建立漳州和漳浦县。元光为刺史(长官),天正为别驾(副长官)。天正之子邦宪(平国)镇守南诏,传裔南诏(今诏安)。唐亡以后的五代时期,兵荒马乱,邦宪的后裔许顺迁居龙溪县七都徐翔(明隆庆元年分设海澄县,徐翔属海澄,今龙海市)。徐翔许姓至北宋已成大族,族人许璞玉,于南宋建炎二年自徐翔移居田源马坪(九龙岭下人家社)分衍官园、上坪等社。族裔许?衷,字景之,谥宁斋,为许陶派下第46世,迁居内锦田九溪(九曲溪),为锦田(今南浦乡)许姓一世祖。第七世许湛官居后坑村。

许氏都是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前锋、宣威将军许天正的裔孙,村民们均奉许天正为开漳始祖。但在元代至明初,这里集居着闽南蛮人,他们沿着大帽山下、南溪河边而居。留下的村落遗址有九溪湾、海洋尾、风柜斗、竹仔脚、后溪、毛狮、九十九间和龙顶山等社址。

明宪宗成化年间(15世纪中叶),许天正的第26世裔孙许景立,从马坪田源(今龙海程溪人家村)迁到锦田内洋(今后坑界内)定居开发。许景立乃为锦田许氏开基始祖,被称为锦田祖。许景立迁居锦田后,带来了祖传的中原先进文化,融入和帮助原住民拓荒生产、繁衍生息、尊儒重教、传播文明,给一方带来进步和福祉。特别传至其第七世孙许西畿(许湛官)时,其儿孙众多,形成大族,且富甲一方。在许西畿重视和努力下,锦田后坑从家园建设到人才培养都达到一个历史高峰。

现在的坎仔脚、东湖、祖厝和新圩尾的许姓乡亲均是许西畿长子许元鐤的后代儿孙。而后坑自然村的乡亲则是许西畿第八子许元锵的后代子孙。从锦田祖开基起,许氏至今已传20多世,历代儿孙有一部分到祖国各地甚至海外发展。据了解,现在本地和外地的锦田许氏儿孙已达数万人,可谓人丁兴旺,事业发达。

而今的后坑村村民基本上都姓许,只有小部分的徐氏、陈氏、林氏、吴氏、黄氏、郑氏、李氏和刘氏等村民居住。大家都是姻亲和乡亲,团结互助,和谐相处,共建家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