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后汉书·徐璆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后汉书·徐璆传出自于《后汉书》,此史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光武帝刘秀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1]

原文

徐璆字孟玉,广陵海西人也。父淑,度辽将军,有名于边。璆少博学,辟公府,举高第。稍迁荆州刺史。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埶放滥臧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璆对曰:“臣身为国,不敢闻命。”太后怒,遽征忠为司隶校尉,以相威临。璆到州,举奏忠臧余一亿,使冠军县上簿诣大司农,以彰暴其事。又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臧污者,悉征案罪,威风大行。中平元年,与中郎将朱玺击黄巾贼于宛,破之。张忠怨璆,与诸阉官构造无端,璆遂以罪征。有破贼功,得免官归家。后再征,迁汝南太守,转东海相,所在化行。

献帝迁许,以廷尉征,当诣京师,道为袁术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璆乃叹曰:“龚胜、鲍宣[注],独何人哉?守之必死!”术不敢逼。术死军破,璆得其盗国玺,及还许,上之,并送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司徒赵温谓璆曰:“君遭大难,犹存此邪?”璆曰:“昔苏武困于匈奴,不队七尺之节,况此方寸印乎?”

后拜太常,使持节拜曹操为丞相。操以相让璆,璆不敢当。卒于官。

【注】 龚胜、鲍宣:皆西汉末官员,有名望。王莽执政,鲍宣不肯依附,被王莽指使人诬陷,自杀。龚胜辞官归乡,王莽代汉后强征其入朝为官,龚胜拒不受命,绝食十四日而死。此处徐璆自比于龚、鲍,而将袁术比作王莽。袁术自特出身,早有称帝野心,建安二年(197年,即文中“献帝迁许”之次年),不顾部下反对,于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后先后败于吕布、曹操。穷极奢侈,其治下“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建安四年(199),资实耗尽,众叛亲离,病死。史家评其“无毫芒之功,纤介之善”。

译文

徐璆字孟玉,是广陵海西人也。父亲徐淑,是度辽将军,在边境很是闻名。徐璆年轻的时候博学多才,征辟公府,举荐高职。渐渐升任荆州刺史。当时,董太后姐姐的儿子张忠任南阳太守,依仗权势骄纵,贪赃数亿,徐璆到这个地方任职,太后派遣中常侍把张忠托付给徐璆。徐璆回答说:“臣只为国家,不敢听命。”太后非常生气,立刻征召张忠做司隶校尉,来胁迫徐璆。徐璆到荆州后,揭举上奏张忠贪赃一亿多,指派冠军县令呈递文状到大司农处,来揭发暴露张忠的贪污事实。又上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贪赃者,全部抓来问罪,威风大振。中平元年,与中郎将朱玺在宛抗击黄巾贼,大败贼人。张忠怨狠徐璆,与诸多宦官诬陷徐璆,徐璆于是代罪征敌。有击破贼人功劳,得以免官回家。后来再次被征召,升任汝南太守,转任东海相,所处化行。

汉献帝迁都到许昌,征召徐璆任廷尉,当他前往京师任职时,在路上被袁术劫持,袁术授予徐璆上公的职位。徐璆于是感叹说:“龚胜、鲍宣,是什么人啊?守护他们必死!”袁术不敢逼迫他。袁术死后军队被攻破,徐璆得以盗回国玺,等到回到许昌,呈上国玺,并送还之前借汝南、东海二郡的印绶。司徒赵温对徐璆说:“君遭此大难,还能保存这些东西?”徐璆说:“以前苏武被困匈奴,没有丢弃七尺符节,何况这方寸大小的印呢?”

后来被任命为太常,持节出使去任命曹操为丞相。曹操要把丞相之职让给徐璆,徐璆不敢接受。最后死在官任上。 [2]

作者简介

范晔(公元398—446年),字蔚宗,祖籍顺阳(今河南淅川县),范家自西晋永嘉之乱后移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市),范晔是南朝刘宋时期的杰出史学家,史学名著《后汉书》的作者。[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