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后视镜 |
中文名:后视镜 外文名:rearviewmirror |
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国均规定了汽车上必须安装后视镜,且所有后视镜都必须能调整方向。[1]
目录
后视镜的种类
按安装位置分类
1、内后视镜:内后视镜是为不用太大地变换驾驶中向前的视线即可确认后方情景的镜子。
2、外后视镜:乘用车一般将外后视镜装在车门上。日本国内用车也有装在翼子板上的。
3、下视镜:下视镜,可以使司机在驾驶座上正前方的镜子内看到汽车车身下的前后轮以外的地方,可以使司机在倒车和启动前进时看到它前后轮及车身旁是否有人或障碍物,以免伤人、物和损坏车辆,给司机以方便和安全。
按后视镜的镜面形状分类
可分为平面镜、球面镜和双曲率镜面三大系列。另外还有一种棱形镜,棱形镜的镜表面平坦,但其横截面为棱形,通常用作防眩目型的内后视镜。
按制镜时涂用的反射膜材料分类
按后视镜的调节方式分类
可以分为车外调节和车内调节2种。
1、车外调节式这种方式是在停车状态下,通过用手直接调节镜框或镜面的位置的方式来完成视角的调节,该方式费时费力,很难方便地一次性完成,驾驶员需在座位上用手伸出车窗外调节,在行车、雨天等情况下调节很不方便。一般的大型汽车、载货汽车和低档客车都采用车外调节方式,以降低成本。
2、车内调节式这种方式可为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调节后视镜,观察后视野提供较为方便的条件。中、高档轿车大都采用车内调节方式。该方式又分为手动调节式(钢丝索传动调节或手柄调节)和电动调节式2种。
由于后视镜的位置直接关系到驾驶员能否观察到车后的情况,而驾驶员调整它的位置又比较困难,尤其是前排乘客车门一侧的后视镜。因此,现代汽车的后视镜基本都为电动的,由电气控制系统来操纵。
结构原理
后视镜有一个视界的问题,也就是指镜面所能够反映到的范围。业界有视界三要素的提法,即驾驶者眼睛与后视镜的距离;后视镜的尺寸大小和后视镜的曲率半径。这三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当后视镜的距离和尺寸相同时,镜面的曲率半径越小,镜面反映的视界越大。当镜面的曲率半径相同时,镜面的尺寸越大,镜面反映的视界越大。
同时,后视镜也有一个反射率指标。反射率越大镜面反映的图像越清晰。反射率的大小与镜内表面反射膜材料有关。
由于一般轿车的速度提高,风阻和噪声是设计者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外后视镜外形轮廓要符合空气动力学,用圆滑的线条尽量减少风阻及风噪。
后视镜的设计与安装
在设计后视镜的时候,主要的设计要点有:后视镜可获取的视野(间接视野)、影像的变形、影像的鲜明度、影像的大小、影像在后视镜的位置等,易于进行与驾驶员的视点变化相对应的调整。后视镜应安装在车身上下振动最小的位置上。在进行后视镜设计时,必须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保护行人和乘员不受伤害的形状和结构;
(2)符合整车的造型概念;
(3)减小空气阻力的形状;
(4)适应世界各种气候条件的性能;
(5)选择适合大量生产的结构和材料。
后视镜的视野
在法规中规定了后视镜要求的视野最低值。代表性的法规有日本的道路运输车辆安全法规第44条(日本)、FMVSS111(美国)、88/321EEC(欧洲)、ADR(澳大利亚)等。
后视镜的视野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眼睛和后视镜的距离;
(2)后视镜的有效面积;
(3)后视镜的曲率半径;
(4)后视镜相对于视线的倾斜角;
(5)后视镜与地面间的距离。
后视镜的影像
后视镜反应出来的视野内的对象物必须无变形、易于辨认,影像的大小要合适。
后视镜防炫目
在夜间受到后车的前照灯照射时,后视镜的反射光进入驾驶员的眼帘,易于造成炫目状态,所以开发出防炫目内后视镜。防炫目内后视镜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1)成本低且成为主流的截面为楔型的内后视镜;
(2)从功能效用的观点出发,仅在必要的景物时使用的采用了电控彩色发光元件或液晶元件的内后视镜。
防眩目电动后视镜由1个特殊的电化层镜面、2个光电传感器以及电子控制器组成。电子控制器接收光敏二极管传送的灯光照射强度信号,如果后车灯光强于前车灯光,电子控制器将输出一个电压到镜面,改变镜面电化层的颜色。这个电压越高,电化层颜色的改变越大。电化层的颜色改变后,经过电动后视镜反射到驾驶员眼睛的光线就显著减弱,不但不影响驾驶员的视力,反而提高了驾乘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后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