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向守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向守志,原名向守芝,南京军区原司令员。1917年出生于四川宣汉,祖籍湖北麻城。1934年7月参加红四方面军,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共第十一届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0年离休,曾是中国导弹部队的开拓者之一。 2017年9月2日凌晨在南京逝世,享年100岁。

向守志

1人物简介

中文名 向守志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四川宣汉 逝世日期 2017年9月2日
别名 向守芝 民 族 汉族
职 业 军人 信 仰 共产主义
出生日期 1917年11月28日 毕业院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
主要成就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2人物履历 少年从军 长征路上 上甘岭战役 奉献余热

3大事年表

4婚姻生活

5个人荣誉

6百岁华诞

7人物轶事

8个人作品


书法

回忆录

9致哀仪式

1人物简介编辑

向守志 向守志(1917.11—2017.9 ),出生四川宣汉,祖籍湖北麻城,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曾任红九军第76团副排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10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旅长,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5军4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44师师长、15军参谋长、15军军长,炮兵技术学院院长,军委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首任、第4任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在敌后坚持八年抗战,参加了林南战役、对日大反攻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支队长、旅长,师长兼政委。1947年在豫北攻势中,率太行独立第二旅先歼国民党军一个团,又配合友邻阻击突围之敌,全歼国民党第二快速纵队,战功卓著,全旅受到晋冀鲁豫军区通令嘉奖。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十五军四十四师师长、军参谋长。

回国后:任十五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二炮工程学院院长,军委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2017年9月2日凌晨在南京逝世,享年100岁。[1]

2人物履历编辑

少年从军

1933年,川东北大巴山区宣汉县双河区南坝场,刚满15岁的我就扛起了红缨枪。在当时的少先队里,我的年龄是最小的。为什么这幺小就有革命意识呢?恐怕这和家庭的熏陶息息相关。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农民家庭。父亲多少懂点文墨,开了个乡村小中药铺,因此从小就受到点文化熏陶。从五岁到八岁,读了四年私塾,《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些启蒙读物和传世经典里的通俗道理和学问,也了解不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警句格言,对我影响很大,终身受用。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青少年有这么点文化底子,对社会的黑暗和世道的不公,也就会有一定的认识,加上家庭的教养,我从小就有强烈的正义感。

当时的川东北,腐败政府和土地恶霸势力搞得民不聊生,老百姓讽刺、怒骂:“自古未闻粪有税,尔今只剩屁无捐。”一家人贫病交加,在我七八岁时,父亲、大哥、姐姐都早早去世;另外两个哥哥被国民党抓了壮丁,杳无音信,一大家子只剩下我和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得给地主放牛、做工,地主还到家里来催租逼债。10岁那年,眼巴巴地看着家里仅有的一升米也被抢走,母亲还遭债主狠毒打骂。

生活是最实际的教科书。少年时的我就深深认识到穷人只有奋起斗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才有生路。于是,我带领40名少先队员冒着生命危险与当地反动军阀作斗争。记得有一次,许世友师长指挥的红军与军阀刘存厚的部队开战,我带领少先队员在煤油桶里大放鞭炮,以假乱真,敌人被搞得晕头转向,吃了败仗,红军一举解放了宣汉县城。少先队立了战功,我被任命为游击队队长,从此正式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四个月中,我带领游击队在战斗中成长,从开始时的20多名队员发展到180多人,由长刀大矛换装为真枪实弹。那时,我16岁。1934年6月,家乡“扩红”,不满17岁的我带领100多名精悍的游击队员,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路上

1935年10月,我随部队踏上了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红军长征之艰苦,且不说沿途无数次激烈战斗,就说“走路”,就触目惊心。

在雪山上,狂风卷着积雪,积雪裹着沙石。当地民谣形容夹金山:“正二三,雪封山,鸟儿飞不过,神仙不敢攀。”但红军是一定要攀过去的。

向守志将军

当时我虽然个子高大,但扛着机枪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吃力。当时红军战士身上只穿单衣,记得当时自己脚上穿的是母亲送我参加革命时做的布袜子和草鞋,爬山非常费劲,出了汗在寒风里浑身冰冷,冻得牙齿打战。冰雪打湿衣裤,冻得硬邦邦的,走起路来哗哗作响。快到山顶时,空气稀薄,只听见大家艰难的喘息声。越到山顶风越大,突然一阵狂风袭来,把斗笠、蓑衣卷得呼呼直响,有的战士因饥寒极度乏力,被刮进山涧、深壑,永远长眠在雪窝里了。

看着战友一个个离开,我心急如焚,想了很多怎么救他们的办法,我用一根棍子在雪山救了十几位战友的命,不止是我,大家当时都在想着如何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完成长征。

然而,我觉得,竹棍救人最艰难的还是在草地中。因为,一般情况而言,雪山上救人只要有力气就行,而草地中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那时已经是第三次过草地了。笼罩在浓雾中的茫茫草地一眼望不到尽头。草丛中河沟交错,积水成洼,遍地是稀泥烂草,一股腐臭的气息四处弥漫。想起前两次过草地,简直是不堪回首。当目睹着一个又一个朝夕相处的战友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时,我痛苦万分。

好在这一次是沿着上一次的路线行进,多少有点轻车熟路,这或多或少给了我一点安慰。草地中的天气关非常难过。白天还是烈日当空,晒得人皮焦肉灼,夜间往往狂风大作,时而卷来冰雹,冻得人嘴唇发紫。已经走了10多天了,本就不多的青稞早已吃完,沿途的野菜也被前面部队吃光。一天一夜没吃一粒米的战友身上还要背着三位伤员的行李。

记得有一次,突然,前面不远处传来“救命”的呼喊声。凭前两次的经验,我知道,又有战友陷入了沼泽地。也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当时我马上来了个百米冲刺,全然不顾陷下去的危险。当看见一位与自己年纪相仿的战友在泥潭中痛苦挣扎时。我大喊着让他别动,然后用脚试探出一块较硬的草块,探出身子,又一次把右手上的那支“救命竹棍”伸向了那位战友。轻轻地,慢慢地,均匀地把所剩不多的力气输送到竹棍上,然后再缓慢地传递给那位战友。一厘米、二厘米、三厘米……半个小时之后,终于把这位战友给救了上来。红四方面军长征,大部分战士手中都有一支竹棍。这支竹棍不但能救自己,还能救战友,可了不得了。

为什么我们最终能走完长征并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呢?这是因为坚定的信仰。没有信仰,红军将士何以能一次次超越人类生存的极限,跋山涉水,爬雪山,过草地,没有信仰的军队只能是乌合之众。红军将士懂得,我们的奋斗是为了推翻压迫百姓的剥削制度,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所以在长征途中,大家上下同欲,生死与共,团结友爱,非常有凝聚力。


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我重点来说说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是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战场炮火的密度创历史空前,弹药的消耗量也十分惊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向两个小小山头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炸弹。最多的一天高达30万发炮弹,平均每秒钟就达6发,每平方米的土地上要承受76枚炮弹。阵地表面工事被摧毁了,草木被打光了,山头的岩石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战场上空,昏天黑地,硝烟缭绕。随手抓一把沙土,就有一半是铁屑、弹壳。与此相联系的是兵员的伤亡,血肉横飞的场面司空见惯。

向守志在战场上带头抢救伤员 在惨烈的战役中,志愿军参战部队发扬了高度的团结战斗精神,表现了特殊的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坑道作战是最艰苦的阶段,坑道里的条件恶劣到了极点。敌人对坑道进行封锁、轰炸、爆破、焚烧、堵塞,甚至向坑道里投掷毒气弹、硫磺弹。有的坑口被炸塌,有的被堵塞。坑道里缺粮、缺弹药,最要命的是缺氧、缺水。缺氧常使战士头脑发晕;缺水,战士只好喝尿,或者趴在坑道壁上舔石头上的潮气。志愿军战士全靠顽强的意志坚持着。尤其是伤员备受煎熬,有些时候,坑道里连一滴酒精,一卷绷带都没有,只好任凭伤口发炎、溃烂。为了不影响战友,伤员都自觉强忍剧痛,一声不吭,很多伤员都用嘴咬着床单,有的至死嘴里的床单都拿不下来。

在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一大批惊天地、泣鬼神的视死如归的战斗英雄。1952年10月12日晚,当我得知配属自己指挥的29师87团9连战士邱少云在391高地执行潜伏任务,严守战场纪律被烈火烧身英勇牺牲时,我失声痛哭,其实他的身后就是一条小水沟,只要滚下去,身上的火就会被扑灭,但这样会暴露目标。为了大局,他宁愿牺牲自己。

在战争中,我们所体现的“不怕牺牲,艰苦顽强,友爱团结,机智灵活”的战斗精神,尤其是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的确使敌人大为震惊。烈火烧身而纹丝不动直至牺牲的有,以胸膛堵枪眼的有,抱着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的有,用身体给战友当枪架的有,用身体当电话线的有,把生的希望无私地让给战友、把死的威胁坦然留给自己的也有。所有这些,是我们得以靠劣势装备胜优势装备之敌的重要原因之一。

奉献余热

自1933年参加革命,至今已是七十八个春秋。离休后,我做了一些社会公益事业。我觉得慈善事业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了困难者,为政府排忧,为百姓解愁,对稳定社会、安定团结会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我会尽力,把我们的慈善事业干好。

向守志将军 向守志将军 1998年夏秋之际,三江流域洪水成灾,看到这些,我很着急,马上响应慈善总会的号召,向灾区捐钱捐物。当我听说四川宣汉老家兴建铁路、拓宽公路、建设水电站和水库资金短缺时,觉得自己应该为家乡做点贡献。

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共产党员就应该时时把广大群众的幸福和疾苦放在心上,不仅自己要身体力行,还应该带动身边人一起做。人离休了,为人民服务不能停止啊。人不能为了钱活着,不能为了享受活着,那是要出问题的,曾经有不少大企业请我去当董事长、当顾问,我都婉言谢绝了。做董事长,我宁愿去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作革命传统报告,传播精神文明,为社会奉献余热。

见证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风雨历程,我觉得我们的党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就支持我们,所以我们就无敌于天下。党员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提到为人民服务这个高度上来,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都要把人民的疾苦装在心里,共产党员不能没有信仰。

3大事年表编辑

1933年参加区少年先锋队,任队长。

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9军76团2营4连战士、班长、副排长,红军步兵学校学习组长、班长。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先后任区游击队队长、红9军副排长,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围攻”作战和长征。

1936年入红军步兵学校学习,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副连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曾参加林南战役和太行区1945年攻势作战。

向守志书法

1938年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1团特务营营长、2营营长,771团副团长,太行军区10团团长,太行军区1支队副支队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太行军区第1支队副支队长,参加邯郸战役。

1946年任太行第6纵队18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独立2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

1947年任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旅长,在豫北攻势作战中,率部担负阻击任务,为歼灭国民党军第2快速纵队起了重要作用,所部获晋冀鲁豫军区通令嘉奖。

1949年任第2野战军第15军44师师长兼政委,在军事学院学习。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5军4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先后参加豫东、郑州、淮海、渡江、进军西南等战役战斗。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参加第五次战役和防御作战,后任第15军参谋长。

1951年冬,向守志在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中头部受伤。

1954年回国后,任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8年在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

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

1965年8月任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

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关押。

1972年在炮兵帮助工作。

1975年4月任第2炮兵司令员、党委第1书记(1975年3月起)。后任炮兵技术学院院长、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1977年9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1977年11月起)。

1982~1990年任南京军区司令员。

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4婚姻生活编辑

在中国历史上,夫妻共同参加抗日战争的为数不少。但在抗战时期都担任正县、团职职务,今天仍健在的则很少。而向守志上将与夫人张玲就是这样一对从抗战硝烟中走来,携手走过60年的将军伉俪。[2]

【“一二·九”卧轨请愿】

1928年,大量的日货涌入中国,年仅9岁的张玲就和开封第四小学的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散发传单,抵制日货。”九·一八“事变爆发的那天,全校师生失声痛哭,这耻辱的一幕让张玲终身难忘。1935年”一二·九“震动了全国。当时的开封群情激昂,中共地下党也在活动。刚满16岁的张玲,是10个学生代表中最年轻、也是唯一的女代表,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

他们清早四五点钟出发,不顾饥寒,绕开封全市大街,高喊抗日口号。当时只要有一所学校的学生排队到另一所学校门口去高喊抗日口号,那所学校的学生便会立刻排队出来,一同上街游行示威高喊抗日口号,奔赴省政府。

回忆往事,张玲激动、自豪:“在河南大学学生代表老大哥的带领下,我们10个学生代表进入河南省政府内进行谈判,提出条件后,我们回到游行示威的队伍中,奔赴南关车站卧轨,准备到南京直接提出抗日救国的要求。在滴水成冰的寒冬中我们坚持了七天七夜。”

这期间,张玲73岁的外婆冒着大风雪从开封市里来到市南关看望心爱的外孙女。老人对张玲说:“你们学生爱国我很支持,因政府部门派人来我家里,让动员你回去。我来看你是为了应付当局。”外婆在大风雪中受了大寒,回到家里后一病不起,于1936年2月离开了人世。张玲回忆见外婆的最后一面的情形时,含泪道:“当我匆匆赶到家中,看见外婆已经闭着眼睛,我泪流满面地拉着外婆的手,叫声“姥姥”,她老人家立即睁开了双眼,用力捏着我的手叫声"玲"之后,就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老人在病中一直不让家人告诉我,怕影响我们的活动。我最敬爱的外婆,是一位非常爱国的老人。”  

【从同学战友到革命夫妇】


向守志与夫人张玲 张玲的外婆、母亲、姨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她们对张玲的爱国行为给予了百分之百的支持,1937年秋天,张玲怀揣母亲给的盘缠,奔赴革命根据地太行山。在军政干部学校、太行党校高级班学习,1938年张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秋任辽县(后改为左权县)县委常委,1944年任平东县委书记。

向守志和张玲相识于太行区党委党校开展整风期间。1943年,太行区党委举办整风学习班,参加的对象主要是县团以上领导干部。

据张玲回忆,参加学习班前她就知道向守志打仗非常勇敢,不过当时太行山上战功赫赫的大有人在,她并没有特别在意向守志,两人只是一般的同学和战友。

整风开始时,向守志在二队,张玲在三队。向守志经常在大会上发言,张玲开玩笑地说:”当时我就觉得他怎么老爱发言啊。后来知道他要调到我们队当队长,大家还挺紧张,不知道这个带兵打仗的人到底怎么样。向守志来我们队看到我就问,’张玲,你也在三队啊?‘我心里想,这人挺奇怪的,经常见面,他不早就知道了嘛,多此一问。“

说起这段往事,张玲言语间流露的幸福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

同在一个队,向守志与张玲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过了一段时间,向守志和一些正在学习的同志被调往前方打仗,临别时,向守志对张玲袒露了心扉,希望两人能做朋友。张玲毫无思想准备,她以为只是谈工作,没想到向守志会直接向她表白心意。

“您当时就答应了吗?”“没有,我表示要考虑一星期。”很快时间到了,张玲终于答应了向守志,还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我们不是为了结婚而结婚;反对老婆主义和大男子主义;衣服各洗各的……”

“那么到底是向守志哪一点打动了您呢?”“他朴实、真诚、丝毫没有官架子,平易近人。在队里学习的时候,不耻下问。最关键的一点,他爱干净。”张玲给出的最后一个答案让人有些意外,“爱干净?”“有些男同志可不注意个人卫生了,向守志不一样,勤洗手,衣服也都干干净净的,他那个牙缸都用块布盖着,怕落灰。从很多细节中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素养。”  

【战地婚礼简单庄重】

艰苦的斗争环境和频繁的战斗生活,使向守志和张玲见面的机会屈指可数。就是不打仗,虽然住在一个县里,但中间隔着大山,平时也很难见面。

1945年初,经刘伯承和邓小平同意,太行军区政治部批准了向守志和张玲的结婚申请。可一拖几个月,都没机会举行婚礼。

1945年5月25日,向守志带领全团官兵,执行攻打昔阳县城的任务,路上遇到张玲,已是晚上6点多钟。两人当即商定,举行战地婚礼。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但向守志和张玲却没有邀请一个人参加,没有添置一件结婚用品。唯一的仪式是,两人面对毛泽东像,立下革命到底、相伴终生的誓言。张玲说:”我们结婚的那天,身边的警卫员都不知道,战争年代一切从简。第二天一早,向守志就带着部队奔赴战场了。“

婚后,夫妻俩南征北战,东奔西跑,不能经常在一起。有时在路上相遇,两人队伍走的却是相反的方向,话都说不上一句,就在马背上挥挥手,望一眼,继续前进。 

5个人荣誉编辑

向守志将军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3级八一勋章、2级独立自由勋章、2级解放勋章。

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8年7月,被授予1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6百岁华诞编辑

上将向守志迎来百岁华诞,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张阳发贺电

上将向守志迎来百岁华诞,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张阳发贺电

向守志

百岁华诞 百岁华诞

    1917年11月出生,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三过雪山草地,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纵横沙场,南北征战,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军参谋长、第十五军军长、炮兵技术学院院长、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是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00年风雨历程,100年辉煌人生。
    2016年11月28日,向守志老将军迎来百岁华诞。
     2016年11月28日,南京市鼓楼区熙和路社区,前来向老将军祝寿的人群络绎不绝。
     火箭军、东部战区、南京军区善后办等单位领导登门庆贺。
     老将军的老部下、家乡政府和社会群众代表等分别与老将军合影留念,以各自简朴、温馨的形式共同为老将军祝寿。
   历尽坎坷,老将军始终听党话跟着走。
   虽然年已百岁,但他依旧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底气十足。
   他说,前年12月,习主席在视察南京军区时,专门问到他的健康情况,并通过军区领导转达对他的关心和问候,这让他至今难抑激动之情。

百岁华诞 百岁华诞 身边的工作人员介绍,老将军思维敏捷,时刻关心国家大事。

作为一名老党员,他除了坚持读书看报、收看《新闻联播》、浏览网上新闻,还第一时间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向党组织建言献策,每年都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撰写思想汇报。

老将军离休后积极发挥余热:到青少年中间讲述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参与书画作品义卖,资助困难群众……

小伙伴们可能还对向守志老将军的英雄事迹不是太多了解,那么前线哥在这里向你介绍老将军的戎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