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向日葵锈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向日葵锈病

向日葵锈病
原圖鏈接

向日葵锈病是由向日葵柄锈菌引起的、发生在向日葵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秆、葵盘等部位,在其上形成铁锈般的孢子堆。首先在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蔓延,最后达到葵盘和苞叶。

向日葵锈病是向日葵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在中国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发生较重。向日葵锈病大发生时,严重地块几乎颗粒无收。感染了向日葵锈病的向日葵种子,其大小、重量和含油量都显著降低,皮壳率增高。

向日葵锈病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地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及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向日葵锈病

向日葵锈病1
原圖鏈接

外文名: Sunflower Rust

为害作物: 向日葵

为害部位: 叶片、叶柄、茎秆、葵盘等

病 原: 向日葵柄锈菌

病原特征

向日葵锈病病原为向日葵柄锈菌(学名:Puccinia helianthi Xchw),属真菌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锈菌目、柄锈菌科、柄锈菌属。性孢子器生在叶正面或背面,聚生或散生,96-112微米。锈子腔生在叶片背面,聚生,杯形,黄色,边缘微微裂开。锈孢子球形或多角形,表面具微疣,橙黄色,大小(16-24)微米×(16-21)微米。夏孢子堆生在叶片两面但以叶背面为主,散生或聚生,圆形或椭圆形,锈褐色,粉末状。夏孢子近球形或卵形,黄褐色,表面有小刺,基部稍厚,大小(19-30)微米×(16-20)微米,壁厚1.5-2微米,在赤道上有2个发芽孔。冬孢子堆散生或聚生于叶的两面,但主要在叶背面,近圆形,黑褐色,裸生。冬孢子椭圆形或矩形,茶褐色,双胞,表面光滑,横隔膜处稍缢缩,顶端钝圆,圆形,基部圆形,大小(35-45)微米×(18-26)微米,顶端膜较侧壁膜稍厚,一般侧壁厚1.5-2.5微米,顶端厚7-11.5微米,冬孢子柄无色或近无色,不脱落,长110微米。

症状

向日葵锈病主要是对向日葵植物地上部分各器官有害,尤其是叶片受损最严重。它可能在向日葵的所有生长阶段受到伤害。其宿主植物包括向日葵,天竺葵和向日葵属的其他植物。病原体可感染叶片,叶柄,茎,向日葵板等部位,感染后可形成锈样孢子。在春天,叶子在叶子的正面和背面感染了黄褐色斑点,在这些斑点上可以看到小的褐色斑点(即孢子),然后在叶子背面生长出许多黄色颗粒。病变。锈腔)。在春季和初夏末期,叶子背面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棕色囊泡。表皮破裂后,黄褐色粉末(病原体的子宫孢子和子孢子)分散,容易扩散。后来,urediospores逐渐扩展到整个叶子并扩散到整个植物。在秋季,逐渐形成黑色裸露的水疱,其中充满了大量的黑色粉末(即冬孢子和冬孢子),这导致叶子严重的早期干燥。 在太原地区,从7月中旬到8月下旬,这种疾病最为明显。此时,叶片的前部和后部有大量的圆形到椭圆形的棕色孢子堆。孢子堆破裂并释放了冬孢子,这些孢子在来年再次出现。 [1]

分布范围

向日葵锈病发生普遍,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在中国各地均有发生,而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发生较重。

传播途径

向日葵锈病是一种普遍的疾病。在寒冷地区,细菌被病菌体上的冬孢子(即叶柄,茎,向日葵等)过冬。当闰年的条件适当时,越冬后冬季孢子在病株的残留物上发芽形成菌核。孢子飞向向日葵幼苗以侵入幼叶(子叶和真叶)。大约一周后,在叶子的正面和背面形成黄棕色孢子装置。约10-15天后,在病变背部形成黄锈病腔,发芽后锈斑从叶片散开并扩散。侵入,形成urediospores和urediospores,urediospores被气流多次侵染,接近收获,在产生urediospore的地方,冬孢子形成,冬季孢子过冬。在南方温暖的地区,细菌在多年生向日葵或耶路撒冷朝鲜蓟上过冬,并在越冬后再次出没。在太原地区,7月上旬常见锈孢子腔,7月中旬出现夏季孢子堆。该病在7月下半月迅速发展。 8月中旬是大流行,疾病指数上升最快。到8月底,向日葵开始收获。

病原菌

向日葵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性子器生于叶两面,圆形,黄色群生。锈子器杯状,群生于叶背夏孢子堆主要生在叶背,圆形至椭圆形, 冬孢子堆在叶背面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冬孢子椭圆形至长圆形,两端圆,分隔处稍缢缩。

发病规律

向日葵锈病以冬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春季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孢子,主要侵害田间早期出现的向日葵自生苗,形成性孢子器,产生锈孢子,传染到其他植株上。在夏季,夏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重复侵染。温暖多雨季节适于发病,一般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盛期,降雨越多,发病越重。此病的发生、流行与品种、菌源、温湿度有密切关系。在三种因素中寄主的抗病性是决定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在病害大发生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尤以湿度最为重要,其锈孢子的形成,需要有足够的水份。总之,高温多湿发病重,低温低湿发病轻,连作和重茬发病重,轮作倒茬发病轻。 [2]

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清除病株残体烧掉或深埋,要及时深翻土地;加强前期管理,定期中耕松土,合理施用磷、钾肥;与禾本科作物进行一年以上的轮作,可以消灭土壤侵染源;合理密植,增强植株通风透光能力,创造有利于植株生长不利于病菌繁殖的生态条件。

化学防治

1、拌种 用2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100g干拌50kg种子,或用80%成标悬浮??1:50拌种或用50%百克可湿性粉剂1:100进行拌种,可减轻发病。

2、土壤处理 用70%代森锰锌或50%百克可湿性粉剂3kg/hm2拌适量砂土,结合播种均匀撒入。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用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或用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或用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用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用20%萎锈灵乳油400~600倍液喷雾,或用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或用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3]


相关视频

向日葵防治22


124.科普挂图(向日葵列当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