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吕光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吕光俭
图片来自36O

吕光俭 吕光俭,男,汉族。1925年4月28日出生于荣成市桥头镇东洛后村。曾任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副校长。父亲吕禄芝,是乡村中医,思想进步,共有五个儿子,光俭最小。五兄弟均先后参加了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三哥吕友三曾任江苏省镇江地委书记。

人物事迹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及北方局的部署,领导山东人民奋起抗战。1940年,胶东抗日武装队伍从无到有,八路军正在组建。是年吕光俭15岁,受到革命家庭的影响,以及当时的抗日形势,在家呆不住的他便悄悄地拿了家里二块银元毅然离家投奔革命队伍,并如愿以偿成为了荣成县大队的战士。这正是1940年3月,同年10月调到胶东野战医院一所。

1941年初胶东五支队1团扩编组建(塔山英雄团前身),吕光俭调到1团二营四连当卫生员。

1941年底至1942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的大规模的毁灭性“扫荡”,采用烧光、杀光、抢光的 “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妄图消灭我抗日武装,摧毁抗日根据地,胶东解放区进入了抗战最为艰苦、最为困难的阶段。但是不管环境有多险恶,困难有多大,吕光俭革命意志坚定,在血雨腥风中经受住了考验,于1942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胜利后,遵照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国民党可能向我大举进攻,我党应调动兵力,对付内战”的指示,制定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胶东主力奉命向战略要地东北挺进,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16团(1942年7月1日1团改番号为16团)奉命于1945年9—10月在山东黄县龙口分两批登船横渡渤海,在辽东半岛登陆。1946年7月16团改番号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12师34团,参加了新开岭战役。首战摩天岭,再战赛马集,为保卫南满根据地,34团完成了辽南穿插敌后,配合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略任务。

1948年秋,辽沈战役部署就绪。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关键一战,是锦州战役重要组成部份。它的胜败直接影响到三大战役以及解放祖国大陆的进程。因此塔山阵地的关键性及重要性,是战争的枢纽环节。其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影响极为深远。 1948年10月10日国民党军发起进攻。34团坚守在塔山堡的主阵地,按上级的命令,该团要像钉子一样,牢牢的坚守在阵地上,不让敌人前进一步。国民党军11个师在海、空军的支援下,全天候的轮番进攻,企图突破防线,增援锦州。34团与兄弟部队并肩浴血奋战六个昼夜,打垮敌人数十次冲击,终于在10月16日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增援计划,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塔山阻击战以辉煌的战绩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永远载入我军的光荣史册。 吕光俭一贯坚持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从大局,工作任劳任怨,作风正派,勤勤恳恳,敢于负责。在分工主管科研工作中,他特别重视科研为战备服务,为教学、医疗服务。对重点项目的立项、可行性分析,直至实验设计,实验室修建等,都亲自参加讨论,更经常带领有关人员深入第一线,调查研究,掌握进展情况,并就地解决科研协调和保障方面的问题。出现一些问题或争议,他都是鼓励科研人员总结经验教训,再接再厉,团结一致,奋力攻关。他自己勇于承担责任,不让科研人员增加思想负担。如慢性气管炎研究时,对部分病人作了气管镜检查,有人上告。当上级派人来调查时,吕光俭同志说:“这是我批准实施的,如果有什么问题由我负责。”

他一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分子,对医疗科研方面的学术、技术问题,不懂就及时向专家请教。学术活动,他每次都准时参加。他和技术人员相处十分融洽,节假日经常到科技人员家拜访,谈心征求意见,广大科技人员对他也十分尊重和亲近。

在他主持临床和科研工作期间,学校在医疗和科研工作上有了很大的进展,成果逐年迅速增多。在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上,学校就有八项成果受到奖励,科研管理工作受到上级好评。

吕光俭1985年6月离休,在安度晚年之时,不忘发挥余热,先后两届担任干休所党委委员和管委会主任。他参与集体领导,关心干休所建设,真心诚意为老干部服务。他热心老年事业,曾出任全国老年书画家协会和广东省老年书画家协会顾问。

1955年吕光俭被授予少校军衔。1957年6月18日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63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88年7月15日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1998年10月16日应53024部队(367团)邀请到广西贵港参加“塔山阻击战”胜利暨“塔山英雄团”命名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1] [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