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吕碧城

增加 1,765 位元組, 4 年前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吕碧城
| 图像 =
[[File:吕碧城.jpg|缩略图|center|[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6/01fbcc6ab1bb4bf4b8242500e31d92b2_th.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www.sosohu.com/v?q=%E5%90%95%E7%A2%A7%E5%9F%8E&src=tab_baike&correct=%E5%90%95%E7%A2%A7%E5%9F%8E&cmsid=d01031bfd4f64d6b0fc2bf0de1f77724&cmran=0&cmras=0&cn=0&gn=0&kn=12#multiple=0&gsrc=1&dataindex=10&id=80b503dd5d99a0e0dd505b0a7cf1db01&currsn=0&jdx=10&fsn=72 自360 ]]]
| 图像说明 = 吕碧城 |center
| 出生日期 = 1883年?月?日
}}
''' 吕碧城'''(1883年?月?日~1943年1月24日),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 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
她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 [[ 秋瑾 ]] 被称为"女子双侠"<ref>{{cite news|url=http://news.163.com/13/1212/14/9FTCK1L100014Q4P.html|title=秋瑾与吕碧城:上世纪初的女子双侠(组图)}}</ref> ,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 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1人物生平编辑 青春岁月吕碧城在上流社会十分著名,她游走在各大酒会和集会中,谈笑自若,终极压服各方捐钱,树立北洋女子公学。
辛亥革命以后, 吕碧城 青年照吕碧城青年照吕碧城,一名兰清(一说原名吕贤锡),字遁夫,号明因,后改 圣因,晚年号宝莲居士。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安徽旌德 大总统[[袁世凯]]的秘密秘 香门第。吕碧城年幼一番坎坷:少年失怙 家产被夺,夫家退婚,寄人篱下,母妹服毒 在官场位置极高 吕碧城9岁议婚于同邑汪氏,10岁订婚,1895年吕碧城12岁(一说13岁)时,吕父光绪进士吕凤歧去 厥后[[袁 凯]]想要复辟称帝 ,吕碧城 的母亲从京城回乡处理祖产, 由于 吕家一门生四女 看不惯 并无男子,族人便以其无后继承财产为名,巧取豪夺,霸占吕家财产,唆使匪徒将母亲劫持。吕碧城在京城听到了消息,四处 因而决然 援,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信求助,几番波折,事情终于获得圆满解决 退而去
此事却也让与吕碧城有婚约的汪家起了戒心 分开官场以后 认为小小年纪的 吕碧城 涉足商界 竟能呼风唤雨 与外商合办商业 于是提出了退婚要求 两三年间 吕家孤女寡母不愿争执,答应了下来 就储蓄积累起可观财产 双方协议解除了婚约。然而 当时女子被退婚 上海静安寺路自建洋房别墅 是奇耻大辱 其室第之奢华 对其今后对婚姻的心态产 了一定影响 存之朴素,为沪上人士所羡慕生妒 [5]
家庭破落 少年阅历崎岖 婚约解除后,她不得不随同母亲远走娘家 青年之时开端兴起。从文学界到官场再到商界 ,吕碧城 几乎无所事事,阅历传奇。不外惋惜 母亲带着四个尚 是她终身 嫁,一是由于年幼阅历欠好,二是以为没有男儿能配的上本人。有 曾问及她 亲事,她说:“平生可赞许之 儿投奔在塘沽任盐运使 子未几。” 舅父严凤笙 确她自身就活成了一段传奇,自身太优良,请求也就高了
自1860年天津开埠,设立九 租界,西学东渐,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为核心的西方教育模式,潜移默化地传入天津;1900年义和团运 第一才女,13岁只身救母名 后,清政府力行新政,教育上提出“兴学育才实为当务之急”的主张,通令各省 朝野,20岁升任《 力举办新式学堂。随着西方民 公报》 思想的输入 誉满京津;23岁成为 中国 最年轻的 性开始觉醒 校长;25岁又担任[[袁世凯]]的机要秘书 成为民国 社交 王”;47岁 兴女学” 毅然皈依佛门……在她身上有太多传奇 争取男女平等权利和女子受教育权利 有太多惊艳 为当时妇女解放运动的潮流。1903年 也有太多唏嘘 直隶总督袁世凯急招天津早期 她注定是民国浩瀚璀璨 教育家傅增湘担纲兴办 津女子学堂。[6]年轻的吕碧城当时深受这股风潮的影响 空中 遂有了奔赴女学 那一颗最为闪耀 念头。星辰……
== 在此期间,吕家又发 了一件不幸的大事。在吕碧城和大姐、二姐先后走出家门之后,来安只剩下母亲严氏和最小的妹妹吕坤秀两个人。有亲戚对她们就食于娘家感到不满,1902年,竟唆使匪徒将二人劫持,为免受辱,母女二人只好服下毒药。在大姐吕惠如的请求下,时任江宁布政使的樊增祥星夜飞檄邻省,隔江遣兵营救。幸亏救兵赶到得及时,才将母女二人救活。这在吕碧城的心灵上又留下一道深刻的伤痕。[7]平 ==
1903年,吕碧城想去天津城内探访女子学校,被保守舅父严辞骂阻,说她不守本分,要她恪守妇道,年轻气盛的吕碧城,一怒之下,下定了不再委曲求全、苟且度日的决心,第二天就逃出了家门,只身“逃登火车”,奔赴天津。不但没有旅费,就连行装也没来得及收拾。一个富家女子独自出门,这在当时也算得上是惊世骇俗之举。而此次出走,正是吕碧城登上文坛的开始,也是她与各界名人交往的开始。[8]=== 青春岁月 ===
[[File:吕碧城18.jpg|缩略图|right|吕碧城[http://p.ananas.chaoxing.com/star/1024_0/1381310659418rrgyb.jpg 提倡女权原图链接] [http://mooc.chaoxing.com/course/1669997.html 来自360图片]]]
身仅分文、举目无亲的 吕碧城, 在赴津的列车中 一名兰清(一说原名吕贤锡),字遁夫,号明因,后改为圣因 幸遇好心人佛照楼的老板娘 晚年号宝莲居士。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 将其带回家中 顿下来 徽旌德书香门第 当得知舅父署中方秘书的 吕碧城年幼一番坎坷:少年失怙,家产被夺, 家退婚,寄 住在《大公报》社 篱下 母妹服毒。 吕碧 城便给方太太写了封长信求助。此信巧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所见 城9岁议婚于同邑汪氏,10岁订婚,1895年吕碧城12岁(一说13岁)时 英敛之一看信 吕父光绪进士[[吕凤歧]]去世 吕碧城的 文采连连称许。不仅如此,英敛之 自前往拜访 从京城回乡处理祖产 问明情 于吕家一门生四女,并无男子,族人便以其无后继承财产为名,巧取豪夺 霸占 的胆识甚是赞赏 家财产 唆使匪徒将母亲劫持。 碧城在京城听 报馆内居住 了消息,四处告援,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信求助,几番波折 受聘为《大公报》第一名女编辑 事情终于获得圆满解决 [9][10]
此事却也让与 吕碧城 (1883~1943)吕碧城(1883~1943) 有婚约的汪家起了戒心,认为小小年纪的 吕碧城 到《大公报》仅仅数月 在报端屡屡发表诗词作品 竟能呼风唤雨 格律谨严,颇受诗词界前辈的赞许。她又连续撰写鼓吹女子解放与宣传女子教育的文章,如《论 于是 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等,在这些文章中 出了退婚要求 ,吕 碧城指出,“民者,国之本也;女者, 之本也。凡人娶妇以成家,即积家以成国”,“有贤 而后有贤母,有贤 而后有贤子,古之魁儒俊彦受赐于母教”,“儿童教育之入手,必以母教为根基”,“中国自嬴秦立专制之政,行愚民黔首之术,但以民为供其奴隶之用,孰知竟造成萎靡 振之国 愿争执 转而受异族之压制 答应了下来 且至国事岌岌存亡莫保…… 双方协议解除了婚约。然 男之于女也,复行专制之权、愚弱之术,但以女为供其玩弄之具,其家道之不克振兴也可知矣。夫君之于民、男之于女,有如辅车唇齿之相依。君之愚弱其民,即以自弱其国也。男之愚弱其女,即以自弱其家也”。同 在当 吕碧城还指出,维护旧礼法之人闻听兴女学、倡女权、破夫纲之说,即视为洪水猛兽,其实是为误解,“殊不知女权之兴,归宿爱国,非释放于礼法之范围,实欲释放其幽囚束缚之虐奴;且非欲其势力胜过男子,实欲使平等自由,得与男子同趋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同具刚毅之气……合完全之人,以成完全之家,合完全之家以成完全之国”。提倡 女子 教育 被退婚 要通过新文化和新文明的洗礼 奇耻大辱 使旧礼教桎梏下的女子成为“ 于国不失为完全之国民”、“ 其今后 于家不失为完全之个人” 婚姻 新女性,最终“使四百兆人合为 心态产生了 大群,合力以争于列强” 定影响 [9]
家庭破落,婚约解除后,她不得不随同母亲远走娘家, 吕碧城的 这些观点在社会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母亲带着四个尚未 们街头巷尾热议 话题。她在诗文中流露的刚直率真的性情以及横刀立马的气概,深为时人尤其新 性们所向往和倾慕。一时间,出现了“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盛况。从此,吕碧城 儿投奔 文坛上声名鹊起,走上了独立自主 塘沽任盐运使 人生之路。舅父[[7严凤笙][11]
1904 自1860 到1908 天津开埠,设立九国租界,西学东渐,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为核心的西方教育模式,潜移默化地传入天津;1900 义和团运动后 吕碧城借助《大公报》这一阵地 清政府力行新政 积极地 教育上提出“兴学育才实 当务之急”的主张,通令各省大力举办新式学堂。随着西方民主思想 输入,中国女性开始觉醒,“张女权, 兴女 学”,争取男女平等 、倡导妇 利和 解放而发表大量的文章和诗词 子受教育权利 她结识了大批 当时 妇女解放运动 领袖人物 的潮流。1903年 与秋瑾尤其交好。[12]1904年5月,秋瑾从北京来到 直隶总督袁世凯急招天津早期的教育家傅增湘担纲兴办 天津 ,慕名拜访 女子学堂。年轻的 吕碧城 。两人此番相会不足四天,情同姊妹,订为文字之交。两位新女性间 当时深受这股风潮 一段因缘佳话 影响 成就 遂有 一段“双侠” 奔赴女学 传奇 念头 [4][13]
在此期间,吕家又发生了一件不幸的大事。在 吕碧城 连续发表的鼓吹女子解放的文章,震动了京津,袁世凯之子袁克文 和大姐 李鸿章 二姐先后走出家门 侄李经义等人纷纷投诗迎合 推崇备至,一时间,京津文坛,形成了众星捧月 来安只剩下母亲严氏和最小 局面 妹妹[[吕坤秀]]两个人 有亲戚对 以女儿之身 们就食于娘家感到不满,1902年 大方地与男 竟唆使匪徒将二 们交游 劫持 唱和诗词 为免受辱 赏玩琴棋 母女二人只好服下毒药。在大姐[[吕惠如]]的请求下 自由出入自古男性主宰 时任江宁布政使 社交场所 [[樊增祥]]星夜飞檄邻省 谈笑风生 隔江遣兵营救。幸亏救兵赶到得及时 成为清末社会 才将母女二人救活。这在吕碧城 心灵上又留下 一道 奇谈 深刻的伤痕 [14][15]
建设 1903年,吕碧城想去天津城内探访 校,被保守舅父严辞骂阻,说她不守本分,要她恪守妇道,年轻气盛的吕碧城,一怒之下,下定了不再委曲求全、苟且度日的决心,第二天就逃出了家门,只身“逃登火车”,奔赴天津。不但没有旅费,就连行装也没来得及收拾。一个富家女子独自出门,这在当时也算得上是惊世骇俗之举。而此次出走,正是吕碧城登上文坛的开始,也是她与各界名人交往的开始。
=== 除了在《大公报》积极宣扬女权,作妇女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在办女学的实践上,吕碧城积极筹办北洋女子公学。吕碧城发表多篇言论以作舆论宣传,宣扬兴办女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她把兴女学 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以此冲击积淀千年的“三从四德”、“女戒女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反过来说,女权运动的兴起,恰恰证明了社会上男女观念的不平等,“欲使平等自由,得与男子同趋于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同具强毅之气。”吕碧城认为办女学开女智、兴 女权 才是国家自强之道的根本。[8][16]===
身仅分文、举目无亲的吕碧城,在赴津的列车中,幸遇好心人佛照楼的老板娘,将其带回家中安顿下来。当得知舅父署中方秘书的夫人住在《大公报》社,吕碧城便给方太太写了封长信求助。此信巧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所见,[[英敛之]]一看信,为吕碧城的文采连连称许。不仅如此,[[英敛之]]亲自前往拜访,问明情由,对吕的胆识甚是赞赏,邀吕到报馆内居住,受聘为《大公报》第一名女编辑。<ref>{{cite news|url=http://www.cpd.com.cn/n2403712/n2572253/n742691/c10938567/content_3.html|title=
民国优质剩女吕碧城主笔《大公报》 实现女性自立}}</ref><ref>{{cite news|url=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7/21/content_3336126.htm|title=
吕碧城:中国第一女报人}}</ref>
吕碧城到《大公报》仅仅数月,在报端屡屡发表诗词作品,格律谨严,颇受诗词界前辈的赞许。她又连续撰写鼓吹女子解放与宣传女子教育的文章,如《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等,在这些文章中,吕碧城指出,“民者,国之本也;女者,家之本也。凡人娶妇以成家,即积家以成国”,“有贤女而后有贤母,有贤母而后有贤子,古之魁儒俊彦受赐于母教”,“儿童教育之入手,必以母教为根基”,“中国自嬴秦立专制之政,行愚民黔首之术,但以民为供其奴隶之用,孰知竟造成萎靡不振之国,转而受异族之压制,且至国事岌岌存亡莫保……而男之于女也,复行专制之权、愚弱之术,但以女为供其玩弄之具,其家道之不克振兴也可知矣。夫君之于民、男之于女,有如辅车唇齿之相依。君之愚弱其民,即以自弱其国也。男之愚弱其女,即以自弱其家也”。同时吕碧城还指出,维护旧礼法之人闻听兴女学、倡女权、破夫纲之说,即视为洪水猛兽,其实是为误解,“殊不知女权之兴,归宿爱国,非释放于礼法之范围,实欲释放其幽囚束缚之虐奴;且非欲其势力胜过男子,实欲使平等自由,得与男子同趋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同具刚毅之气……合完全之人,以成完全之家,合完全之家以成完全之国”。提倡女子教育,就是要通过新文化和新文明的洗礼,使旧礼教桎梏下的女子成为“对于国不失为完全之国民”、“对于家不失为完全之个人”的新女性,最终“使四百兆人合为一大群,合力以争于列强”。
为了实践自己的理论, 吕碧城 积极筹办女学,崭露头角 吕碧城活跃于天津的知识阶 这些观点在社会上一石激起千 结识 引起 严修、傅增湘、卢木斋、林墨青等津门名流,以求支持和帮助。傅增湘很欣赏吕碧城 强烈 才华 社会反响 想要她负责女子学堂 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 教学 话题 于是,英敛之带着吕碧城遍访杨士骧、唐绍仪、林墨青、方若、梁士诒、卢木斋等 诗文中流露 社会名流,着手筹资、选址、建校等工作。在天津道尹唐绍仪等官吏 刚直率真 拨款赞助下,1904年9月,“北洋女子公学”成 性情以及横刀 ,11月7日 马的气概 天津公立 深为时人尤其新 学堂在天津河北二马路正式开学 性们所向往和倾慕 《大公报》次日报道: 一时间,出现了 昨日午后二点钟 绛帷独拥人争羡 由总教习 到处咸推 吕碧城 女师率同学生30人,行谒孔子礼 ”的盛况 观礼女宾日本驻津总领事官伊集院夫人……男宾20余位。诸生即于是日上学。”吕碧城担任总教习 从此 负责全校事务,兼任国文教习。按照英敛之、 吕碧城 等人的意见,学校定名为“北洋女子公学”。 傅增湘的“学术兼顾新旧,分为 理两科,训练要求严格”的办学方针的指导下,1906年春天,北洋女子公学增设师范科,学校 坛上声 称遂改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 鹊起 租赁天津河北三马路 走上了独立自主 民宅作为校舍,第一期只招学生46 ,后又在津、沪等地招生67人,学制一年半,称为简易科 生之路
1904年到1908年,吕碧城借助《大公报》这一阵地,积极地为她的兴女权、倡导妇女解放而发表大量的文章和诗词,她结识了大批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领袖人物,与秋瑾尤其交好。[12]1904年5月,秋瑾从北京来到天津,慕名拜访吕碧城。两人此番相会不足四天,情同姊妹,订为文字之交。两位新女性间的一段因缘佳话,成就了一段“双侠”的传奇。 吕碧城连续发表的鼓吹女子解放的文章,震动了京津,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李鸿章之侄李经义等人纷纷投诗迎合,推崇备至,一时间,京津文坛,形成了众星捧月的局面。她以女儿之身,大方地与男人们交游,唱和诗词,赏玩琴棋,自由出入自古男性主宰的社交场所,谈笑风生,成为清末社会的一道奇谈。 === 建设女学 === 除了在《大公报》积极宣扬女权,作妇女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在办女学的实践上,吕碧城积极筹办北洋女子公学。吕碧城发表多篇言论以作舆论宣传,宣扬兴办女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她把兴女学提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以此冲击积淀千年的“三从四德”、“女戒女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反过来说,女权运动的兴起,恰恰证明了社会上男女观念的不平等,“欲使平等自由,得与男子同趋于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同具强毅之气。”吕碧城认为办女学开女智、兴女权才是国家自强之道的根本。  为了实践自己的理论,吕碧城积极筹办女学,崭露头角的吕碧城活跃于天津的知识阶层,结识了[[严修]]、[[傅增湘]]、[[卢木斋]]、[[林墨青]]等津门名流,以求支持和帮助。傅增湘很欣赏吕碧城的才华,想要她负责女子学堂的教学。于是,[[英敛之]]带着吕碧城遍访[[杨士骧]]、[[唐绍仪]]、[[林墨青]]、[[方若]]、[[梁士诒]]、[[卢木斋]]等在津的社会名流,着手筹资、选址、建校等工作。在天津道尹[[唐绍仪]]等官吏的拨款赞助下,1904年9月,“北洋女子公学”成立,11月7日,天津公立女学堂在天津河北二马路正式开学。《大公报》次日报道:“昨日午后二点钟,由总教习吕碧城女师率同学生30人,行谒孔子礼。观礼女宾日本驻津总领事官[[伊集院]]夫人……男宾20余位。诸生即于是日上学。”吕碧城担任总教习,负责全校事务,兼任国文教习。按照[[英敛之]]、吕碧城等人的意见,学校定名为“北洋女子公学”。在傅增湘的“学术兼顾新旧,分为文理两科,训练要求严格”的办学方针的指导下,1906年春天,北洋女子公学增设师范科,学校名称遂改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租赁天津河北三马路的民宅作为校舍,第一期只招学生46人,后又在津、沪等地招生67人,学制一年半,称为简易科。 北洋女子师范学堂针对中国女性数千年来身体被摧残、心灵被桎梏、智识不开明的状况,吕碧城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上,提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针。“德”在首,是因为无道德,徒具知识,只能“济其恶,败其德”;但同时又必须重智识教育,因为智识不开,则事理不明,道德也就无从谈起;重视“体育”,是为了让学生在拥有健康人格的同时,也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对于“德”的认识,吕碧城也别具一格:“世每别之曰女德,推其意义,盖视女子为男子之附庸物,其教育之道,只求男子之便利为目的,而不知一世之中,夫夫妇妇自应各尽其道,无所谓男德女德也。”[9]
尽管上海的经正女学堂创办于1898年,但究其性质而言,不过是家塾式的私立女学堂。直到北洋女子公学的成立,中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女子学校。但实际上,该校仍然是一所贵族女子学校,就学的大多是官宦、富商人家的闺秀。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正如吕碧城所说,是因为大部分人家“仍守旧习,观望不前”,即使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女儿上学,也是“各于家塾自相教学焉”。如此一来,随着官员的来往调任,学生经常中途离去,所以,尽管上学的学生不在少数,但能够真正完成学业的就寥寥无几了。
吕碧城执掌女子学校总教习一事,在社会上曾轰动一时。1909年, [[ 陈庚白 ]] (后为南社著名诗人)13岁,就读于天津客籍学堂,仰慕吕碧城的大名,曾暗中前往女子学堂窥伺其风采。后来任总统府秘书的 [[ 沈祖宪 ]] ,曾称吕碧城为“北洋女学界的哥伦布”,赞赏其“功绩名誉,百口皆碑”。
[[ 秋瑾 ]] 也曾经用过“碧城”这一号,京中人士都以为吕碧城的诗文都是出自 [[ 秋瑾 ]] 之手,两人相见之后,秋瑾“慨然取消其号”,原因是吕碧城已经名声大著,“碧城”一号从此应当为吕碧城专用。
交谈中, [[ 秋瑾 ]] 劝吕碧城跟她一起去日本从事革命运动,而吕碧城“持世界之人,同情于政体改革”,愿意继续留在国内办报,以“文字之役”,与 [[ 秋瑾 ]] 遥相呼应。此后不久吕碧城在《大公报》上发表的《兴女权贵有坚韧之志》、《教育为立国之本》两篇文章,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秋瑾的影响。1907年春, [[ 秋瑾 ]] 主编的《中国女报》在上海创刊,其发刊词即出于吕碧城之手。
1907年7月15日, [[ 秋瑾 ]] 在绍兴遇难,无人敢为其收尸,中国报馆“皆失声”,吕碧城设法与人将其遗体偷出掩埋,又在灵前祭奠。她后来南游杭州,又拜谒了 [[ 秋瑾 ]] 墓,不禁感慨万端,作一首《西泠过秋女侠祠次寒山韵》,追怀这位志同道合的挚友。之后,吕碧城用英文写了《革命女侠秋瑾传》,发表在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地的报纸上,引起颇大反响,也使自己陷于险境。吕碧城与 [[ 秋瑾 ]] 的交往也引起了官方注意,以致直隶总督 [[ 袁世凯 ]] 一度起了逮捕吕碧城的念头。介于找不到更多的借口,才没有实行。[4][17]
1908年,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又招完全科,学制四年。同年夏,北洋客籍学堂停办,遂将其地纬路新址让与北洋女子师范学堂,该学堂渐具规模。由傅增湘提名,吕碧城出任该校监督(即校长),为历史上中国女性任此高级职务的第一人。
吕碧城在这所当代女子的最高学府,从教习提任到学校的监督,待了七、八年。她希望培养的学生将来也致力于教育和培养下一代,“为一个文明社会的将来尽各自的力量”。她把中国的传统学问与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使北洋女子公学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她希望她所培养的学生将来也能致力于教育和培养下一代,为一个文明社会的到来尽各自的力量。在此学习的许多学生后来都成为中国杰出的女权革命家、教育家、艺术家,如刘清扬、许广平、郭隆真、周道如等,她们都曾听过吕碧城授课。周恩来的夫人 [[ 邓颖超 ]] 曾经在这里亲聆吕碧城授课 。[18]1912 。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女子公学停办,后改为河北女子师范学校,吕碧城离职,她移居上海游世界。 === 晚年游历 ===
吕碧城认为在这竞争的世界,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强国就必须四万万人合力,因此不能忽视二万万女子的力量。解放妇女,男女平权是国之强盛的唯一办法。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影响世人,济世救民。1912 ,袁世凯在京登上民国总统宝座,吕碧城凭借与[[袁世凯]]的旧交,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后又担任参政一职。[19]她雌心勃勃,欲一展抱负,但黑暗的官场让她觉得心灰意冷,等到1915年袁世凯蓄谋称帝野心昭昭时,吕碧城毅然辞官离京,移居上海。她与外商合办贸易,两三年间,就积聚起可观财富,在上海静安寺路自建洋房别墅,其住宅之豪华,生活之奢侈,为沪上人士所艳羡生妒。可见同时也有非凡的经济头脑。<ref>{{cite news|url=http://news.cri.cn/gb/3601/2005/11/04/1266@767288.htm|title=文坛宠爱的民国才女吕碧城(图}}</ref>1918年吕碧城前往美国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兼为上海《时报》特约记者,将她看到的美国之种种情形发回中国,让中国人与她一起看世界。四年后学成归国,1926年,吕碧城再度只身出国,漫 欧美,此次走的时间更长,达7年之久。她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又名《鸿雪因缘》),先后连载于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吕碧城两度周游世界,写了大量描述西方风土人情的诗词,脍炙人口,传诵一时。她尤擅填词,吟咏自如,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传世著作有《吕碧城集》、《信芳集》、《晓珠词》、《雪绘词》、《香光小录》等。
吕碧城认为在这竞争的 1928年,她参加了 世界 动物保护委员会 决计创办 中国 要想成为一个强 保护动物会,并在日内瓦断荤。1929年5月,她接受 就必须四万万人合力 际保护动物会的邀请赴维也纳参加大会,并盛装登台作了演讲 因此 与会代表惊叹 能忽视二万万女子 已。在游历 力量。解放妇女 过程中 男女平权是国之强盛的唯一办法。 希望用 不管走到哪里,都特别注重 自己的 力量影响世人 外表和言行 济世救民。1912年,袁世凯 她认为自己 京登上民 代表中 总统宝座 二万万女同胞 吕碧城凭借与袁 她要让 人领略中国女性 旧交,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 风采。此后 后又担任参政一职。[19] 雌心勃勃 周游列国 欲一展抱负,但黑暗 宣讲动物保护 官场让她觉得心灰意冷,等到1915年袁世凯蓄谋称帝野心昭昭时,吕碧城毅然辞官离京,移居上海。她与外商合办贸易,两三年间,就积聚起可观财富,在上海静安寺路自建洋房别墅,其住宅之豪华,生活之奢侈 理念 沪上人士所艳羡生妒。可见同时也有非凡 这一组织中最出色 经济头脑 宣传员 [20]
吕碧城吕碧城(5)1918 1930 年吕碧城 前往美国就读哥伦比亚大学 正式皈依三宝 攻读文学与美术,兼 上海《时报》特约记者,将她看到的美国之种种情形发回中国,让中国人与她一起看世界。四年后学成归国,1926年,吕碧城再度只身出国,漫游欧美,此次走的时间更长 在家居士 达7年之久。她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又 《鸿雪因缘》),先后连载于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吕碧城两度周游世界,写了大量描述西方风土人情的诗词,脍炙人口,传诵一时。她尤擅填词,吟咏自如,被誉为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曼智 ”。 传世著作有《吕碧城集》、《信芳集》、《晓珠词》、《雪绘词》、《香光小录》等。[19]
1928年,她参加了 1943年1月24日在香港九龙孤独辞 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决计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并在日内瓦断荤。1929年5月,她接受国际保护动物会的邀请赴维也纳参加大会,并盛装登台作了演讲 与会代表惊叹不已 享年61岁 在游历的过程中,她 遗命 管走到哪里 留尸骨 都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 火化成灰后将骨灰 言行,她认 自己在代表中国二万万女同胞 她要让世人领略 投于南 中国 女性的风采。此后,她周游列国,宣讲动物保护的理念,成为这一组织中最出色的宣传员
1930年吕碧城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19]== 荣誉 ==
1943年1月24日在香港九龙孤独辞世 1903年 享年61岁。遗命不留尸骨 吕碧城任《大公报》第一个女编辑 火化 灰后将骨灰和面 中国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史上第一位女性撰稿人 投于南 开创 中国 新闻界先河 [13]
2荣誉成就编辑1903年 1904年9月 ,吕碧城任 《大 北洋女子 报》第一个 学(北洋 编辑 子师范学堂)总教习;两年后,任监督(相当于现代的“校长”) ,成为中国史上 第一位 编辑,中国史上 性任此高级职务的 第一 位女性撰稿 人,开创 中国新闻界 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 [10]
1904年9月 在任《大公报》主笔期间 吕碧城任北洋 发表了大量尊重 子公学(北洋 权、倡导妇 子师范学堂)总教习;两年后,任监督(相当于现代 解放 “校长”) 诗词杂文 成为 中国 史上 性任此高级职务 权运动 首倡者之 人,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 [5]
在任《大 吕碧城把中国的传统学问与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使北洋女子 报》主笔期间, 学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 表了大量尊重 源地之一。直到北洋 权、倡导妇女解放 子公学 诗词杂文 成立 中国 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女子学校,并培养了大量 女权 运动的首倡者之一 革命家 [2]
1912年3月, 吕碧城 把中国的传 受聘担任总 学问与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 府机要秘书 使北洋女子公学 成为中国 现代 史上 性文明 子任此高职 发源地之 [5]直到北洋女子公学的成立,中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女子学校[21],并培养了大量女权革命家。[5]
1912年3月 1928年 ,吕碧城 受聘担任总统府机要秘书 参加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决计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 ,成为中国史上 女子任此高职的 第一 位动物保护主义者 [4]
1928年,吕碧城参加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决计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5]== 典故 ==
3轶事典故编辑=== 人际纠纷===
吕碧城吕碧城 [[ 英敛之 ]] 与吕碧城相识后,因为欣赏其才华胆识,一度生出倾慕之心。 [[ 英敛之 ]] 的妻子 [[ 淑仲 ]] 以女性的直觉感到丈夫的热心有些过了头,暗自伤心悲痛,几欲离家避走。最后, [[ 英敛之 ]] “发乎情,止乎礼”,以君子之风控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只在事业上给予吕碧城以指引支持,不但对她力加拔擢,还将她引荐给当时的众多社会名流。1905年,英敛之收集吕碧城与其两位姐姐的诗作,编印成《吕氏三姊妹集》,并亲自为之作序,称三姊妹为“硕果晨星”式的人物,更赞誉吕碧城为“祥麟威凤”,其抱负志向连许多男子尚不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英敛之和吕碧城之间的关系却慢慢地出现了不和谐的音调。
首先,虽然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强、主张开启民智等方面,两人一拍即合,但在具体做法上,却又有着区别。 [[ 英敛之 ]] 本身是满族正红旗,妻子 [[ 淑仲 ]] 则是皇族,所以 [[ 英敛之 ]] 虽然主张变法维新,但是不赞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他希望通过温和、渐进的改良方式,实行君主立宪,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而吕碧城对清政府毫无好感,相反,却对激进的革命党人抱有深厚的理解和同情。1912年,溥仪退位,帝制瓦解,吕碧城欢喜于民国之建立,曾赋诗云:“莫问他乡与故乡,逢春佳兴总悠扬。金瓯永奠开新府,沧海横飞破大荒。雨足万花争蓓蕾,烟消一鹗自回翔。新诗满载东溟去,指点云帆当在望。”
其次,在对待 [[ 袁世凯 ]] 的态度上,两人也有很大的不同。 [[ 英敛之 ]] 受康、梁影响很深,与梁启超来往密切。戊戌变法失败后, [[ 英敛之 ]] 也在清廷的缉拿名单上。他先后携妻儿避难于香港、越南,最后才落足天津。他在1899年8月发表于澳门《知新报》上的《党祸余言》中说,自己对变法失败“深感郁结,心不能已”,也因为如此,他对在戊戌政变中向 [[ 荣禄 ]] 告密的 [[ 袁世凯 ]] 可以说是深恶痛绝。1905年,《大公报》宣传抵制美货,激怒 [[ 袁世凯 ]] ,袁下令禁邮禁阅《大公报》。而 [[ 英敛之 ]] 亦利用手中的笔奋起反击,连发数文,反使报纸销量骤增。 [[ 袁世凯 ]] 转而采用拉拢的办法,均遭到英敛之拒绝。而吕碧城和 [[ 袁世凯 ]] 素无过节,相反,对于袁世凯的襄助女学之举,她颇有好感,对于袁的胆识才干,她也甚为欣赏,也因此与袁越走越近,直至出任袁的总统府秘书。
在个人层面上,吕碧城个性很强,遇事极有主见,随着交往日多,在各种事情上,难免与英敛之言语失和,甚至发生矛盾争执。由于英敛之对吕碧城恩情太深,所以这时吕碧城即使没有忘恩之心,在别人看来,也难免有负义之嫌。英敛之对她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欣赏渐渐地变为不耐和反感,在日记中甚至斥之为“不通”、“虚骄刻薄,态极可鄙”。随后发生的另一件事,终于将两人本已不睦的关系推向了破裂。
吕碧城性喜奢华,打扮新潮,这些都为英敛之所不喜,并曾因此批评过她,吕碧城对此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1908年,《大公报》上刊载了一篇题为《师表有亏》的短文,批评几位教习打扮妖艳,不东不西,不中不外,招摇过市,有损于师德。当时的女教习并不多,打扮妖艳者更屈指可数,又兼英敛之之前曾经对自己的装扮有过微词,吕碧城读后觉得这是在刻意讥刺自己,于是在《津报》上发表文章,针锋相对地进行反击。英敛之在日记中记道:“碧城因《大公报》白话,登有劝女教习不当妖艳招摇一段,疑为讥彼。旋于《津报》登有驳文,强词夺理,极为可笑。数日后,彼来信,洋洋千言分辩,予乃答书,亦千余言。此后遂永不来馆。”
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其间,尽管英、吕二人恢复了往来,互通书信,吕碧城还一度前往香山探望英敛之,但相比于当日津门初见时的言笑晏晏、相谈甚欢已经不可同日而语。[9]
=== 险遭被捕===
吕碧城一直对感情抱着一种审慎的、若即若离的态度。虽然因为美丽聪慧,才华出众,少得大名,而又性情豪爽,喜交际,她身边一直不乏怜香惜玉的护花之人,这其中就包括 [[ 袁世凯 ]] 的次子 [[ 袁克文 ]]
当日 [[ 秋瑾 ]] 被俘,官府抄检她的住处时,发现了她与吕碧城来往的书信,又兼吕碧城曾经在 [[ 秋瑾 ]] 所办的女报上发表文章,于是欲派人抓捕吕碧城。 [[ 严复 ]] 曾说吕碧城“自 [[ 秋瑾 ]] 被害后,亦为惊弓之鸟矣”,吕碧城也说自己“几同遇难竟获幸免”。
吕碧城究竟是缘何得脱于难的。有一说是,官府抓捕吕碧城的知会公文恰巧落在了当时任清廷法务部员外郎的 [[ 袁克文 ]] 手上。 [[ 袁克文 ]] 读过吕碧城的文章,早已仰慕其才华,此番不忍心见其落难,于是立即将此事告诉了父亲袁世凯。袁世凯听后说道:“若有书信来往就是同党,那我岂不是也成了乱党?”吕碧城因此脱罪。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 [[ 袁克文 ]] 又向父亲建议,聘请吕碧城出任女官,可以自由出入新华宫。当时 [[ 袁克文 ]] 自己便住在中南海流水音,由此与吕碧城过从渐密。袁与友人在北海举行诗会,吕碧城也经常参加,与之诗词唱和,结伴出游。 [[ 樊增山 ]] 曾有诗赞吕碧城曰:“天然眉目含英气,到处湖山养性灵。” [[ 袁克文 ]] 也知吕碧城不是凡俗女子,因此对她敬爱有加。时任总统府外交肃政史的 [[ 费树蔚 ]] [[ 袁克文 ]] 、吕碧城皆为好友,后来 [[ 费树蔚 ]] 在为吕碧城《信芳集》所作的序中云“予识吕碧城垂二十年,爱之重之,非徒以其文采票姚也。其人自守洁,见地超于人,忠恕绝去拘阏,而不为诞曼”。一次他试探吕碧城是否属意于袁克文,吕碧城笑而不答,后再提及,吕碧城答曰:“袁属公子哥,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
1915年春,吕碧城登长城,写下了一阕《浪淘沙》,不久,吕碧城抽身远走上海。[9]
=== 绝情独身===
吕碧城盛装吕碧城盛装关于吕碧城一生未嫁一事,各种说法都有。那时,各种聚会上常常会出现吕碧城的丽影芳踪,当时各界名流也纷纷追捧吕碧城,与她交往的社会名士中,不乏才子和高官,如著名诗人 [[ 樊增祥 ]] [[ 易实甫 ]] [[ 袁世凯 ]] 之子 [[ 袁寒云 ]] [[ 李鸿章 ]] 之子 [[ 李经羲 ]] 等,但她在婚姻一事上,看透世态炎凉,再加上她自恃清高,始终觉得身边无可匹配之人,所以宁愿独身终老。对这些名士的态度总是“这个不行,那个也不合适”。在她看来“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即 [[ 梁启超 ]] 。早有妻室,汪季新即 [[ 汪精卫 ]] 。年岁较轻, [[ 汪荣宝 汪荣宝 ]] ,曾任民政部右参议、国会众议院议员,驻比利时、驻日公使等职,擅书法,工诗文。尚不错,亦已有偶。 [[ 张蔷公 ]] 曾为诸贞壮作伐,贞壮诗固佳,耐年届不惑须发皆白何!” 吕碧城曾说:“我之目的不在资产及门第,而在于文学上之地位。因此难得相当伴侣,东不成,西不合,有失机缘。幸而手边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耳!”
吕碧城是少年抱得大名的人,时人对她的文学才华评价非常高,高到什么地步,说是可以和 [[ 李清照 ]] 相比,所以她自小心气就高,更不肯屈就自己。于是,吕碧城虽姿容优雅,终身未婚。
现代作家 [[ 止庵 ]] 认为,吕碧城为什么未嫁,关键点在于经济权,她在 [[ 袁世凯 ]] 称帝之前辞职到上海做生意,在那两年里跟外商合作挣了好多钱,生活非常奢华。“有才,有名,有财,事业上又有很大的成就,这女人就没有当时女性结婚的理由——找个男人养着,她没有结婚的实际需要。 ”[2][22]
=== 女权高唱===
从1912年民国初期拼命追求女子参政权,到1919年主动放弃参政权而自我局限于所谓生计权和自立权,中国社会的女权事业并不是进步,反而是在明显倒退。这一点在沈佩贞就读北洋女子师范学校时期的师长吕碧城的《女界近况杂谈》中,另有表述:“夫中国之大患在全体民智之不开,实业之不振,不患发号施令、玩弄政权之乏人。⋯⋯女界且从而参加之,愈益光怪陆离之至。近年女子参政运动屡以相胁,予不敢附和者,职是故也。”
== 个人 作品== 
{| class="wikitable"
|-
!诗 名 !! 内容
|-
| 《琼楼》 ||琼楼秋思入高寒,看尽苍冥意已阑; 棋罢忘言谁胜负,梦余无迹认悲欢。 金轮转劫知难尽,碧海量愁未觉宽; 欲拟骚词赋天问,万灵凄侧绕吟坛。
|-
|《清乐平》 ||冷红吟遍,梦绕芙蓉苑。银汉恹恹清更浅,风动云华微卷。水边处处珠帘,月明按时歌弦。不是一声孤雁,秋声哪到人间。
|-
| 《生查子》 ||清明烟雨浓,上巳莺花好。游侣渐凋零,追忆成烦恼。当年拾翠时,共说春光好。六幅画罗裙,拂遍江南草。
|-
|}
{| class="wikitable"
|-
! 词 名width=10%!! 内 容width=90%
|-
| 《望江南》 ||(八首)灜州好,知是甚星寰。冠盖都非如隔世,晨昏相背不同天,尘梦委香烟。灜州好,应悔问迷津。蟾影盈亏知汉历,桃源清浅误秦人,去住两含颦。灜州好,春意闹湖边。小白长红花作市,肥环瘦燕水为奁,三月丽人天。灜州好,重贺太平时。远近铙歌传彩帜,万千嫠纬泣淄衣,哀乐太参差。灜州好,衣履样新翻。橡屉无声行避雨,鲛衫飞影步生烟,春冷忆吴棉。灜州好,辟谷饵仙方。净白凝香调犊酪,嫩黄和露剥蕉穰,薄膳称柔肠。灜州好,笔砚抛久荒。不见霜毫鸜眼灿,惟调翠渖蟹行长,绕指有柔钢。灜州好,小谪住楼台。身似落花常近水,月临繁电不生辉,玩艳有余哀。
|-
| 《浪淘沙》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隔帘咫尺是西洲。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
| 《踏莎行》 || 水绕孤村,树明残照,荒凉古道秋风早。今宵何处驻征鞍?一鞭遥指青山小。漠漠长空,离离衰草,欲黄重绿情难了。韶华有限恨无穷,人生暗向愁中老。
|-
| 《满江红》 ||(感怀)晦暗神州,欣曙光一线遥射。问何人,女权高唱,若安达克?雪浪千寻悲业海,风潮廿纪看东亚。听青闺挥涕发狂言,君休讶。幽与闭,长如夜。羁与绊,无休歇。叩帝阍不见,怀愤难泻。遍地离魂招未得,一腔热血无从洒。叹蛙居井底愿频违,情空惹。
|-
| 《丑奴儿慢》 || 东横泰岱,谁向峰头立马?最愁见铜标光黯,翠岛云昏。一旅挥戈,秦关百二竟无人。从今已矣,羞看貂锦,怯涴胡尘。鼎尚沸然,残膏未尽,腐鼠犹嗔。更绣幕、闲烧官烛,红照花魂。遍地哀鸿,但无馀泪到营门。迎春椒颂,八方争说,草木同新。高阳台 啼鸟惊魂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几番海燕传书到,道烽烟,故国冥冥。忍消他、绿醑金杯,红萼瑶簪。牙旗玉帐风光好,奈万家春闺,凄入荒砧。血涴平芜,可堪废垒重寻。生怜野火延烧处,遍江南,草尽红心。更休谈、蛊化沙场,鹤返辽阴。(前调 寒庐茗画图为袁寒云题)紫泉初启隋宫锁,人来五云深处。镜殿迷香,瀛台挹泪,何限当时情绪!兴亡无据。早玉玺埋尘,铜仙啼露。百六韶华,夕阳无语送春去。鞓红谁续花谱?有平原胜侣,同写心素。银管缕春,牙籖校秘,蹀躞三千珠履。低回吊古,听怨人霓裳,水音能诉。花雨吹寒,题襟催秀句。
|-
| 《蝶恋花·寒食》 || 寒食东风郊外路,漠漠平原,触目成凄苦。日暮荒鸱啼古树,断桥人静昏昏雨。遥望深邱埋玉处,烟草迷离,为赋招魂句。人去纸钱灰自舞,饥鸟共踏孤坟语。
|-
|《祝英台近》 || 缒银瓶,牵玉井,秋思黯梧苑。蘸渌搴芳,梦坠楚天远。最怜娥月含颦,一般消瘦,又别后、依依重见。倦凝眄,可奈病叶警霜,红兰泣骚畹。滞粉粘香,袖屧悄寻遍。小栏人影凄迷,和烟和雾,更化作、一庭幽怨。
|-
| 《绛都春》 ||禅天妙谛,证大道涅盘,薪传谁继?世外避秦,那有惊心咸阳燧。飚轮怒碾丹砂地,弄千丈红尘春翳。倦飞孤鹜,几番错认,赤城霞起。凝睇,镌冰斵雪,指隔浦、迤逦瑶峰曾寄。火浣五铢,姑射仙人翔游袂,流金铄石都无忌。算世态,炎凉游戏。任教烧蜡成灰,早干艳泪。
|-
| 《定风波》 ||梦笔生花总是魔,昙红吹影乱如梭。浪说鬘天春色靓,重省,十年心事定风波。但有金支能照海,更无珊网可张罗。西北高楼休著眼,帘卷,断肠人远彩云多。
|-
| 《江神子》 || 催花风雨弄阴晴,似多情,似无情。廿四番风,换尽最分明。更换鸣禽如过客,先燕燕,后莺莺。浮生同此转飚轮,是微尘,恋红尘。如梦莺花,添个梦中人。霎春痕如梦影,休苦苦,唤真真。
|-
| 《江城梅花引》 || 搴霞扶梦下苍穹。怨东风,问东风。底时朱唇,催点费天工。已是春痕嫌太艳,还织就,花一枝,波一重。一重一重摇远空。波影红,花影融。数也数也数不尽,密朵繁丛。恼煞吟魂,颠倒粉园中。谁放蜂儿逃色界?花历乱,水凄迷,无路通。
|-
|}
(参考资料<ref>{{cite news|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minjianshuoshi/jinmanlou/detail_2012_02/12/12454949_1.shtml|title=民初"剩女"吕碧城:只叹梁启超已婚 汪精卫太小}},凤凰网 . 2015-01-10</ref> )
== 人物 评价== 吕碧城12岁时,诗词书画的造诣已达到一定水准,书香之家的熏陶,使得吕碧城早慧:"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词尤著称于世,每有词作问世,远近争相传诵。 "[20] 当时有"才子"美称的樊增祥读了吕碧城的诗词,拍案叫绝。当有人告诉他这只是一位12岁少女的作品时,他不能相信"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如此词句出自一个小女孩之手。
作为《大公报》也是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位女编辑,女性撰稿人,吕碧城闻名20世纪初京津地区。她的诗词创作,有着不小的天赋和才华,是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被称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她不仅亲身参与教育实践活动,还特别注意宣传自己的教育主张,对宣传兴办新
吕碧城
吕碧城
式女子教育的益处不遗余力,大力推动了近代女子教育,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的先例。[20]
式女子教育的益处不遗余力,大力推动了近代女子教育,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的先例。 吕碧城不仅是女子教育的提倡者和组织者,还是男女平等的呼吁者和先行者,是提倡女权和女学的急先锋。她在《大公报》上陆续发表的一些关于女学、女权和女子教育等方面的文章诗词,受到极大关注和响应,众多文人学士纷纷投诗相和。此外,吕碧城一直坚持只用文言创作,反对"五四"时期开始的白话文运动。但有论者说,以吕的艺术感觉和描写功力,如果能用白话文创作,成就可能超过新文学史上其她几位女性作家。吕碧城的诗词文章,手笔婉约,敏感玲珑,别见雄奇,却又暗蓄孤愤,曾产生很大的影响。[[21柳亚子]]称她"足以担当女诗人而无愧";词学家[[龙榆生]]称誉她是"凤毛麟角之才女","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诗人[[易实甫]]认为其"诗文见解之高,才笔之艳,皆非寻常操觚家所有也"。她毕生用文言写作,时光变迁,其文名渐被湮没。时至今日,这位民国女侠,已鲜为人知了。 == 视频 == {{#ev:youku|XNzA1NzQyMjE2|460|inline|万古流芳吕碧城|frame}} 
== 吕碧城的诗词文章,手笔婉约,敏感玲珑,别见雄奇,却又暗蓄孤愤,曾产生很大的影响。柳亚子称她"足以担当女诗人而无愧";词学家龙榆生称誉她是"凤毛麟角之才女","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诗人易实甫认为其"诗文见解之高,才笔之艳,皆非寻常操觚家所有也"。她毕生用文言写作,时光变迁,其文名渐被湮没。时至今日,这位民国女侠,已鲜为人知了。[22]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Category:作家]][[Category:中國人]]
98,2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