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时至正己亥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时至正己亥岁)

作品名称: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时至正己亥岁)

创作年代:元末明初

文学体裁:诗词

作者:高启

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时至正己亥岁),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高启所作的一首诗词。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1]

正文

文皇在御升平日,上苑宸游驾频出。

仗中乐部五千人,能唱新声谁第一?燕国佳人号顺时,姿 容歌舞总能奇。 中官奉旨时宣唤,立马门前催画眉。

建章宫里长生殿,芍药初开敕张宴。

龙笙罢奏凤弦停,共听娇喉一莺啭。

遏云妙响发朱唇,不让开元许永新。

绣陛花惊飘艳雪,文梁风动委芳尘。

翰林才子山东李,每进新词蒙上喜。

当筵按罢谢天恩,捧赐缠头蜀都绮。

晚出银台酒未销,侯家主第强相邀。

宝钗珠袖尊前赏,占断春风夜复朝。

回头乐事浮云改,瘗玉埋香今几载。

世间遗谱竟谁传,弟子犹怜一人在。

曾记《霓裳》学得成,朝元队里艺初呈。

九天声落千人听,丹凤楼前月正明。

狭邪贵客回车马,不信芳名在师下。

风尘一旦禁城荒,谁是花前听歌者。

从此飘零出教坊,远辞京国客殊方。

闭门春尽无人问,白发青裙不理妆。

相逢为把双蛾蹙,《水调》、《梁州》歌续续。

江南年少未曾闻,元是当时供奉曲。

朝使今年海上归,繁华休说乱来非。

梨园散尽宫槐落,天子愁多内宴希始知欢乐生忧患,恨杀 韩休老无谏。

伤心不见昔人歌,汾水秋风有飞雁。

此日西园把一卮,感时怀旧尽成悲。

含情欲为秋娘赋,愧我才非杜牧之。[2]

生平

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与张羽、徐贲、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号称“北郭十友”;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同时,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他也是明初十才子之一。[3]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据吴称王;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礼贤下士,闻高启才名,多次派人邀请,延为上宾,招为幕僚。座上都是巨儒硕卿,时高启年仅16岁,他厌恶官场,23岁那年借故离开,携家归依岳父周仲达,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故自号青丘子,曾作有《青丘子歌》。

明洪武元年(1368),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

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株连,被处以腰斩而亡。

高启著作,诗歌数量较多,初编有5集,2000余首;后自编为《缶鸣集》,存937首。景泰元年(1450)徐庸搜集遗篇,编为《高太史大全集》18卷,今通行《四部丛刊》中,《高太史大全集》即据此影印。高启的词编为《扣舷集》,文编为《凫藻集》,另刊于世;《凤台集序》保存在《珊瑚木难》中,是现存唯一评论高启在金陵的诗歌论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