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吴一龙 | |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医生 |
知名于 | 研究方向:肺癌。学术兼职,广东省循证医学科研中心主任 |
知名作品 |
《循证医学》 《中国肺癌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 |
吴一龙[1]一龙,男,中山医学院毕业。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广东省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央、省、市保健专家。1988年至1989年,在德国西柏林肺科医院作为访问学者进行研修。2004年荣获全国首届"中国医师奖"。2005年当选美国外科学院院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吴一龙任理事长 . 2011年9月14-18日,第14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1年CSCO年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吴一龙才加了会议。 2017年,荣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杰出成就奖"。
研究方向
以手术为主的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计算机临床信息系统及循证肿瘤医学。
学术兼职
国际肺癌研究会国际分期委员会唯一中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床肿瘤协作中心副主任委员、信
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理事长[2]
中德医学会理事;
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理事[3]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循证医学科研中心主任;
《循证医学》杂志主编;
《中国肺癌杂志》《肿瘤防治研究》《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副主编;
国内10几家中英文杂志编委。
成就及荣誉
吴一龙是中国肺癌靶向治疗的领军人物,领衔撰写我国的肺癌诊疗指南,创立了中国的
肺部肿瘤临床试验合作组织,推进分子靶向治疗的应用,坚定贯彻肺癌的单病种多学科管理和个体化治疗措施。吴一龙最早提出了中国肺癌患者的基因变异特点,最早和国际同行联合开展临床研究,使中国肺癌靶向治疗一跃而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研究力量之一。[3]
在国内首先提出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制,建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的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科。在肿瘤领域率先引进循证医学,并成为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2000年在东京举行的第9届世界肺癌会议上,获大会颁发的"Developing Nation Investigator Awards"。2002年负责起草的《局部晚期(III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和治疗共识》及卫生部主持制定的《全国肺癌诊治指南》,已成为国内肺癌诊断治疗的标准参考书。近年来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演讲。
目前以第一负责人承担科研课题6项--国家攻关课题1项、部省级课题4项、市科技局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奖成果共7项--省部级3项,高校奖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国际SCI、EI、Mediline收录的学术论文80篇,国内中华、中国系列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现代肺癌病理与临床》等。
2004年荣获全国首届"中国医师奖"。
2005年当选美国外科学院院士。 2017年9月“治疗肺癌靠的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团队力量。” 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主席、被誉为肺癌治疗史上代表“中国贡献”的吴一龙教授,近日接受健康界访谈时,几次提到这句话。
人物言论
1.医乃仁术,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4]
2.看到病人在经过治疗后逐步恢复健康,是医生最大的幸福。[5]
3.理性和关怀是医学最重要的支撑,缺少了任何一个,医学都无法真正飞翔。让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地相融结合,是我国现今医学发展的主旋律。[6]
学术论著
非小细胞肺癌的减量性手术治疗
肺腺癌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通路中基因异常表达的复杂性
广州市男性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工~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前瞻性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的多次手术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阳性对预后的影响
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临床指引
肺腺癌患者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与临床预后
各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临床指引
基因扫描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外周血和骨髓T细胞克隆性增殖及分布特点
中国的非小细胞肺癌Gefitinib分子靶向治疗
基于97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分期和生存研究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之共识
参考资料
- ↑ 个人简历网
-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成立 吴一龙任理事长 , 网易 . 2016-03-26
- ↑ 吴一龙 ,广东省人民医院 . 2013-06-30
- ↑ 吴一龙:让医学散发出人文情怀 ,北京经济信息网 . 2013-01-06
- ↑ 吴一龙:让医学散发出人文情怀 ,北京经济信息网 . 2013-01-06
- ↑ 吴一龙:让医学散发出人文情怀 ,北京经济信息网 . 201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