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吴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为
主持人
出生 3月8日
国籍 中國
知名作品体育今日谈

吴为 (3月8日-),曾就读于沈阳大学和"中华女子学院"。在校期间主修计算专业和播音专业。毕业后先后担任沈阳文艺广播电台"大眼睛"节目主持人[1],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生活之声"主持人,辽宁有线电视台体育节目主持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节目主持人。2003年6月中央电视台《体育今日谈》开播,他即担任该节目主持人。他思维敏捷,语言朴实,音色浑厚,所主持的节目深受受众喜爱[2]

自勉诗

雨霖铃·自勉

暮霭散尽,冷枕寒衾,断无乡音。

徒对四壁如洗,幽灯昏照,帘垂席低。

空负浑身解数,却乏人堪信。

叹匆匆,去日不返,卧薪尝胆,蓄龙吟。

北国冬景正摇曳,千里雪原壮士胸襟。

他日宝剑示人,报答尊训堂心。

直须回首,忆当年转徙在平津。

漱石励齿君莫笑,百炼方成金!

主持经历

2003年4月-2004年9月 《体育今日谈》

2005年1月-2008年3月 《午夜体育报道》

2008年4月-2008年8月 《与圣火同行》

2009年1月-2011年3月 《体育世界》

2009年2月与魏晓南一同主持《全景大冬会[3]

2011年5月-2014年3月 《体育星探》

吴为理论

如何看待网民的"无政府主义"情绪网络时代的无政府主义有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无政府主义团体运用互联网作为新的组织和传播工具;另一类则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新式无政府主义。如果说前者是无政府主义的信息化,后者则是信息化的无政府主义。

新式的网络无政府主义秉承传统无政府主义的基本理念,强调虚拟空间的独立性,反对来自政府或其他集团的包括法律的和技术的管制。无政府主义情绪在众多网民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现,而比较常见的典型是黑客和闪客。黑客是无政府主义的极端代表。当今一些黑客具有极大的网络和现实的破坏性。闪客也带有无政府主义倾向。虽然目前大多数闪客还只是制造恶作剧,但闪客也难以掌握和控制,可能酿成突发事件。

网络无政府主义,深深根植于互联网的技术结构之中。互联网非中心式的分布结构,是对传统集权式中央等级式组织的解构,也是滋生无政府主义的温床。互联网的一些技术和应用,如点对点技术、博客技术乃至网络论坛,在为个人提供最大限度便利与自由的同时,也激发无政府主义的潜力。互联网的普遍匿名制,以及网络活动难以追踪的特性,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相对分离,网上行为的社会后果有限等,都弱化个人网上自我约束的观念。

网络无政府主义存在着负面和消极影响,并且日趋严重。它们扰乱了网络生活,进而扰乱现实的生活。当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开始转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上时,现实生活中各种相关的条文与规范相应地移植到互联网上。虚拟的网络空间不再是无国界、无政府、无管理的"三无地带"。无论是民族国家,还是国际社会都在试图强化治理。作者认为,目前的治理是网络自治和法律规范相结合。既要治理网络的过度放任,也要警惕对网络的过度管制。

关于裁判

不知道别的国家的观众对裁判问题怎么看,反正咱们这里是非常痛恨黑裁的。但痛恨能有什么用?就算是国际剑联向你道歉了又能怎么样?比赛结果还不是照样不能更改?而实事求是的说,就咱们目前的具体情况来讲,想斗过裁判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不妨换个角度,把裁判问题当"神话"看。

这届奥运会上绝对不缺少神话,既有希腊版的神话,也有中国版的神话。而什么是神话?不可理喻的事情的发生才可能被称为神话吧?如果没有王克楠的不可理喻的"0分一跳",如果没有接下来的萨乌丁的失误,希腊有可能获得跳水的那枚金牌吗?如果没有美国选手的最后一枪的不可理喻的脱靶,贾占波哪里得冠军去?

其实,裁判问题也差不了太多少,向击剑出现的裁判问题,连国际剑联主席都被男花丑闻激怒了,说"去查查意大利花了多少钱!"这也应该算得上是不可理喻了吧?在奥运会体操单杠的决赛中,由于对裁判给俄罗斯名将涅莫夫的打分不满,观众席上发出了一浪又一浪的嘘声,比赛因此一度中断10分钟。这也够不可理喻的了吧?对于这些事情,除了用"神话"来解释外,还能怎么解释?

记得在中国足球界的裁判问题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足协的某位高官似乎推出了一个裁判问题的"总量平衡"说。大意是说,裁判问题不可避免,但这次你吃亏,下次就有可能是他吃亏,总的来说谁也吃不了多大的亏。所以,大家要正确看待裁判问题,谁也不要闹。

这种"总量平衡"的说法当然是扯淡,但就本届奥运会来讲,就我们自己来说,尽管我们吃的亏很大,但也不是没有占便宜的时候。有报道说:马琳在夺得了乒乓球男

双冠军前险些被取消比赛成绩,因为他比赛是用的球拍的胶皮厚度超过了比赛规定的厚度达0.3mm,而对此的最高处罚是取消比赛成绩。但最后却大使化小小事化了了。另外,关于藤海滨的鞍马金牌也有一种传说,大意是,在鞍马决赛时,藤海滨的表现并不是最好的,但由于他是可口可乐的代言人,再加上有一个体操金牌要多国家分布的"潜规则",所以,表现还算可以的藤海滨就顺利胜出了。

而我们都发现了,在这届奥运会上,得到裁判眷顾最多的就是美国队,其它的国家在裁判风波中只能扮演吃亏的角色,包括俄罗斯、韩国等等。再联想到在不久前的亚洲杯决赛时,我们在自己的主场遭遇裁判问题的客观事实。你不得不承认经济和体育之间的说不清道不白的关系越来越大。

对于裁判问题,我们几乎无能为力,就连中国足球的裁判问题我们都没办法,就更不要说奥运会上的裁判问题了。所以,既然改变不了什么,我们就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奥运会上的裁判问题,看看他们到底能把黑色神话演绎到什么程度?

吴为的文章

  • 西班牙的崭新时代

当施魏因施泰格目送着象征欧洲足球之巅的奖杯在西班牙球员高举的手臂间游弋的时候,他的眼神是如此复杂--羡慕、渴望、失落、不甘,这位不知疲倦的足球斗士坐在他刚刚奔跑了90分钟的绿茵场上,抱着膝盖,静默地忍受着肌肉的酸痛和心灵的刺痛。当38岁的莱曼看到自己的同行卡西利亚斯高举新款德莱内杯呼喊时,他在想些什么?在这场较量中,他经受了比卡西利亚斯多出10倍的考验--在同一块场地上,离他最远的人甚至都不需要做出一次扑救的动作。那么,这位坚毅的日耳曼铁汉会在四年之后卷土重来吗?他还有机会书写新的希尔顿神话或是米拉大叔传奇吗? 2分钟前,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对每一位刚刚被普拉蒂尼挂上金牌的西班牙队成员说了同样的英文单词:congratulation!这位女博士的英语发音非常标准,可说这个词时该有的表情却不应是她当时的那么木然。不过,球迷是不会那么苛刻地要求这位德国队的女球迷应该面带微笑,发自肺腑。

5分钟前,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对德国队的队长巴拉克抚其手、拍其背地说了很多安慰的话语,始终面带微笑,神情诚恳,颇显关切。而刚刚在比赛中挂了彩的巴拉克不但在右眼角又增添了一个男人的勋章,还在职业生涯的记事簿上又多了一次亚军的经历,更在心里又一次受到了打击。尽管,他一次又一次地跑回本方的禁区,一次又一次地去填补后卫留下的空当,一次又一次地去阻挡哈维们的射门。

纵观本场比赛,德国队确实不在状态,无论是巴拉克、施魏因施泰格、波多尔斯基还是克洛泽。至于下半场换上来的库兰伊和戈麦斯就更是病急乱投医的典型表现了。库莱依要是把收拾胡子的工夫腾出来点儿,干点儿正事,或许还会在这么关键的时刻派得上用场,俱乐部中的他不是国家队里的这个;戈麦斯赛前的豪言壮语是:要成为又一个比埃尔霍夫!这句话他说对了一半,德国确实0:1落后了,可他不是比埃尔霍夫,不光是他,场上的所有人都不是。戈麦斯在整个欧洲杯的6场比赛里总共的触球次数,恐怕还没有莱曼本场比赛的多呢。 正版的比埃尔霍夫现在是勒夫教练组的一员,负责技术环节,估计主要是头球吧,因为他曾被媒体冠以"世界第一金头"的称谓。可不管是"金头"还是"钻头",总需要有人传球支援吧。在需要扳平比分的下半场,拉姆被莫名其妙地换下了,顶替他的杨森在刚上场的时候还管了点事儿,后来就不灵了:可能是因为拉姆速度快,西班牙的后卫们跟习惯了之后,杨森一上来,节奏一下就变了,西班牙队有点不太适应,等人家适应过来后,杨森就几乎跟失踪了一般。其实本场比赛,德国队形同梦游的,又何止杨森一人?

勒夫较之阿拉贡内斯来说,还是显得稚嫩了些。年届古稀的老帅率领着一帮生瓜蛋子把德国战车拆得七零八落。托雷斯、法布雷加斯、席尔瓦、哈维……让替补席上的最佳射手比利亚休养得很踏实,并最终成就霸业。这支没有了劳尔的球队变得更加男人,他们在保有赏心悦目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凶狠的逼抢,他们的前锋左右脚都能射门,他们没有倒在点球点上,他们以全胜的战绩捧杯,他们开创了西班牙足球崭新的时代。

第13届欧洲杯就这样落幕了,我们看到了华丽而崭新的西班牙、荷兰,我们见证了希丁克的俄罗斯神话,我们经历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德国、土耳其,我们感到了克罗地亚的复苏,我们感叹了瑞典捷克的年华老去,我们熬出了黑眼圈儿,我们又该上班了……

为主持而活

  •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04年2月2日,《体育今日谈》栏目变成日播节目,对于吴为来说是事业上的转折点。每天5分多钟的节目大多数时间需要自己来写稿子,加上两位编辑对自己的帮助,吴为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后来吴为成为《晚间体育报道》的主持人,这是一档在午夜播出的体育新闻,收视率和新鲜度都没有白天那么好,即便是这样一个节目,吴为也会拿出他本有的那种创新和钻研的态度来对待。2年时间,几乎每期节目的导语都由他来写,他觉得不能让观众看千篇一律的新闻,更不能让观众失望。况且每个主持人对于赛事都有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他就应该表达自己的观点。吴为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要留心别人是如何工作,关注体育比赛如何解说,浏览专业的体育网站以充实自己。

吴为是非常幸运的,他喜欢做主持,喜欢体育,但是他不喜欢拥有一个虚无的光环,他把主持当成自己的事业,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有一个小故事令他非常感动:一天,他从单位出来,碰到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这位老人微笑着对他说:“小吴你好,我很喜欢你主持的节目。”一句简单的鼓励,一个真诚的微笑,胜于鲜花和掌声。对于新闻的导语,吴为又拿出了自己那套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电视的导语是引导观众去看画面的语言,语言再好也没有画面具有感染力,就是一句具有吸引力的话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神继续看下去。他是这么想的,在工作中也尽量找机会去这样做。正是有了这些付出和努力,吴为才能够担当奥运时期“体育频道演播室总主持”的重任。

  • “临场发挥”见证奥运中国首金

北京奥运期间,吴为成为演播室的总主持,这份工作给他留下了一些启发。在大型活动开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是必要的,但是真正进入演播室主持的时候还是会有突发事件。只有整个节目系统方方面面通力合作才可以让节目顺利进行。奥运时他主持的时段出现了“中国首金”、“刘翔退赛”和“埃蒙斯射击再次脱靶”三个重大事件。尤其是“陈燮霞摘取北京奥运会中国首金”已在他的预料之中,对此他对陈燮霞作了充分了解。但他没有想到,陈燮霞首金颁奖仪式临时通知由他来解说。吴为接到消息以后脑袋“有点懵”,但由于进演播室之前做好了功课,他迅速的冷静并进入状态,在没有文稿的情况下,对颁奖典礼进行了精彩解说,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段“临场发挥”的解说词。[4]

中国举重队尤其是女子举重实力超强,奥运会的参赛名额是在队内激烈的竞争之下诞生的。经过层层选拔、种种考验,陈燮霞从队友杨炼、王明娟等一批优秀选手中脱颖而出,这枚金牌也包含她的这些队友的汗水。正因为队内的这些竞争对手都具备世界冠军水平,才能确保今天这枚金牌不会旁落。今天也是举摔柔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马文广的52岁生日,这枚金牌无疑是陈燮霞送给马文广最好的生日礼物。陈燮霞是广东人,常年在国家队集训,已经有两年的时间没有在父母身旁。相信远在广东老家的父母和亲戚正在观看她的比赛,现在应该是她父母最高兴的时刻。两年的时间换来一块金牌对于她的父母也一定会心满意足。”

  • “全景大冬会”祝福哈尔滨

本次大冬会,吴为作为《全景大冬会》的主持人来到哈尔滨。在东北长大的吴为一到这里把所有的东北话都想起来了。这次主持《全景大冬会》也是一次主持方式的突破,节目要求主持人站着,这就需要用一种更自然的说话方式来主持。《全景大冬会》以最生动的画面和最亲切的语言成为大冬会期间观众的一道晚间“盛宴”。吴为认为本次大冬会是世界性的大型运动会,哈尔滨的这次承办在力度和气度上都是非凡的,组委会对于运动员、教练员以及记者的服务都非常到位,他很喜欢哈尔滨,也祝福哈尔滨。

参考资料

  1. 《体育今日谈》主持人吴为个人资料和图片 吴为主持过的节目大明星网,2016-05-04
  2. [高清组图央视主持人吴为:痴迷工作很过瘾]央视网,2009年10月20
  3. 中央电视台大冬会前方主持人简介:吴为央视网 ,2009年02月20
  4. 性情男人 为主持而活--独家专访央视主持人吴为央视网,2009年02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