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吴信才

来自 湖北软件协会 的图片

吴信才,男,生于1953年。广东湛江吴川人,祖籍江苏镇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1],信息工程学院原院长[2],吴信才教授十多年来在数字制图及地理信息系统学科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培养了一支强大的科研技术队伍,建立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教学科研基地,为数字制图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原院长

出生地点----广东湛江吴川

出生日期----1953年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主要成就----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

人物经历

1989年荣获湖北省青年科技精英的光荣称号,同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l1994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

199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同年首批进入地矿部百名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中地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

湖北省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工程中心主任;信息工程学院学科带头人。

●中地数码集团董事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

●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

● 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 湖北省软件企业协会理事长。

参选院士

吴信才教授是2015年中国工程院土木、建筑与水利工程学部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 ;

2017年4月21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所属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主要贡献

在八五期间担负地矿部八五攻关项目《数字制图及第二代图示技术在地学中应用研究》的项目负责人。作为负责人在"九五"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综合应用研究"第三课题投标中一举中标。吴信才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数字制图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工作,致力于改变几百年来繁重的手工制图状况,实现了彩色地学图件的输入、编辑、出版、印刷全过程计算机化。

长期从事数字制图及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先后主持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十五863项目等十多项重大项目的研究。出版专著3部,在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在长期的科研历程中奉行"少说多做,求实创新"的原则,努力攀登科技高峰,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开发队伍,为我国GIS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 "地矿部百名跨世纪人才计划"(首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率先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套"彩色地图编辑出版系统"于1993年1月日通过地矿部鉴定,

陈述彭、王鸿祯、王选、李廷栋教授以及来自制图、计算机、地质多个专业领域的十几位专家组成的成果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系统在微机上实现了大幅面全开地质图的制作,是国内第一个可实际应用的彩色地学图件编辑出版系统,达到90年代初同类系统的国际先进水平"。如同激光照排系统代替传统铅印排版一样,这套编辑出版系统的诞生,正在引起传统的地图出版行业的大变革,使我国的地质制图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几十家新闻报纸都相继作了报道。这项成果已广泛用于地理、地质矿产、测绘、交通、土地管理、环境、城市建设和规划及旅游等诸多领域。它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年来,已先后被几百家科研院所和生产部门所采用,成图数万幅,直接经济效益已达数千万元。该系统的推广应用现已普及到除西藏、台湾外的全国各省市,形成了一个数字制图产业,湖北、北京、山东、河北、福建、四川、南京、广东、西安等省市都有规模较大的数字制图产业基地,经济效益已超亿元。该系统已列入地矿部重点推广项目,并将成为地矿部行业调整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

吴信才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近30年来持续开展了3S研究,重点开展了数字制图、GIS原理与软件开发、遥感分析与应用方面的研究,主持重;大科研项目10多项,获得了一批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1)研制出中国第一套可实际应用的彩色地图编辑出版软件MAPCAD,实现大幅面全开彩色地图的输入、编辑、出版全过程计算机化。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繁杂的手工制图状况,引起我国传统地图出版行业的重大变革。

(2)研制出具有自主版权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MapGIS。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GIS软件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国家科技部主持的GIS测评中连续十年名列第一,成为国家推荐的首选GIS平台。

(3)完成"十五"863项目"面向网络海量空间信息的大型GIS",成功地开发出以国际最新的"第四代GIS技术"为特征的分布式超大型GIS平台软件。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最新设计思想,具有"纵向多层、横向网格"的分布式结构体系,支持广域网络环境下空间信息网格(SIG)的分布式计算与服务。达到海量TB级空间数据的管理能力,完全能够满足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为结束我国在超大型GIS工程上长期依赖国外软件的局面作出贡献。

(4)2009年MapGIS K9突破了旧有单纯代码级堆积式封闭的技术手段,集新一代面向网络超大型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集成开发平台为一体,完美融合遥感影像处理平台、三维开发平台、互联网开发平台和嵌入式开发平台,实现了"零编程、巧组合、易搭建"的可视化开发,从而推动了人们从重视开发技术细节的传统开发模式向重视专业、业务的新一代开发模式的转变,掀起了GIS开发和应用领域的一场变革。

获奖记录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奖一等2项。

1995年荣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96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推广类)。

获国家"九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次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科技奖,具有较大影响的有 :

1,2009年6月,"分布式大型GIS平台开发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人,排名第一。

2,2007年12月,"分布式大型GIS平台软件"获湖北省2007年科技进步一等奖,负责人,排名第一。

3,2002年6月,"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人,排名第一。

4,2001年8月,"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获湖北省2001年科技进步一等奖,负责人,排名第一。

5,1998年12月,"计算机辅助彩色地学图件编辑出版系统-MAPCAD的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负责人,排名第一。

6,1996年6月,"计算机辅助彩色地学图件编辑出版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人,排名第一。

7,1995年12月,"计算机辅助彩色地学图件编辑出版系统"获地矿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负责人,排名第一。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