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周丽雅 | |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主任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北京医科大学 |
职业 | 教授,主任医师 |
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主任[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务委员
个人简介
1992年3月-5月在日本东京参加JICA早期胃癌诊断研修班并在顺天堂大学实习,1996年8月-1997年9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大学医学中心学习,主要从事早期结肠癌PCR法筛选研究。1998年11月-12月在香港大学内镜中心研修消化道疾病内镜诊断及治疗。199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早期胃癌粘膜切除〔EMR〕、粘膜下肿瘤切除术、胃造瘘术等。现主要从事内科消化系疾病、尤其消化道肿瘤诊断与治疗研究、如胃癌早期诊断方法研究、幽门螺杆菌与人群感染关系的研究、放大胃镜对各种胃粘膜病变、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
自2003年1月起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主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委、《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编委、《胰腺病学杂志》编委。1990年、1998年均获得北京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奖,1996年获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优秀论文奖。2000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目前已培养毕业临床博士生4名,在读三名,培养硕士生5名。1996年至今先后获得了卫生部科研课题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基金和 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基金,均为课题负责人,项目基金合计100万元。共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77/12-1982/12,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学士
1992/01-1992/05,日本东京JLCA 早期癌症诊断研修班进修
1996/08-1997/09,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医学中心进修
1998/10-1998/12,香港中文大学内镜中心进修
工作经历
1982-1987.11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住院医师
1987/11-1998/09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主治医师
1992/09-1998/09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1998/09-至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
2003.-至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主任
主要成就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癌患病率及胃黏膜组织变化的8年随访研究
质子系抑制剂维持治疗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年复发率的影响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分析
内镜粘膜切除术切除胃内早期恶性病变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炎症变化的人群随访研究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溃疡病及再感染的五年随访研究
研究方向
消化系统疾病,特别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和内镜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等酸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尤为突出
科研成果
连续十年做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教育部重大专项课题,卫生部课题多项。国家863计划等课题。在胃癌荧光标志物的鉴定、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及治疗、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幽门螺杆菌耐药、胃食管反流病的基础与临床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成果如下:1、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199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早期胃癌的内镜下治疗,效果良好,最早一例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患者目前仍存活。与林三仁教授共同发现了用胃液固有荧光光谱诊断胃癌的方法,为世界首创,并确定了荧光标志物的成分,2012年获专利一项。2、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大规模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人群干预,长期随访研究,研究成果被世界幽门螺杆菌共识MasstrictIII和Masstrict IV作为Ia级证据所引用,在2005年美国消化疾病周上进行大会发言,并被选为当年的40篇优秀论文之一(Top40)。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后,开展幽门螺杆菌耐药机制、个体化治疗等研究,并进行了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的研究,为世界首创。3、胃食管反流病: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成果在2014年美国胃肠疾病周上做两篇大会专题报告,出版了我国第一本《胃食管反流病》专著,参与制定和起草了我国2006年和2014年胃食管反流病指南。
周丽雅 | |
---|---|
周丽雅教授 |
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务委员
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华内科杂志编委
中华消化杂志编委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
获奖及荣誉称号
2017年获 “国之名医·卓越建树” 荣誉称号[3]
2016年荣获北京市师德先锋称号
2015年荣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号:201502012P1001)
题目“胃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及致病因子H.pylori的流行病学和诊治新策略。”
2014年度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国家教育部)题目:胃癌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
2007年 第一作者论文“A five-year follow up study on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gastric mucosa after H.pylori eradication,”被评为第四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05年,研究“The Diagnosis of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Using High-resolution Endoscopy”获得“Asian Pacific Digestive Week Distinguished Poster Award.”
2005年“Eight-year Follow-up Study ON The Morbidity of Gastric Cancer An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Gastric Mucosa After H.pylori Eradication”研究,被The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评为当年全球40个重要研究之一 –TOP 40
周丽雅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胃液中胃癌特异性荧光标志物的分离鉴定以及机制》被评为2013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共获得专利 6项
主要论文
1.1. Liya Zhou , Jianzhong Zhang,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Sequential Therapy andStandard Triple Therap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ion: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Trial,Am J Gastroenterol2014; 109:535–541
2.2. Huang j,Zhou LY, et a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sequential vs. standard triple therap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inese children–a multicentre, open-labelled study. Aliment PharmacolTher, 2013; 38: 1230–1235
3.3. Deng k,Zhou LY, et al.High Levels of Aromatic Amino Acids in Gastric Juice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Gastric Cancer Progression, Plos one 2012,7(11):e49434.
著作译作
1、周丽雅,陈旻湖主编,《胃食管反流病》,2007-04-01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ISBN:9787811162325
2、林三仁主编,周丽雅副主编,《消化系统电子内镜图谱》2003-7-1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ISBN:9787810711692
3、林三仁主编,周丽雅副主编,《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2009-11-1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ISBN:9787509126639
4、林三仁主译,周丽雅参译,《胃肠道感染》,2006-1-1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 978711707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