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周亮工 | |
---|---|
周亮工 | |
原文名 | Lianggong Zhou |
出生 |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 金陵(今江苏南京) |
逝世 |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栎园先生、栎下先生 |
职业 | 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 |
知名作品 |
《赖古堂集》 《读画录》 《书影》 《赖古堂集》 |
周亮工,(1612~1672)明末清初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贰臣。
个人经历
周亮工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周文炜,国子监监生,曾任浙江诸暨县主簿。周亮工年少随父出游,广交朋友。 明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 次年(1641)进入仕途,为山东潍县令,守城有功,“举天下廉卓,行取入京师。” 崇祯十七年(1644),迁浙江道监察御史。李自成[1]破京师,投缳自杀,为家人所救。 顺治二年(1645)“豫亲王多铎兵下江南,亮工诣军门降。”以御史职为清军招抚两淮,后改任两淮盐运使。 顺治三年(1646),擢升淮扬海防兵备道参政。 顺治四年(1647)擢为福建按察使,兼摄兵备、督学、海防三职。参与镇压福建反清起义,并兴建建诗话楼,祀宋严沧浪其上,召邑诸生能诗者益日与倡和。 顺治六年(1649),周亮工升任福建右布政使。当时两广未定,清廷拟调其前往广东,有人认为周亮工“治闽久,得闽人心;闽未大定,未可去闽”。遂留任。 顺治七年(1650)七月,周亮工代理建南道,招抚农民军首领曾省,瓦解汀州反清武装。 顺治八年(1651)秋,赴延平,代理延建道。为平叛乱,周亮工单骑入邵武叛兵营,招降首领耿虎;随后,又镇压建宁陈和尚、延平吴赛娘的抗清队伍。 顺治九年(1652),郑成功部围攻漳州,城内绝粮,周亮工临危受命,代理漳巡道,从戈戟林中破围入漳,协助守城。漳州解围后,城厢内外尸骸狼藉,周亮工捐赀收埋遗骸十余万具,发粮煮粥供应饥民,并赎回被清军掳掠的良家子女千余人。 顺治十年(1653),调署兴泉道。当时,福建总督刘清泰因兴泉沿海14寨接济郑成功,准备发兵剿灭。周亮工极力劝止,使百姓免遭涂炭。 同年夏天,周亮工升为福建左布政使,为清初汉人受左布政使职之第一人。上任后,即在衙堂上大书:“收银不用火耗,发银即是原封”;“批到即收银,收完即领批”。 顺治十一年(1654)正月,周亮工奉调入京,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六月,升户部总督钱法右侍郎;不久,又擢为吏部左侍郎。针对福建军事形势,周亮工奏陈6项策略,要求协调浙江、广东、福建三省对郑成功的军事部署;增设水师,驻防海口;停止招抚郑成功,斩郑芝龙等。其意见与福建总督所行政策相左,郑芝龙对之恨之入骨。 顺治十二年(1655)七月,福建总督佟代上章弹劾周亮工在镇压南社、西社、兰社一案时“滥杀无辜”,并贪污4万余两银子。奏上,周亮工被解职回闽候审。对质时,所谓“贪污”皆属子虚,而福建吏民为周亮工诉冤者,“日以百千计”。 顺治十三年(1656)秋,郑成功大军奇袭福州,“城中疲卒不盈千,军储无十日饷”。巡抚宜永贵急从狱中请出周亮工,命防守城防要冲射乌楼。周亮工“亲发巨炮”,拼死抵挡郑军进攻;又向宜永贵献计,抄后路夜袭郑军。结果,郑军退屯闽安,福州之围遂解。由于周亮工戴罪立功,且所参罪状皆无实据,在宜永贵默许下,主审人田缉馨等6人拟为之翻案。然而,继任巡抚刘汉祚以为田缉馨等有受贿嫌疑,维持原议,报刑部复审。 顺治十七年(1660),周亮工被定罪,原定“立斩籍没”,后减等改徙宁古塔,未行,又遇赦获释。 康熙元年(1662)十月,以佥事起用补山东青州海防道, 康熙五年(1666)调江南江安粮道, 康熙六年(1667年),代理安徽布政使;不久,篆江宁粮署。 康熙八年(1669)漕运总督帅颜保劾亮工纵役侵扣诸款,得旨革职逮问论绞。 康熙九年(1670)复遇赦得释,晚年有焚书之举。 康熙十一年(1672)六月二十三日卒于南京。
藏书功绩
精于鉴赏,好故图书字画,于古今之书无所不览,知名之士无不交,游宦所至,访求故籍不遗余力,福建藏书家谢在杭的旧藏,尽归于他。家有“赖古堂”、“因树屋”、“藏密庵”等,藏印篆、古书、字画极富。“赖古堂”藏书,多得自江浙闽赣。藏书印有“是书曾藏周元亮家”、“曾为大梁周氏收藏”、“响山楼”、“栎园赏鉴图书”、“缄斋藏书”、“周栎园家藏书”、“赖古堂图书记”、“周元亮抄本”等。据曹寅《楝亭书目》记载,有《栎园书目》1卷;李筠嘉《古香阁藏书志》亦记载有《赖古堂书目》,著录藏书4670余种。著述近百种,后因牢狱,遂放火烧之,仅存《读画录》、《印人传》、《闽小记》、《印树屋书影》、《赖古堂印谱》、《赖古堂诗文集》等。
篆学主张
周亮工与明末清初的许多篆刻家交往甚密,嗜印成癖,曾云:“生平嗜此,不啻南宫爱石。”其为篆刻家立传,保存了大量的印学资料。 在《赖古堂书画跋》一书中,收有二十九则,对研究明清书画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关于印章美学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尺牍新钞》中,提出了“印章之妙,原不一趣”的观点:仆常合诸家所论而折衷之,谓斯制之妙,原不一趣。有其全,偏者亦粹;守其正,奇者也醇。故尝略近今而裁伪体,惟以秦汉为师,非以秦汉为金科玉律也,师其变动不拘已耳。——《与济叔论印章》 在这段论述里,周亮工提出了印章求变的观点,对历代印人能革新者推崇有加。这种观点与晚明时期提倡个性解放的思潮有关,正如文学家李贽《焚书·杂说》所言:蓄极积久,势不可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 这种观点不仅对晚明的文坛有重大的影响,对当时的书画篆刻也有冲击。周亮工认为透过印人的作品,同样可以评价印人的本色胸次。他在《又与济叔论印章》中说:绝去甜俗蹊径,是济叔本色,空夷浩渺,更可见济叔胸次。只有改革,才有生气,有生气则动人,动人则佳。“世人所以不可传者无他,坐使人无所动耳。”(《答黄济叔》)除印章美学的贡献外,其在书画研究方面也有贡献,如在《赖古堂书画跋》中,有“题所作八分书寒鸦歌后”:己亥重九后一日写此卖钱沽酒,缀以二绝。一、谁能隔宿对黄花,度尽重阳更忆家。欲换青钱沽雪酒,八分小字写寒鸦。二、难教去尽外来姿,老腕羞惭力不随。方叠出夸官样好,阿谁解受《阳碑》。命童子携出户,童子笑谓予:“收此冷淡生活,应惟虎林霍君。”已而果为维翰索去,携酒为予作三日醉。维翰雅好笔墨,遂为童子所知,《阳碑》即不方整,亦复为人爱,老人潦倒涂鸦,尚可易三日软饱,皆足记也。从此则题跋,可看出周亮工与人交游的一些情况,对于研究明清之际书画家的创作和生活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值得一读。
诗作品
自剑津发燕江次西溪 清代:周亮工 双剑潆洄地,篮舆十万峰。 云争桥上屋,水舞石边春。 破壁蹲饥虎,残僧拜废钟。 追呼亦肯到,何处劝为农? 程慎先尔止侍尊人游粤 明代:周亮工 碧玉绕青萝,依亲好共过。帆回山尽见,鸥起水仍波。 秋迥邀归甚,樯危受雨多。北来何所事,满眼足干戈。 过五木呈薛岁星先生时先生薙发称米和尚 明代:周亮工 老鹤鸣深夜,林孤五木残。蓬蒿前太守,尘土旧衣冠。 蔓草锄瓜瘦,荒村索米难。梅花堂下雪,入望水漫漫。 与林铁崖 明代:周亮工 强项吾徒贱,群侯勿遽嗔。热官思已熟,冷灶耻相因。 客泪霜前满,天心逮后真。刍尼朝有喜,一室已回春。 龚半千半亩园 明代:周亮工 万累已全息,荒园足自怡。棋边今态好,酒外古心危。 妙画殊无意,残书若有思。屑榆亦可饱,努力莫言衰。 送王长子返白门长子旧镇闽留滞十六载矣 其一 明代:周亮工 措足知何地,能归尚此身。花怜岭外杂,酒是故园醇。 飞絮茫无者,闲云亦有邻。去时城郭改,旧侣欲谁询。 送王长子返白门长子旧镇闽留滞十六载矣 其二 明代:周亮工 八载予三至,支离剩此身。谁怜单外客,又送故乡人。 米说江南贱,烽传海上频。将军今亦厌,醉尉莫相嗔。 重九同冠五对菊次韵简芝麓 其一 明代:周亮工 维摩方丈室,纳纳此中宽。腐鼠人同吓,甘蕉方任弹。 停云怀友密,背雨坐花残。独爱陶元亮,一卮意已安。 重九同冠五对菊次韵简芝麓 其二 明代:周亮工 服食方全好,东篱撷始英。酒难今夜醉,花识老人情。 摧叶霜多力,鸣条月有声。祇应尘浊里,枮坐念无生。 王石谷四十 明代:周亮工 几日秦淮别,闻君四十辰。吮毫如有得,泼墨不知贫。 水石恬愉意,烟云供养身。黄公传大耋,久与结为邻。 题梅花再送道目 明代:周亮工 今岁岭南不肯雪,年前花事已交残。怜公亲见寒梅落,又到黄河冷澹看。 寄野鹤 明代:周亮工 仙霞岭外鹤飞还,著尽奇书但看山。不识尘沙何自至,劳劳客度穆陵关。 靖公弟至 明代:周亮工 荒城兀坐对灯残,归计先愁百八滩。尔又远来余未去,高堂清泪几时干? 喜蒋用韬至自闽南 明代:周亮工 海水群飞百丈高,同君城上拥弓刀。战瘢莫共灯前看,恐惹霜华上鬓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