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周天爵 | |
---|---|
出生 | 1772 |
国籍 | 清朝 |
别名 | 敬修 |
知名于 | 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 |
知名作品 |
|
周天爵[1](1772年~1853年),字敬修(一作敬修),清朝大臣,山东东阿人(今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窦营村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曾任濮阳知县、庐州知府、江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湖广总督等职。
目录
简介
周天爵(1772年-1853年),字敬修(一作敬修),山东东阿人(今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窦营村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中进士,先后任怀远、濮阳知县,宿州知州,庐州知府,江西、安徽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漕运总督,河南巡抚,闽浙总督,湖广总督等职,因勤于政事,明敏干练而颇受清廷器重,官职屡升。道光二十年(1840年)冬,周天爵之子周光岳代人说情,天爵未经查实而予允准,被以庇护罪革职查办,遣戌伊犁。次年英军侵犯广东,周天爵被调至靖逆将军奕山和钦差大臣耆英处听候差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4月,奕山等以其"任劳任怨"上奏,周天爵得旨免罪,参与抗英军务。同年9月,因抗英有功,赏二品顶戴,署漕运总督。11月,兼河南河道总督。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5月,周天爵以失察漕书窃镌漕督关防,降四级留任。同年9月,顺病向钦差大臣耆英自请免职,得旨以二品顶戴辞休。道光三十年(1850),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遂复任广西巡抚,会同钦差大臣李星沅,镇压太平军。咸丰元年(1851年),因镇压太平军加总督衔,专办军务。次年3月,因未能阻止太平军发展而被革总督衔;5月又因积极镇压太平军而免罪,并任兵部侍郎衔;9月死于军营,归葬原籍。追赠尚书衔,赐谥"文忠"。
主要阶段
嘉庆十六年(1811年),周天爵中进士,归班铨选。
道光四年(1824年),授安徽怀远县知县,调阜阳县。天爵少年以坚苦自立,笃信王守仁之学,上任之后,尽心民事,严刑峻法。连升宿州知州、庐州府知府、庐凤颍泗道。所至捕盗,无漏网者。
道光十五年(1835年),擢江西按察使,仍调安徽,迁陕西布政使。
道光十七年(1837年),署漕运总督,不久实授。
道光十八年(1838年),调署湖广总督,不久,授河南巡抚,擢闽浙总督,皆未能成行。调授湖广总督。周天爵对下属严酷,下属多有怨恨者。
道光二十年(1840年),已革大冶知县孔广义揭讦多款,周天爵置之不问。清宣宗得知此事,对周天爵严厉斥责,议革职留任。又有言官弹劾其滥用酷刑,与孔广义之言略同,宣宗命侍郎麟魁、吴其浚往按查实,撤天爵职,迁戍伊犁。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命赴广东交靖逆将军奕山差遣,随即免罪,留广东效力。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授四品顶戴,候补知府,调江苏办理清江防务。署漕运总督,兼署南河总督。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再次因滥刑及失察下属被吏议,上疏请求去职,宣宗命其以二品顶戴退休。
道光末年,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爆发。咸丰时,经尚书杜受田向清文宗推荐,周天爵起为广西巡抚,偕同钦差大臣李星沅督剿。咸丰元年春,亲率兵与向荣会剿洪秀全太平军。诏加天爵总督衔,专办军务。周天爵已年近八旬,每战都亲临前敌,但与李星沅、向荣均不和。李星沅病卒之后,周天爵暂署钦差大臣。太平军经武宣改道象州,周天爵相持日久,因无功,褫总督衔,回安徽省暂署巡抚。不久召京。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北上两湖,周天爵正侨居宿州,奉命偕同安徽巡抚蒋文庆组织防务。次年,疏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筹办团练。随即太平军攻陷当时安徽省的省会安庆,蒋文庆殉国,周天爵任安徽巡抚,苦苦支撑,因病卒于军中,由袁甲三代领其军。朝廷追赠尚书衔。周天爵并非翰林出身,却破例特谥"文忠"。《清史稿》有传。
本段清史稿
周天爵,字敬修,山东东阿人。嘉庆十六年进士,归班铨选。道光四年,授安徽怀远知县,调阜阳。天爵少以坚苦自立,笃信王守仁之学。及为令,尽心民事,廉介绝俗,皖北盗贼横恣,与胥吏通,天爵极刑痛惩之。有劾其残酷者,总督蒋攸铦奏言:"天爵爱民如子,嫉恶如仇,古良吏也。"由是受宣宗之知,谕曰:"不避嫌怨之员,最为难得,小过可宥之。"连擢宿州知州、庐州知府、庐凤颍泗道。所至捕盗魁,无漏网者。十五年,擢江西按察使,仍调安徽,迁陕西布政使。十七年,署漕运总督,寻实授。时漕务积弊,运丁水手尤恣悍,特用天爵严驭之,劾卫官十二员以儆众,诏褒勉之。
十八年,调署湖广总督,寻授河南巡抚,擢闽浙总督,皆未行,调授湖广总督。汉口镇为商船所聚,苦盗。川匪充铅船水手,每行劫杀人;陕、楚交界奸徒掠贩妇女,并为民害:天爵捕治如律,劾失察有司及承审纵延者,悉褫其职。荆州沿江旧于冬季委员巡缉盗贼,天爵谓属具文,罢之;遴干吏暗侦,与地方官掩捕,以获盗多寡定功过。襄阳匪徒传习牛八邪教,又有天主、十字各教,捕诛数十人。每有疏陈,宣宗辄手诏褒嘉。连年水灾,滨江、滨汉堤垸多坏,疏请依治黄河法,遇险立挑坝,并以草护堤;饬治河州县,有大工解任专治,立限保工,限内失事者罚,绅董亦如之;汉水多湾曲,立砖石斗门以备蓄泄:并如议行。
天爵驭吏严,多怨者。二十年,己革大冶知县孔广义揭讦多款,天爵置不问。事上闻,严斥之,议革职留任。寻言官劾天爵酷刑,与广义言略同,命侍郎麟魁、吴其浚往按,得天爵信任候补知县楚镛用非刑,外委黄云邦诬执良民诸状,上震怒,褫天爵职,戍伊犁。二十一年,命赴广东交靖逆将军奕山差遣,寻免罪,留粤效力。二十二年,予四品顶戴,以知府候补,调江苏办理清江防务。海防事竣,留治淮、扬善后事宜,寻予二品顶戴,署漕运总督,兼署南河总督。二十三年,因滥刑及失察漕书私镌关防,连被吏议,疏请去职,命以二品顶戴休致。
久之,广西贼起,日益炽。文宗御极,求知兵大臣,尚书杜受田以天爵对,遂起广西巡抚,偕钦差大臣李星沅办贼。咸丰元年春,亲率兵与向荣会剿金田匪洪秀全等。贼窜武宣东乡,合击于东岭村,力战,兵有退者,天爵手刃之,援桴鼓而前,贼始却。时怀集、贺县及都康、下雷土司,凌云、东兰、横州、博白并有匪踞,檄各属力行团练,合力防剿。诏加天爵总督衔,专办军务,以布政使劳崇光摄巡抚事。天爵年近八旬,每战亲临前敌,惟与李星沅、向荣皆不协。星沅既疏请特简总统督师,寻病殁,命天爵暂署钦差大臣。贼由武宣窜象州,诏斥天爵等相持日久,不能制贼,褫总督衔,解军务,回省暂署巡抚。洎赛尚阿至军,议复不合,自陈衰病,诏命来京。既至,连召对十一次,极言军事,文宗为之动容,然方倚赛尚阿,亦未尽用其言。
二年,粤匪扰及两湖,天爵侨居宿州,命偕安徽巡抚蒋文庆治防务。三年,疏陈庐、凤为江淮要区,赴正阳关抚旧捻张凤山等一千二百人用之,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举行团练。未几,安庆陷,文庆死之。命天爵署安徽巡抚,寻实授。江宁亦陷,天爵请扼黄河杜贼北窜,辞巡抚专任兵事。命以兵部侍郎衔督师剿宿州、怀远、蒙城、灵壁捻匪。北路渐清,进规庐、凤,擒定远捻首陆遐龄,散其众四千余,被褒赉。疏论庐州知府胡元炜劣迹,请革职逮治,巡抚李嘉端置不问。元炜通贼内应,庐州陷,江忠源死之。粤匪踞临淮关,天爵外遏来贼,内清土匪,孤军支拄。方奉命往援庐州,以疾卒于军。
上震悼,诏嘉其秉性忠直,勇敢有为,心地品行迥超流俗,追赠尚书衔,依赠官赐恤,特谥文忠,不由内阁拟上;擢其子光碧都司,赐光岳举人。
轶事
家乡轶事 周天爵,字敬修,山东东阿人。嘉庆进士,历任河南巡抚、湖广总督等,道光三十年署广西巡抚,后攻击太平军失败,后又得兵部侍郎衔,镇压皖北捻军。病死于颍州。谥文忠。在兵部尚书周天爵的家乡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一带,流传着有关周天爵的轶事50余件,现就其中的几件著名轶事加以阐述:
少年有志
乾隆末,张秋镇孟家海村枣行里,经常有一个八九岁皮肤黝黑的孩子一手拿着书本念,一手拾小落枣充饥。这一幕被沿运河经商的南方商人发现,经询问得知:黑小子乳名小黑,大名周天爵,系孟海村人,因父早亡,与母亲、弟弟相依为命,其"不为贫累,苦志读书"尤"至孝娘亲"。南方商人遂惊叹道:"山东出了个好娃娃!"商人之言后来果然应验,1811年,时年三十九岁的周天爵考中进士,历任安徽怀远县知县、宿州知州、庐州知府,后累迁闽浙总督、兵部侍郎,虽身处高位,依旧以"操持严明,守正不阿"自律,所到之处豪绅恶霸无不畏惧。
温良友悌
一年春节,周天爵弟弟周天祥忍不住饥饿偷吃了供品。为使弟弟免遭惩罚,周天爵却对母亲说供品是他吃的,被母亲罚跪在祖宗牌位前达两个多时辰。由于家中经常断粮,周天爵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母亲,自己再到村外拾小落枣、挖野菜吃。周天爵八岁那年,由于求学心切而家中又供不起他读书,他挖满一筐野菜就到私塾外偷听先生讲课。先生在室内教学生写什么,他就在外面的墙上写什么,以至把手指都磨破了。先生发现后大为感动,免收周天爵学费纳为弟子。
纯情至孝
周天爵1807年中举人后,曾在东平州昆山赵财主家教私学。当年,赵财主看周天爵教书卖力,便派大管家相陪,每餐四个盘子一壶酒的招待。可是,周天爵每餐只吃三道菜,有一盘始终不动一筷。大管家问其究竟,周天爵方道出实情:每到用餐时,周天爵就想起家中吃糠咽菜的老母,面对着四盘炒菜,他却是难以下咽,因此,每餐"留一盘"算是孝敬母亲的。赵财主听说后大为感动,悄悄派家人帮他家盖起了三间瓦屋。据周天爵的六世孙周长录讲,他们族人如今还有这个习惯,外出赴宴时如家中有父母,宴席上的菜不能全动,要"留一盘"孝敬老人。
持身守正
周天爵于1811年中进士后,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为官期间,周天爵不仅爱民如子,嫉恶如仇也是出了名的。他曾高挂水贼人头治理漕运,也曾扒下淫棍人皮以儆恶人。他的胞弟曾横行乡里,有邻居小儿采他几顶荷叶也要罚以银两。他省亲知情后,痛杖胞弟,并责令其挨家赔礼道歉,退还银两。后胞弟仍不务正业,遂周天爵斩断手足之情,举家外迁窦营村。弟死后,也未让其入祖茔。
周天爵自小过的是穷日子,他当官后对穷人有着刻骨铭心的同情,遇到乞丐不是给银子就是给食物。有一年道光帝召他进京述职,返回时赐他两筐馍馍,他途径故乡时,把两筐赐御馍馍都分给了穷人。
古书记载
蕉轩随录·卷二·书周文忠公遗事
周敬修先生讳天爵,山东东阿县人。起家县令,荐至湖广总督,缘事镌职,再起为漕运总督,旋以二品顶戴致仕。文宗御极,被诏入朝。适粤贼犯顺,命公为广西巡抚,屡立战功,年老乞归。癸丑春,贼陷皖城,复命公巡抚安徽,上疏辞职,加兵部侍郎衔,专办团练防剿事。积劳成疾,薨于颖州途次。特旨优恤,追赠尚书,予谥文忠,勿庸内阁撰拟。故事大臣非翰林不得谥文字,公得之,诚异数也。公年登八十,受恩三朝,其服官政绩应胪列国史,兹不具录。择其遗事数则信而有征者,敬识于此。
公由嘉庆辛未科进士,归本班铨选。道光初授怀远县知县,单车赴任。公本寒素,性复廉介,久之,竭力摒挡,始迓太夫人及夫人辈至署。夫人勤于纺织,日课针黹。除奉太夫人甘旨外,布衣蔬食,官舍萧然。时当度岁,同城各官眷向有酬应,而夫人并无命服。怀远地僻,未易转办,公又不欲假诸缙绅之家,适典史孔君,平阳世家也,检笥中所藏旧七品服献之,夫人始得贺岁成礼焉。公之清风亮节,于作宰时已基之矣。孔时可茂才(昭镛)在东流时,亲为余言。
公自怀远调阜阳,政通人和,百废并举,惟捕缉认真,过于严厉。有忌公者,奏参公苛政虐民,得旨命大学士两江制府蒋砺堂先生按治其事。砺堂先生乃先伯曾祖余斋公授业弟子也,道经冶溪,访先叔祖溶川公,首以公事为问。溶川公与公素未谋面,重公为人,以"爱民如子,疾恶如仇"对。蒋公乃援以入告,成皇帝深为嘉许。公之受上知,自此始也。不数年,遂由宿州牧守庐州,备兵凤阳,陈臬百皖。公感溶川公知己,手书订交,通兰谱焉。
公罢官后卜宅于宿州之闵子集,乡居无事,日从事于农圃。课晴问雨,见者多不知为大僚。溶川公尝至公家,时太夫人尚健在,登堂拜母,太夫人率以子侄视之。每食,太夫人居中,溶川公与公东西坐,肴惟四簋,不以客礼待也。岁甲辰,许抑斋丈奉檄署理时村巡检,路过公门,以旧吏修晋谒之仪。阍者辞以出,抑斋遂登舆去。甫数武,遥见公立南亩中,御短布衣,戴大毡笠,正指挥牧童驱犊返也。将下舆伏谒,而公已由别径趋归矣。
公为两湖总督,又有奏公擅用非刑者。特派吴瀹斋宫保审办。随带司员,刑部郎中奎(绶)也,于公事多所挑驳,而公遂罢职遣戍。未及出关,适丁太夫人忧,有诏赐还。癸丑四月,粤贼窜扰凤阳,奎公正观察吾郡,无力堵御,连夜奔至定远。时公方督师,住宿州大营。诸子素不满于奎,请于公,欲治奎以弃城之罪。公怒斥之,终以兵单饷竭闻。奎竟得末减。公以德报怨,大都如此。
捻匪陆遐林之陆梁于吾乡也,其子聚奎实恿怂成之。初遐林与聚奎父子并定远武生,聚奎弓马娴熟,有膂力,乡试几得复失,以父遐林因案株连入狱,郁郁思逞,武断乡曲,莫敢谁何。皖城既陷,遐林自狱中逃归,自谓时事多艰,官如木偶,起意揭竿啸聚,先寻报复。旬日之间,有众万人,焚烧驿号,抢劫质库,附近村庄,摅掠殆尽。知县郭师泰率乡兵往捕,聚奎三败之。郭抱头鼠窜,申文忠公请救。公方部署队伍,闻信亲督兵至,驻扎炉桥。当是时,省垣失守,人心思乱。公不动声色,四面兜围,未十日而渠魁悉授首。凤、颍两郡亿万生灵,得以苟安者,皆公力也。公初出师时,遣署炉桥主簿包曜升随同游击刘玉豹驰往东南一路会剿。曜升,卑鄙小人也,无胆识而妄自夸大。奉委后不俟玉豹,率先领乡勇百余人行,意气洋洋,以为首功可立致。甫至左家店地方,猝遇贼伏,未整队而贼蜂拥进,众寡不敌,曜升胆落,弃舆而奔,乡勇阵亡者十余人。公闻之大怒,立缚曜升至,命即行正法,为临阵脱逃戒。曜升叩头乞哀,公怒不解。适公爱将守备信长庆在侧,跪为缓颊,公意方释,呼舆夫解曜升裈,重责五十逐出。时侍立文武员弁数十,咸股栗,桥舌不下,曰真将军。公向有周将军之名。自兹出队,遂无敢退却者。或有以公擅责属官为公咎,讵知公之用心哉!此事乡里至今称之。
南亭笔记·卷四
周敬修天爵督楚时,嫉恶如仇,如吸洋烟者,剪唇;作讼师者,截指;行窃盗者,抉目。所创非刑,若逍遥桥、天平凳、安乐床、英雄架及站笼、漆枷等具,皆出自心裁。因是贪官污吏皆为敛手。因其风厉遂有挟威诈骗者。某日,有官船泊小池口,幡书"湖广总督部堂",称为五少爷,沿途告状者公然受词。夏憩亭中丞廷樾"时宰梅"迎郊适馆,昂然不会。夏详请部堂,核实真伪,以备供应。批覆云"无论真伪锁解来省,按律治罪。该县毋得遽刑。"复到,五少爷在庙观剧,面设公案,声厉气扬,辟易俦人。正作威福,忽来禁卒,混号王阴心者,突批其颊,并力一掌,而口鼻中血涔涔下矣。初叱何暴戾乃尔,继知败露而胆丧矣。夏命褫其衣冠拘系之,笞随丁一千。供称在途遇五少爷,属其服事,不知真伪等语。甫解省,即服毒死。
九朝新语·卷一五
周文忠天爵入都时,不接朝贵,不通馈遗,敝车羸马,彳亍于长安道上,风骨峭厉,人目为怪物。惟与黄树斋、汤海秋二给谏往还,谈议终日,樵苏不爨,一茗相对而已。同乡杜文正公方以侍郎直上书房,先过之始一见,叹为海忠介复生。
椒生随笔·卷一·周文忠逸事
周文忠天爵有勇力,居恒舞大刀自乐。性卞急而至孝,每坐堂皇,怒而刑人,闻太夫人召即止而退。太夫人怒则跽而请罪,色愉如也。或言公一逸事云:公任漕督时,以太夫人久旋里,遣干弁,嘱言是积俸之赀,惧太夫人不纳也。仆至里第见太夫人果询以金所自来,仆具以对。太夫人曰"得由积俸,吾姑受之。你归语主人好自作官报国,然须变情性为宽和,庶几留一头颅,为将来见我地步。"仆唯唯,迨归见文忠诡言,太夫人甚喜,且伪作安慰语。文忠俟其言毕,遽令缚而鞭之。仆不得已以实告。文忠乃喜释其缚曰"太夫人训我素严,岂肯作好言语,汝后述者乃真我母语也。我闻之如见母矣。"遂赉仆而忻悦者累日。公之纯孝如此。
蛰存斋笔记
前清嘉道间火器未精,拳棒家须精习技击方可噪名于时,推为镖师,富商达官挟有重资,辄用多金聘为卫,非艺至精者不能胜其任,迥异现时镖客,得一数响手枪即可以自雄矣。通州某质库聘有安徽人汪聚贤为镖客,相传汪系甘凤池之徒孙,武艺绝伦,其实在库终年毫无所事,不过先声夺人,江湖卖艺之棒枪师及绿林之豪首莫不闻名胆寒,所以汪在库几二十年,从未敢有过而问者。嗣因年老辞归,主人请其推荐代者,汪首肯,遂函招其徒王某来。王身材不逾中人,真名不传,绰号"王四鬼子",遐迩皆震惊其名。主人见其侏儒,意不谓然,汪正色云:"保无他虞。"翌日,主人大张宴会,一为去者表饯行之意,一为来者示欢迎之意。汪先授意于王,嘱其于筵间试技,王喻意,坐甫定,王笑谓众宾请观薄技。遂骈食禁两指截去桌之一小角,桌上陈列之杯盘并未动摇,众宾惊异。汪随云其指并可陷入石中,合座举樽相寿,主人大悦,于是汪去而王留矣。
周天爵时为漕运总督,爱武勇士,其打引马者为关东人,高逾八尺,膂力过人,群呼为"关东大汉",遨游南北,其技莫有与匹者。周留意物色,常思再得其一作两引马以壮观。一日,周因公莅通,闻王名,遂召至令与大汉角技,王婉辞云愿拜下风,不敢与较,周强之,王复进而言曰"武不擅动,动则多伤。"周曰"较技何至如此?"王对云"恐各存竞胜之心,处于欲罢不能之势。"周因云"有我在,第角之无妨也。"王重以漕帅之命不可过违,遂偕至教场,时往观者以万计,周坐演武厅上,遥见两人相对立,高下悬殊,即各交臂作势,往来开合,起伏迎距,脚尘渐飞,王自忖云"大汉身高力强,难以力胜,非以智取之不可。"初犹从容展布,继乃渐进渐紧,王突如燕掠自其顶上跃过,突如兔脱自其胯下穿过,大汉怒甚,加劲与斗,急欲捕王而不可得。大抵大汉躯干笨重,转掉迟滞,王则短小精悍,伸缩自如,旁观惟见对舞成团,几莫辨两人若何姿势。格斗移时,正胜负欲分间,王忽失足跌伏,大汉急举足向前踏之,观众失声骇曰"王四鬼子休矣。"当此间不容发之际,王暗将两腿一缩,已蹲而起,大汉一足踏空,印地成坎,方惊惶左右顾,王在后疾骈右手两指直入其谷道,左手挈其衣领,已将大汉擎起,周天爵即起立大呼曰"汝速将他放下!"王曰"不能。"周曰"何谓也?"王曰"小人将他放下,小人之命难保矣。"即此三数语问答间,王之两指练工始透入大汉脏腑,奋臂一掷,已卧地如牛而毙矣。周叹曰"是予之过也。"即命厚殓大汉,遂商诸质库主人,以重金聘王去,王因从周以终焉。
故里考证
关于周天爵的故里考证,一说为今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窦营村,另一说为今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孟家海村。据《东阿县乡土志·卷之四·耆旧录》记载:"周天爵,字敬修,号檀荪,邑西南孟家海庄人也。髫年处境极苦,立品极高。……积劳病笃,卒於行营,时年七十九岁。遗章入告"。《东阿县乡土志·卷之六·地理》亦记载:"周文忠公墓,在孟家海庄前。国朝总督追赠尚书周天爵之墓也"。
根据上述史料记载:1、虽周天爵之后裔居住在张秋镇窦营村,然周天爵之故宅却在张秋镇孟家海村(旧属东阿县;今属阳谷县)。2、周天爵之墓仍在。周天爵墓原在张秋镇孟家海村村前;由于村庄扩建,现位于孟家海村之中。3、清光绪版《东阿县乡土志》系1906年所撰,距周天爵逝世(1853年)仅53年时间。此时应有在世之人亲自目睹周天爵及其籍居情况。故而,清光绪版《东阿县乡土志》对周天爵籍贯的记载应该是确切的。
但"窦营村"之说也并非无本,周天爵之孙周云在《先大父文忠行状》中,就其籍贯写到:"吾周氏先居孟家海,继迁窦家营,其地皆领於东阿,故世为山东东阿人焉(见《东阿县志·卷之十四·艺文下》民国本)。由此可见,周天爵之祖父、父亲均系孟家海村人,周天爵及其弟弟周天祥在孟家海村出生。周天爵在孟家海村生活到成年以后,才携眷迁到张秋镇窦营村。由此,其后裔遂在张秋镇窦营村定居。
周天爵墓,位于今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孟海村前,占地约10亩。清咸丰二年(1852)周天爵卒于军营,葬于孟海。墓地四周有墙,内原有石头牌坊、石马、石羊等石刻建筑,周天爵墓和夫人墓前各有墓碑一通。惜于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中惨遭破坏。2005年,由窦营村周氏后代重修其墓。
参考资料
- ↑ 武宣围困太平军,周天爵摆了个大乌龙,20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