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慧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书法家

周慧珺,1939年生,浙江镇海人[1]。曾任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2]

中文名 :周慧君

外文名 :Huijun.Z.Ring

毕业院校 :美国斯坦福大学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湖北省武汉市

出生日期 :1939年

主要成就 :美国McCormick科学家奖

职 业 :美术师

目 录1人物经历2艺术年表

人物经历

1962年 参加上海市青年宫书法学习班。得到 沈尹默、拱德邻、 翁闿运等著名书法家亲授。 楷书学 欧阳询、 颜真卿、 褚遂良诸家,又上及北碑; 行草书从 宋四家入手并上溯“ 二王”。以节临米芾《 蜀素帖》, 行书入选由 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后 第一次举办的 上海市书法展览。其 书风劲健纵横,流畅明快,自具风貌。

艺术年表

1965年 由 书刻会选送作品参加“ 中国现代 书法展览”。

1972年 行书 杜牧《山行》刊登于《人民 中国》。

1974年 出版《鲁迅诗歌选》 行书 字帖。

1975年 进 上海中国画院从事书法创作。

周慧君作品

1980年 应 日本北陆书道院邀请赴日 访问及 交流。

1981年 参加在 北京召开的第一届 中国书法家协会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书协理事。

1986年 获上海文联 首届文学艺术奖。由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长恨歌》 楷书 字帖。

1988年 由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周慧珺古代爱国诗词 行书 字帖》。

1989年 任 第四届全国书法展览评委。

1991年 赴深圳与 张成之联合举办书法 展览。

1994年 为庆祝上海—— 大阪建立 友好城市20周年,参加上海书法代表团赴大阪访问及书法交流。

1995年 当选第六届全国文代会 代表。

1996年 赴美参加 旧金山东西方画廊举办的 书画展览。

2004年 续任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周慧珺成名作:澄江静如练,长啸气若兰。

周慧珺 : 翰墨璇闺著此

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数十年间,书法界可谓风起云涌,名家迭出。现任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的 周慧珺是一位传统功力深而又能自出机杼的书法家。她自髫龄与书法结缘,青年时代即已崭露头角,80年代初期就以其劲健洒脱、风神超俗的 行草书博得众誉,脱颖而出,一时从者如流、风靡海内。

众所周知,自逊清以来,随着书写工具的改变与信息传递的日益发达,书法的实用性逐渐衰退,而对其艺术性的开掘与探索,成为了所有从事书艺者面临的共同课题。解放后,以 沈尹默先生为代表的海上 书家,力主帖学,奉 二王 书风为传统正宗,并撰写多种书法理论著作,广罗门墙,影响巨大。 周慧珺有幸得 沈尹默、 潘伯鹰等前辈亲炙, 行书自米芾上溯 二王,于米字沉着痛快处,别有体悟。所以览其早年书作,用笔沉着酣畅,俨然帖派正宗。虽然如此, 周慧珺的书法中却丝毫没有沾染明清以来帖学柔媚、纤巧的流弊。就其80年代所书《古代爱国诗词选》而言,以 行书为主,兼作草体,结构体圆用方、寓方于圆,行笔多取逆势,杀锋入纸,极具八面出锋之变,通篇风骨挺健,慨然有丈夫气。与所书文辞堪称妙合无间,令读者回肠荡气,发慷慨轩昂之想!据统计,此书曾数次再版,刊印有百万之巨,流风广远,可以想见。

古人有言:“不善学者守笺素,善学者变门庭。”然而,于书法一道的变革创新,非具有过人之天分、才情、学养、胆魄是不足以成功的。虽然这种取法米书意韵的 行书风格博得书法界极其广泛的赞誉, 周慧珺却不满足于在帖学中讨生活,经过对近三百年书法流风丕变的认识与梳理,她坚定地认为,只有广收博取、熔铸南北,走碑帖结合的道路,才能求其大成! 碑派书法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叶金石考证学派的中兴。一大批精通典章考据、训诂名物的学者,深入探求历代金石遗迹的形式特征、制度沿革、风格嬗变。大量书法家也加入到搜访研究历代碑刻的行业中来,于是埋藏在地下千年以上的鼎彝墓志得以重见天日,隐没于深山荒冢的残碑断碣成为珍宝,被这些好古之士争相收藏,大量的金石材料使得书法艺术发展演变的历史得以重新挖掘和阐述。随即而来的碑学运动打破 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一统天下的局面,给沉寂已久的书坛注入了一股鲜活的血液。 周慧珺通过对北碑的广泛涉猎,逐渐显示出对汉字造型的极大兴趣。她在商周鼎彝、秦汉碑版中徜徉浸淫,在先民镂刻的点画之中看到了雄肆恒久的艺术生命力。观其的 行草书作,无不以大局着手,不事小巧雕琢,在韵律流淌之间加强“疏密、聚散、轻重、开合、大小、虚实”等等形式组成的变化统一关系。时而笔墨浓重、密不透风,忽而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回旋顾盼,舒放自若的神趣,充盈于行款之间。结体略带夸张,线条凝重苍厚,打破了传统书法审美的约束,于潇洒俊逸之外更显出雄强俊迈的宏大 气魄。此外, 周慧珺略参隶意的 楷书作品,融《石门铭》的顾盼排宕与《爨龙颜》的跳掷偏侧于一炉,奇正相生,隐现叵测,体匿而性存,自成家数。

清代刘熙载曾云:“杨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书为心画,书如其人,前人已有立论。私意以为,欣赏一位 书家的书法作品,不啻为观照作者的一段心路历程。 周慧珺的书法道路,有着不同寻常的艰辛,故其作书也如春蚕吐丝,抛心力而为。笔者昧于书法,敢述管窥,多有失当!并赘小诗以呈野芹之献:爱惜千秋纸上尘,久抛心力道归真。沈潘而后传薪火,翰墨璇闺著此人。

弱女子撑起上海书坛半爿天——

记 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 周慧珺

精神的力量有多大?著名书法家 周慧珺说:精神的力量可以使人承担起看似超出其能力的责任。

当 周慧珺被选为 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时,许多人心存疑问:病魔缠身、不善言语的周慧?能撑起上海书坛积弱已久的半爿天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平素性格温和的周慧珺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决心,排除种种干扰,与她的合作者一起将她“蓄谋已久”的振兴海派书法艺术的“新政”一项项付诸实施,取得了累累硕果,带来一片新气象,引起全国书坛关注。

举办规模空前的“新世纪首届 上海市书法篆刻展”,全面展示上海书法创作的实绩。为中青年书法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平台:推出“月月展——上海中青年书法篆刻精品系列展”,共有40多位平时难得有机会公开亮相的中青年书法家举办了展览;破天荒地由协会出面为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出版作品专集。建构海派书法的理论基石,编辑出版《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论研究》丛书,先后推出了由书协会员写的《宋代帖学研究》,《王羲之传论》,《民国书法史论》,《康有为与清代碑学运动》,《书法技法通论》,《法度、观念、形式》等专著。其中有的专著还填补了书法理论的空白,扩大与外省市和海外书法交流的力度。 有作为难免有争议。这些振兴上海书法艺术的“新政”在实施过程中也曾引来风言风语,也曾有人动摇过。但是,这时看似“一切好说话”的 周慧珺却显示出其性格中不为人所知的不妥协不屈服的“强悍”的一面:只要是有利于上海书坛发展的,她就要坚持,不为所动。她要以自己弱小的“身躯”为书法园地上那些脚踏实地的默默的耕耘者“遮风蔽雨”。

其实, 周慧珺之所以今日能够成为名满书坛的书法家和上海书坛出色的掌门人,靠的就是性格中这种难得的认准目标不妥协不屈服的精神。

周慧珺生长在一个翰墨飘香的商人家庭,从小就操笔练字。不过,有着浓厚传统思想、酷爱书画艺术的父亲难免有些重男轻女,对儿子寄予更大的希望,而对女儿 周慧珺并没有多加“关照”,而是任其自由发展。不过 周慧珺并不服输,父亲越是不重视,她越是要写出点样来。也许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一次 上海市的书法篆刻作品征集活动中,哥哥的作品名落孙山,而 周慧珺的书法登上了《新民晚报》,并从此叩开了书法艺术的大门。然而,命运偏偏又一次要考验 周慧珺。她不幸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并且伴随终生。原先灵活的关节变得迟滞、酸痛,给她练习书法带来很大的障碍。直到今天, 周慧珺平时还需要坐在特制的高凳上。写一会儿字就必须休息一下。但是,她没有低头、妥协,放弃 书法艺术。相反,她练得更苦更勤。她进入 上海市青年宫书法班学习,拜各路名家为师,读遍古今经典碑帖。到了“文革”期间, 周慧珺的境遇是雪上加霜。疾病在身,赖以生存的家被抄,房子被没收,经济异常拮据。但是, 周慧珺还是不妥协不屈服。她送走了 沈尹默、拱德邻等一个个她所崇敬的老师,侍奉着年迈的双亲,“三更灯火五更鸡”,以病弱之躯在斗室之中坚持探索书法艺术。就在这段时间里, 周慧珺创作了《 行书 字帖——鲁迅诗歌选》。也许是鲁迅诗歌的内容使无数读者感同身受,也许是 周慧珺书法所内含的刚毅、雄健、坚韧的笔力与当时许多书法爱好者的心境相契合,因此这本 字帖出版后广受欢迎,先后发行了数百万册之多,创下了新 中国毛笔书法字帖发行数量的新纪录。难怪有读者说,细读这本 字帖,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这是一位病魔缠身的弱女子书写的。逆境中的 周慧珺终于走了出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词条标签: 书法家 科学家 文化人物 美术家

视频

书法名家周慧君先生书法,流畅明快,自具风貌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