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振鶴(博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3年10月29日 (日) 20:38 由 久明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周振鹤(博士)'''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周振鹤'''<br><img src="http://yugong.f…”)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振鶴(博士)

周振鶴
圖片來自搜狗網

[1] 周振鶴:男,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41年生於福建廈門。1958年考入廈門大學礦冶系,1963年畢業於福州大學礦冶系。1978至1983年就讀於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分別於1981年和1983年獲歷史學碩士及博士學位,是為文科首批博士之一。現為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流動站指導教師。任中國行政區劃研究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等職。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並旁及地方行政制度史、文化語言學、近代新聞史以及中外語言接觸史、海外交通史和地方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長於邏輯思維,精於考證。擅長將斷了環節的歷史鏈條連接起來,將分散的史料集中條理之,互為矛盾的史料化解之,缺佚的史料推理補綴之。從人所習見的史料中讀出人所未見的結論來,揭示出暗昧不明的史實。又由於不願在自己已經解決的問題上重複勞動,追求在文章和著作中都有自己的見解,同時,善於發現新的史料來源,故不斷在新的研究領域探索。 從微觀的地理、史實考證到宏觀的理論構建都有所涉獵,因之,除在本專業範圍內出版了研究專著《西漢政區地理》、《體國經野之道》、《中華文化通志·地方行政制度志》,合著《方言與中國文化》,主著《中國歷史文化區域研究》,主編《上海歷史地圖集》,編校《王士性地理書三種》等著作外,在專業之外的語言接觸史、近代新聞史方面也出版有論文集《逸言殊語》、學術隨筆集《隨無涯之旅》等。同時還在《歷史研究》、《方言》、《中華文史論叢》等國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在《讀書》等刊物上發表學術隨筆數十篇。研究論著多次獲國家教委和上海市優秀人文社科論著獎項,部分論文結集為《周振鶴自選集》、《學臘一十九》等出版發行。 曾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現代漢語方言島的歷史地理背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歷史文化區域研究》及省部級項目多項,現正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政治過程、自然環境對行政區劃變遷的影響》、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行政區劃變遷史研究》及國家教委社科項目《中央與地方關係史研究》的研究工作。多次赴歐洲、北美、日本、澳大利亞進行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並先後為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開設《歷史政治地理學》、《歷史文化地理學》、《歷史人文地理學》和《歷史地理研究法》等基礎課和專業課,並指導歷史政治地理和歷史文化地理兩個方向的博士生。

完成的研究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漢語方言島的自然與人文背景研究(批准號:49371028) 此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是漢語方言島的自然與人文背景,從實證的角度來控尋漢語方言島的形成原因、維持條件和消亡機理。研究方法分兩文獻,一是深入實地調查考察,二是充分利用歷史與地方文獻。實地調查內容包括方言島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方言島內外兩種方言的特徵及其對比。人文環境包括生產生活方式以至民情風俗,以印證移民背景、方言調節器查以語方、詞彙為主,以看出島內方言和包圍方言相互影響的和度。利用文獻方面包括搜集方言島所在的地主文獻,以及檢索數量頗多的歷史文獻,以追尋方言島居民的來源。 方言島是一種語言現象,同時雙是一種地理現象。過去對方言島的研究只是語言學者的單獨行為,因此只停留在描述方言島的語言現狀而已,不能對其地理背景作出應有的解釋。因此實地調查與利用文獻這兩種手段的結合本身就是一種方法上的創新,是全而研究方言島現象的一種比較科學的手段,不但能理解方言島的存在以及方言島的地理形態,而且能夠理解方言島的成因類型,以及將來的演變趨勢。方言島產生的最主要的動因是移民活動。由於歷史上移民活動的頻繁發生,與移民方式的複雜多樣,使得全國範圍內存在相當數量的漢語方言島。 通過調查和研究,得到了一些全新認識,基本上弄清了方言島形成、維持和消亡的背景原因,具體地說,可以歸納為下列幾個方面: 形成原因:方言島的產生均為移民運動所造成,移民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因戰爭避難或生計逼迫的遷移,有因軍隊駐防的遷移或犯罪的調遷,有因經商或仁宦的移徙,但要形成方言島其充要條件必須是在短時間內一般相當數量的人口的集中遷移,並且在新居地形成聚居的方式。對幾乎所有方言島的背景分析都說明了這一點。因此侄過來,對極個別的影星原因不太清楚的方言島我們也可以斷定它必定由某種移民活動所造成,如江西贛州老市區的官話方言島。 維持條件;方言島的維持有幾方面的條件:[1]自然環境相對閉塞,成為保護方言島不被包圍方言所消融同化的屏障。[2]人文因素則比較複雜:一是心理,即對方言的忠誠感。這種忠誠是出於凝聚力的需要,體現出方言認同就是文化認同的特點(如客方言);二是方言的優越感,有政治上的支持(清代長樂的旗下話);三是方言島人群文化水平較高;四是方言島內人口較多、經濟水平較高; 消亡機理:對比起包圍方言來說,方言島由於地域小,人口少,而且必須與島外進行不斷的經濟文化的交流,於是島內方言不斷受到包圍方言的侵蝕滲透而逐步失去其原有特徵,島內居民先是成為雙語人,最終則放棄了母方言。因此一般而言,方言島的前景都是逐漸萎縮以至於消亡。但少數可能維持相當長的時間,浙江省蒼南縣蒲城所內甌語就保持了數百年之外,贛州市老城區的官話方言島甚至有擴大的趨勢。 編較 王士性地理書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上海歷史地圖集,上海,上海地圖出版社,1999

論文集 周振鶴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學臘一十九,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主要論文 漢武帝朝鮮四郡考,歷史地理第四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象郡考,中華文史論叢,1984年第3期 方言地理與歷史行政地理的關係,復旦學報,1984年第3期(合作) 湖南省方言區劃及其歷史地理背景,方言,1985年第4期(合作) 秦漢宗教地理略說,中國文化第3輯,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 西漢縣城特殊職能探討,歷史地理研究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1981 唐代安史之亂與北方人民的南遷,中華文史論叢,1987年2-3期 從北到南與自東徂西棗中國文化地理差異的考察,復旦學報,1988年第6期 中國歷代移民大勢與漢語方言地理關係,國外人文地理,1988第1期 現代漢語方言地理的歷史背景,歷史地理第9輯,1990 行政區劃改革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中國民政,1990年第4期 該項目是一項基礎性的研究工作,對於人文地理學與語言學的發展都有促進作用。尤其是對歷來比較薄弱的人文地理學更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 此項目於1994年啟動,1996年12月完成。其研究成果之一「客家源流異說」獲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論文優秀獎二等獎。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