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周新桂 | |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 |
出生 | 1966年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地质科学科研工作者 |
周新桂,男,1966年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能源研究室副主任。2012年进入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历任综合室主任、油气室主任、中心副总工程师[2]。
个人简介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能源研究室副主任。
1991 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石油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7 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3 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获工学博士学位。
主持和承担了国家油气攻关项目、地质调查项目、油公司项目及国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3];已公开发表论文42篇,第一作者论文26篇(EI检索4篇)。主要从事油气盆地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盆地演化与构造形变规律研究、油气运移与聚集规律、储层裂缝预测定量研究方法及应用和断层封闭性研究工作等。具有扎实的油气地质理论基础、丰富的研究经验。把握油气地质研究前沿问题,开展创造性探索,具有学科创新点,已取得了突出研究成果。近十年与中石化、中石油总公司密切合作,开展了低渗透储层裂缝分布定量预测研究,以及全国油气资源战略评价地质调查类工作。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研究及评价和油田断裂封闭控油作用研究方面在国内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推广应用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在《石油学报》《地质论评》《天然气地球科学》《地球科学进展》《地球学报》《现代地质》《吉林大学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地质力学学报》《新疆石油地质》《江汉石油学院学报》《海相油气地质》《中国西部油气地质》《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
代表论文
1、周新桂,张林炎,屈雪峰,等.沿河湾探区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定量预测. 石油学报,2009,Vol.30,No.2:195-200(EI检索)
2、周新桂,张林炎,范昆.吴旗地区长6储层裂缝特征及分布规律.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Vol.38,No.1:43-49
3、周新桂,张林炎,范昆.含油气盆地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方法和实例.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Vol.18,No.3:328-333
4、周新桂,张岳桥,王红才,等.塔里木叠合盆地待发现可采油气资源初步评价.海相油气地质,2007,Vol.12,No.2:57-62
5、周新桂,张林炎,范昆.油气盆地低渗透储层裂缝预测研究现状和进展.地质论评,2006,Vol.52,No.6:777-782
6、周新桂,张林炎. 塔巴庙气田上古生界致密储层裂缝系统基本特征及其在天然气成藏中的作用,地球学报,2006,Vol.27,No.4:323-328
7、周新桂、孙宝珊、邵兆刚,山东汶西凹陷边界断裂演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砂体的控制.地质力学学报,2004,Vol.10,No.3:235-244
8、周新桂,邓宏文,袁嘉音,等.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研究及评价方法.地球学报,2003,Vol.24,No.2:175-180
9、周新桂,陈永桥,操成杰,等.油田断层封闭性定量研究-在辽河笔架岭油田的应用.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Vol.25,No.2:32-34(EI检索)
10、周新桂,陈永峤,孙宝珊,等.塔里木盆地地层岩石力学特征及其地质学意义,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Vol.29,No.5:8-12(EI检索)
11、周新桂,孙宝珊,徐宏杰,等.雅克拉-轮台地区形变特征与控油作用研究.地质力学学报,2001,Vol.7,No.1:33-39
12、周新桂、孙宝珊、谭成轩,等.现今地应力与断层封闭效应.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Vol.27,No.5:127-131(EI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