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秉德」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周秉德,是周恩来侄女,沈钧儒的长孙媳。周秉德是周恩来三弟最大的女儿,自12岁住进中南海,周秉德在周恩来身边生活了…”)
 
(添加{{unreferenced}}标记到条目)
(1 個標籤巡檢工具)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1: 行 1:
 周秉德,是周恩来侄女, 沈钧儒 长孙媳 。周秉德是周恩来 大的女儿, 自12 岁住进中南海,周秉德在周恩来身边生活了十 年。周 夫妇 ,周秉德 此成 为与 周恩来 关系最 密切的 晚辈 。周秉德 任中 新社 长、 政协委员
+
{{unreferenced|time=2019-12-08T06:39:17+00:00}}
 +
[[File:周秉德.jpg|右]]
 +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周秉德
 +
* 主要成就:曾任中新社副社长、全国政协委员
 +
* 出生地:哈尔滨
 +
==出生地点==
 +
 周秉德,是周恩来 之弟周恩寿6个子女中的老大,是周恩来的嫡长 侄女 ,1937年出生在哈尔滨 是周家直系4代人中出生 第一位千金。
 +
周家一直是男丁兴旺,女性稀少。以周恩来这一支而言,祖父亲兄弟5人,没有女性;父辈亲兄弟4人,又没有女性;到了周恩来自己这一辈是亲兄弟3人,还是没有女性 所以, 周秉德 周家直系4代人中出生的第一位千金。因此,她的降生,使整个周家的人都十分高兴。周恩来的四伯母杨氏居住天津,还特意请人帮她写信到哈尔滨,表示对这位孙女降临人间的祝贺; 周恩来 的二 周恩溥为这位侄女的出生写下了“吾家添丁,周门 喜”八个字;周恩寿还特意跑到吉林,找时任吉林省教育厅长、也是周恩来南开 同学帮 女儿 起名字。这位厅长再三考虑,截取了屈原的作品《橘颂》辞里的“秉德无私 参天地兮”中的两个字作为她的名字。可以说,她是当时周家人的掌上明珠。
 +
随着东三省的沦陷,父亲周同宇(周恩寿)带领全家搬到了天津。1949年6月,新中国成立之际,12 的周秉德随父母来到了首都北京,来到了开国总理、也是她亲伯伯的周恩来身边。
 +
==初进中央==
 +
周秉德的父亲是周恩来的三弟,解放前在天津做党的外围工作。1949年举家来到北京,正式参加革命工作。周恩来找到弟弟的领导,提出一个“特殊”的要求,弟弟的职位要尽量低,待遇要尽量少。“父亲做的是工会、仓库的一般科员,我家的房子就非常小,两间西晒、不通风的小平房,加起来也就20平米。”周秉德姐弟3人便 住进 了伯父周恩来的家,一直到1964年结婚成家,她才搬出了中南海。
 +
那是1949年6月她12岁的时候。她还记得,伯父一看到她就高兴地拉着她的说:“来,来,让我看看你像爸爸,还是像妈妈。嗯,都有点像!”把她安顿在 中南海 丰泽园住下来后,伯父就忙工作去了。她住在伯父旁边的小书屋,也与毛主席一家毗邻而居。
 +
有时候在外边玩,就碰到李敏,那时候李敏还叫娇娇,她们几个“海”里的同龄孩子便常在一起玩。后来,江青和李讷从苏联养病回来,带回两部小自行车,她们都用这两部自行车学着骑,很是热闹。周末春藕斋办舞会,她们这群小姑娘也跟着伯伯、叔叔们一起跳交谊舞。“我跟毛、刘、周、朱都跳过,我伯父跳得绝对是最好的,所以他最忙,很多女孩都排着队地去找他跳,我也参与排队,但每次都跳不了一个整曲,跳一两圈就好了,很快就得换人。”
 +
她们在“海”边玩时捉到小鱼小虾 李敏、李讷说拿回去给我爸做汤吧,一起去“进贡”,毛主席高兴地吩咐拿去做汤。“汤做好以后,我们陪他吃顿饭,桌子上有红烧肉、苦瓜,他一定要我吃苦瓜,我从小没吃过苦瓜,我看着挺鲜绿的,就夹了一块吃,一吃觉得苦就不愿意吃。他说:‘得吃苦瓜,不吃苦瓜不能吃苦,不吃辣椒不懂得干革命。’”至今她还珍藏着“毛伯伯”写给她“好好学习!毛泽东”几个大字。
 +
==乘坐公交==
 +
周秉德 称呼伯母邓颖超“七妈”,因为伯父在大排行里排老七。她 一生没有生育的伯父伯母身边生活了15年,邓颖超曾说:“秉德与我们的感情最深。”但他们姐弟们并没有因此得到娇纵。周秉德平时住在学校,她上的是师大女附中干部子弟班,学校里大家都住在一个大房间的上下铺。“我记得很清楚,一个月七块钱的伙食,吃得肯定很一般,难得有什么肉,经常是炖茄子、炖白菜,有一点油星。穿衣服也都是大棉袄,夏天有时候发条裙子那就是很高兴的事了。”
 +
有时候周六要回家,看到别的同学有车来接,她却得自己坐公交车回去,中间还得倒车。回去后小姑娘心情有点不平衡,就跟伯母说:“你看人家都有车来接……”伯母说:“你记住了,你就是普通学生,将来长大了,你就是普通劳动者。不能因为伯伯是总理,你就有任何的特权思想,你不能有任何的特殊化。”
 +
从小的这种“平民”教育,给他们姐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弟弟周秉钧、妹妹周秉建在八一学校读书,平常给他们两毛钱,倒公交车上学。一旦嘴馋吃个冰棍把钱花了,那就得走路去上学。一次期末要放假了,学生们要拆洗被子,他们看见别的孩子家里有车来接,就找老师要了个信纸、信封,给伯母邓颖超写信,信上写道:“七妈,我们放假了,请派车来接,因为有行李。”下午卫士叔叔骑着自行车来了,找到他们后,把被子都驮起来,到校门口找了两辆三轮车拉回家。回去后七妈稍显自责说以后要惦记着去帮他们运回行李,但又教导他们说:“要车的口气还真不小!但车是伯伯工作用的,你们是老百姓。”
 +
有一次,周秉德清早坐在院子里看书,不料,伯父看见后批评她说:“解放军战士在打扫庭院,你怎么能一个人在这里看书?”她一听马上把书摆下来,和叔叔们一块打扫卫生。伯父很少批评她,这是让她记忆犹新的一件事。从此,她便知道,自己虽然是总理的侄女,但跟战士们是平等的,不能有任何特殊。
 +
 
 +
后来周秉德随夫到贵州,那里的条件非常艰苦。“曾经有人知道我的身份后不相信,他们互相议论起来就说,她不可能是周总理的侄女,周总理的侄女怎么可能跟我们一样受这份罪?如果是什么亲戚,那也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姓周而已。”
 +
==回忆生涯==
 +
红墙大院里的青春
 +
 
 +
周秉德是 周恩来 的弟弟周恩寿的大女儿。1949年夏天,12岁的周秉德生平第一次见到她鼎鼎大名的伯父周恩来,住进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和邓颖超一生无儿无女,多年来一直把自己对儿女辈的感情全部倾注在一批烈士子女身上。而亲侄女来到 身边 自然更疼爱万分,他们把这个漂亮的小姑娘俨然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小秉德从此也开始了在这个中国最神秘的红墙大院里长达15年的 生活
 +
 
 +
回忆起那段红墙之内的童年岁月,周秉德觉得那真是段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当时最让她兴奋的,是早年间只能在照片上见到的毛主席,到了这里竟成为了她的邻居,就住在周家隔壁。
 +
 
 +
周恩来日理万机,并没有多少时间在家。他总是来去匆匆,走路特别快,卫士比他年轻得多,都得一溜小跑跟着他。秉德和他见面最多的时间是在饭桌上。偶尔有机会和他一起散散步,逛逛公园。工作之余,为了让伯伯散散心,秉德有时候和他一起唱歌,她说周恩来最喜欢唱“洪湖水浪打浪’,还很喜欢海棠花。西花厅后院种 了十 几棵海棠,每逢春天满院海棠盛开,十分漂亮。
 +
 
 +
50 代正好逢上留学苏联的热潮 刚初中毕业的 秉德聪颖优秀,本来完全可以选择当时绝大部分干部子女所走的路:高中毕业后赴苏联留学。而初三时看完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的秉德热血沸腾,当下小做出了一个让周围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她要报中等师范专科学校,日后做一个电影中瓦尔瓦娜那样的农村教师。那时的周秉德还只有15岁。“当时老师同学们都很吃惊,劝我好好考虑自己的前程。我回到西花厅向七妈说了自己的想法,她却立即表示支持,在饭桌上不断地鼓励我。伯伯一直埋头吃饭没有吭气只默默地听着她们的对话。七妈问他说你怎么不表态?伯伯说:‘她得有点独立思考。你也说,我也说,不是压力太大了吗?将来她要后悔起来都没办法。’这件事情后来回想起来,别人告诉我伯伯其实心里肯定还是想让我读完高中念大学,或者能留苏也很好,但他又不能明确地跟我说,因为他一发言就会成定论。伯伯其实是也在观察我到底这样做是不是真的经过深思熟虑,但他从 都是要求我要独立思考,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
 +
 
 +
师范学校毕业之后,秉德被分配到离城20里外一个小学做老师。但3个月后,区里就把她抽调去搞运动了。五六十年代政治运动 休止 她搞宣传、做文秘,以致几度想再上大学的计划都被完全打乱了。 周秉德 笑了笑说:“我的青春大好年华,几乎都全部都在运动里度过了。”
 +
 
 +
==参加展览==
 +
2011年6月28日下午,由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香港友好协会、香港佛教文化产业、香港中华总商会、中国养老基金会、香港潮属社团总会、香港广东社团总会、香港福建社团总会等18个团体主办的《一代伟人周恩来》大型专题展览在香港中央图书馆揭幕。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中央驻港联络办副主任李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周恩来四位亲属等出席主礼。
 +
 
 +
展览通过大量历史图片、珍贵文物及纪录片,以“寻求救国真理 致力中华崛兴”“扩大爱国阵营 筹划开国大业”“指导香港工作”等九个主题立体展现周恩来伟大一生及贡献。
 +
 
 +
展览中周恩来“精研业务,提高效率,反对浪费,严守纪律”的手迹引得众多观众排队合影留念。“指导香港工作”板块也吸引了很多参观者,其中展出了1956年周总理会见香港大学师生、香港工商界、影视界、文化界的照片原件以及对“东江水供港”计划安排的文件等珍贵文物。 外,还展出了1949年新中国 立特辑原件、周恩来指示制订国徽和国旗方案原件等珍贵历史文物。
 +
 
 +
展览展示了周恩来从青少年时期到逝世前的历史图片、文物、手迹等,反映其在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巨大影响力。其中周恩来穿过的睡衣、用过的笔袋和垫子都是首次公开展出。
 +
 
 +
展览突出展现 周恩来 与香港的 密切 联系,包括在1927年辗转香港治病的照片,1956年会见香港大学师生的照片,1957年发表的《关于香港问题的讲话》,上世纪60年代初对“东江之水越山来”计划 安排等
 +
 
 +
开幕礼云集香港各界嘉宾逾700人,出席的周恩来亲属除 周秉德 外,还有周恩来侄女周秉建及侄子周秉和、周秉钧。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中联办副主 李刚,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詹永新,解放军驻港部队周伟军大校,周恩来总理贴身卫士、原 央警卫局 高振普将军,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女儿李紫阳女士,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主任廖心文女士等也专程从北京来港参加活动。
 +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在致辞时表示,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辉煌历史的卓越领导者,他时时不忘祖国统一大业,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做了大量基础性、开拓性工作,为促进香港繁荣、增进香港与祖国联系作出过历史性贡献。
 +
 
 +
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展览内容丰富,很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我看有很多青年人参观展览非常欣慰,这能使他们加深对祖国近代史、老一代革命家的认识,意义深远。”在香港回归祖国14年纪念日之前举办这个展览,对港澳同胞了解中国近代史 了解老一辈中国领导人与港澳的历史渊源非常有意义。她指出,周恩来在建国后关心香港问题,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为后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奠定了基础。
 +
 
 +
主办方之一的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杨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香港回归祖国14周年,祖国和香港的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作为民间团体,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次展览引导人们探寻这些成就从何而来,看到老一辈革命家对香港和祖 做出的积极贡献。
 +
 
 +
展览于2011年6月26日至29日一连四天在港展出。据悉,首日的展出已吸引超过2500人入场观看
 +
==参考资料==
 +
{{reflist}}

於 2019年12月8日 (日) 14:39 的最新修訂

周秉德.jpg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周秉德
  • 主要成就:曾任中新社副社長、全國政協委員
  • 出生地:哈爾濱

出生地點

周秉德,是周恩來之弟周恩壽6個子女中的老大,是周恩來的嫡長侄女,1937年出生在哈爾濱,是周家直系4代人中出生的第一位千金。 周家一直是男丁興旺,女性稀少。以周恩來這一支而言,祖父親兄弟5人,沒有女性;父輩親兄弟4人,又沒有女性;到了周恩來自己這一輩是親兄弟3人,還是沒有女性。所以,周秉德就是周家直系4代人中出生的第一位千金。因此,她的降生,使整個周家的人都十分高興。周恩來的四伯母楊氏居住天津,還特意請人幫她寫信到哈爾濱,表示對這位孫女降臨人間的祝賀;周恩來的二弟周恩溥為這位侄女的出生寫下了「吾家添丁,周門大喜」八個字;周恩壽還特意跑到吉林,找時任吉林省教育廳長、也是周恩來南開的同學幫女兒起名字。這位廳長再三考慮,截取了屈原的作品《橘頌》辭里的「秉德無私,參天地兮」中的兩個字作為她的名字。可以說,她是當時周家人的掌上明珠。 隨着東三省的淪陷,父親周同宇(周恩壽)帶領全家搬到了天津。1949年6月,新中國成立之際,12歲的周秉德隨父母來到了首都北京,來到了開國總理、也是她親伯伯的周恩來身邊。

初進中央

周秉德的父親是周恩來的三弟,解放前在天津做黨的外圍工作。1949年舉家來到北京,正式參加革命工作。周恩來找到弟弟的領導,提出一個「特殊」的要求,弟弟的職位要儘量低,待遇要儘量少。「父親做的是工會、倉庫的一般科員,我家的房子就非常小,兩間西曬、不通風的小平房,加起來也就20平米。」周秉德姐弟3人便住進了伯父周恩來的家,一直到1964年結婚成家,她才搬出了中南海。 那是1949年6月她12歲的時候。她還記得,伯父一看到她就高興地拉着她的說:「來,來,讓我看看你像爸爸,還是像媽媽。嗯,都有點像!」把她安頓在中南海豐澤園住下來後,伯父就忙工作去了。她住在伯父旁邊的小書屋,也與毛主席一家毗鄰而居。 有時候在外邊玩,就碰到李敏,那時候李敏還叫嬌嬌,她們幾個「海」里的同齡孩子便常在一起玩。後來,江青和李訥從蘇聯養病回來,帶回兩部小自行車,她們都用這兩部自行車學着騎,很是熱鬧。周末春藕齋辦舞會,她們這群小姑娘也跟着伯伯、叔叔們一起跳交誼舞。「我跟毛、劉、周、朱都跳過,我伯父跳得絕對是最好的,所以他最忙,很多女孩都排着隊地去找他跳,我也參與排隊,但每次都跳不了一個整曲,跳一兩圈就好了,很快就得換人。」 她們在「海」邊玩時捉到小魚小蝦,李敏、李訥說拿回去給我爸做湯吧,一起去「進貢」,毛主席高興地吩咐拿去做湯。「湯做好以後,我們陪他吃頓飯,桌子上有紅燒肉、苦瓜,他一定要我吃苦瓜,我從小沒吃過苦瓜,我看着挺鮮綠的,就夾了一塊吃,一吃覺得苦就不願意吃。他說:『得吃苦瓜,不吃苦瓜不能吃苦,不吃辣椒不懂得幹革命。』」至今她還珍藏着「毛伯伯」寫給她「好好學習!毛澤東」幾個大字。

乘坐公交

周秉德稱呼伯母鄧穎超「七媽」,因為伯父在大排行里排老七。她在一生沒有生育的伯父伯母身邊生活了15年,鄧穎超曾說:「秉德與我們的感情最深。」但他們姐弟們並沒有因此得到嬌縱。周秉德平時住在學校,她上的是師大女附中幹部子弟班,學校里大家都住在一個大房間的上下鋪。「我記得很清楚,一個月七塊錢的伙食,吃得肯定很一般,難得有什麼肉,經常是燉茄子、燉白菜,有一點油星。穿衣服也都是大棉襖,夏天有時候發條裙子那就是很高興的事了。」 有時候周六要回家,看到別的同學有車來接,她卻得自己坐公交車回去,中間還得倒車。回去後小姑娘心情有點不平衡,就跟伯母說:「你看人家都有車來接……」伯母說:「你記住了,你就是普通學生,將來長大了,你就是普通勞動者。不能因為伯伯是總理,你就有任何的特權思想,你不能有任何的特殊化。」 從小的這種「平民」教育,給他們姐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弟弟周秉鈞、妹妹周秉建在八一學校讀書,平常給他們兩毛錢,倒公交車上學。一旦嘴饞吃個冰棍把錢花了,那就得走路去上學。一次期末要放假了,學生們要拆洗被子,他們看見別的孩子家裡有車來接,就找老師要了個信紙、信封,給伯母鄧穎超寫信,信上寫道:「七媽,我們放假了,請派車來接,因為有行李。」下午衛士叔叔騎着自行車來了,找到他們後,把被子都馱起來,到校門口找了兩輛三輪車拉回家。回去後七媽稍顯自責說以後要惦記着去幫他們運回行李,但又教導他們說:「要車的口氣還真不小!但車是伯伯工作用的,你們是老百姓。」 有一次,周秉德清早坐在院子裡看書,不料,伯父看見後批評她說:「解放軍戰士在打掃庭院,你怎麼能一個人在這裡看書?」她一聽馬上把書擺下來,和叔叔們一塊打掃衛生。伯父很少批評她,這是讓她記憶猶新的一件事。從此,她便知道,自己雖然是總理的侄女,但跟戰士們是平等的,不能有任何特殊。

後來周秉德隨夫到貴州,那裡的條件非常艱苦。「曾經有人知道我的身份後不相信,他們互相議論起來就說,她不可能是周總理的侄女,周總理的侄女怎麼可能跟我們一樣受這份罪?如果是什麼親戚,那也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姓周而已。」

回憶生涯

紅牆大院裡的青春

周秉德是周恩來的弟弟周恩壽的大女兒。1949年夏天,12歲的周秉德生平第一次見到她鼎鼎大名的伯父周恩來,住進中南海西花廳。周恩來和鄧穎超一生無兒無女,多年來一直把自己對兒女輩的感情全部傾注在一批烈士子女身上。而親侄女來到身邊自然更疼愛萬分,他們把這個漂亮的小姑娘儼然當成了自己的女兒。小秉德從此也開始了在這個中國最神秘的紅牆大院裡長達15年的生活。

回憶起那段紅牆之內的童年歲月,周秉德覺得那真是段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當時最讓她興奮的,是早年間只能在照片上見到的毛主席,到了這裡竟成為了她的鄰居,就住在周家隔壁。

周恩來日理萬機,並沒有多少時間在家。他總是來去匆匆,走路特別快,衛士比他年輕得多,都得一溜小跑跟着他。秉德和他見面最多的時間是在飯桌上。偶爾有機會和他一起散散步,逛逛公園。工作之餘,為了讓伯伯散散心,秉德有時候和他一起唱歌,她說周恩來最喜歡唱「洪湖水浪打浪』,還很喜歡海棠花。西花廳後院種了十幾棵海棠,每逢春天滿院海棠盛開,十分漂亮。

50年代正好逢上留學蘇聯的熱潮。剛初中畢業的周秉德聰穎優秀,本來完全可以選擇當時絕大部分幹部子女所走的路:高中畢業後赴蘇聯留學。而初三時看完前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的秉德熱血沸騰,當下小做出了一個讓周圍人都大吃一驚的決定:她要報中等師範專科學校,日後做一個電影中瓦爾瓦娜那樣的農村教師。那時的周秉德還只有15歲。「當時老師同學們都很吃驚,勸我好好考慮自己的前程。我回到西花廳向七媽說了自己的想法,她卻立即表示支持,在飯桌上不斷地鼓勵我。伯伯一直埋頭吃飯沒有吭氣只默默地聽着她們的對話。七媽問他說你怎麼不表態?伯伯說:『她得有點獨立思考。你也說,我也說,不是壓力太大了嗎?將來她要後悔起來都沒辦法。』這件事情後來回想起來,別人告訴我伯伯其實心裡肯定還是想讓我讀完高中念大學,或者能留蘇也很好,但他又不能明確地跟我說,因為他一發言就會成定論。伯伯其實是也在觀察我到底這樣做是不是真的經過深思熟慮,但他從來都是要求我要獨立思考,自己選擇自己的生活。」

師範學校畢業之後,秉德被分配到離城20里外一個小學做老師。但3個月後,區里就把她抽調去搞運動了。五六十年代政治運動無休止,她搞宣傳、做文秘,以致幾度想再上大學的計劃都被完全打亂了。周秉德笑了笑說:「我的青春大好年華,幾乎都全部都在運動里度過了。」

參加展覽

2011年6月28日下午,由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香港友好協會、香港佛教文化產業、香港中華總商會、中國養老基金會、香港潮屬社團總會、香港廣東社團總會、香港福建社團總會等18個團體主辦的《一代偉人周恩來》大型專題展覽在香港中央圖書館揭幕。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中央駐港聯絡辦副主任李剛、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李捷、周恩來四位親屬等出席主禮。

展覽通過大量歷史圖片、珍貴文物及紀錄片,以「尋求救國真理 致力中華崛興」「擴大愛國陣營 籌劃開國大業」「指導香港工作」等九個主題立體展現周恩來偉大一生及貢獻。

展覽中周恩來「精研業務,提高效率,反對浪費,嚴守紀律」的手跡引得眾多觀眾排隊合影留念。「指導香港工作」板塊也吸引了很多參觀者,其中展出了1956年周總理會見香港大學師生、香港工商界、影視界、文化界的照片原件以及對「東江水供港」計劃安排的文件等珍貴文物。此外,還展出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特輯原件、周恩來指示制訂國徽和國旗方案原件等珍貴歷史文物。

展覽展示了周恩來從青少年時期到逝世前的歷史圖片、文物、手跡等,反映其在中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的巨大影響力。其中周恩來穿過的睡衣、用過的筆袋和墊子都是首次公開展出。

展覽突出展現周恩來與香港的密切聯繫,包括在1927年輾轉香港治病的照片,1956年會見香港大學師生的照片,1957年發表的《關於香港問題的講話》,上世紀60年代初對「東江之水越山來」計劃的安排等。

開幕禮雲集香港各界嘉賓逾700人,出席的周恩來親屬除周秉德外,還有周恩來侄女周秉建及侄子周秉和、周秉鈞。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詹永新,解放軍駐港部隊周偉軍大校,周恩來總理貼身衛士、原中央警衛局副局長高振普將軍,原國家主席李先念女兒李紫陽女士,周恩來鄧穎超研究中心主任廖心文女士等也專程從北京來港參加活動。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李捷在致辭時表示,周恩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輝煌歷史的卓越領導者,他時時不忘祖國統一大業,為解決香港、澳門和台灣問題做了大量基礎性、開拓性工作,為促進香港繁榮、增進香港與祖國聯繫作出過歷史性貢獻。

周恩來侄女周秉德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展覽內容豐富,很有啟發性和教育意義。我看有很多青年人參觀展覽非常欣慰,這能使他們加深對祖國近代史、老一代革命家的認識,意義深遠。」在香港回歸祖國14年紀念日之前舉辦這個展覽,對港澳同胞了解中國近代史、了解老一輩中國領導人與港澳的歷史淵源非常有意義。她指出,周恩來在建國後關心香港問題,做了一系列的工作,為後來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奠定了基礎。

主辦方之一的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楊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和香港回歸祖國14周年,祖國和香港的事業取得了偉大成就。作為民間團體,我們希望通過舉辦這次展覽引導人們探尋這些成就從何而來,看到老一輩革命家對香港和祖國做出的積極貢獻。

展覽於2011年6月26日至29日一連四天在港展出。據悉,首日的展出已吸引超過2500人入場觀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