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命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澳大利亚天空新闻(Sky News Australia)6月27日引述9月出版新书《武汉到底发生了什么》(What Really Happened in Wuhan)的马克松(Sharri Markson)进行报道。
  • 马克松是澳大利亚沃克利新闻奖得主,现任职《澳大利亚人报》调查编辑,以及兼职澳大利亚天空新闻节目主持人。新书内容主要是她对新冠病毒(SARS-CoV-2)来源的调查。

命题(proposition),在现代哲学、逻辑学、语言学中是指一个判断(陈述)的语义(实际表达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可以被定义并观察的现象。

  • 命题不是指判断(陈述)本身。
    • 当相异判断(陈述)具有相同语义的时候,他们表达相同的命题。
    • 例如,雪是白的(汉语)和 Snow is white(英语)是相异的判断(陈述),但它们表达的命题是相同的。
  • 有人指所确定的诗文等的主旨。
    • 宋王禹偁《赠别鲍秀才序》:“公出文数十章,即进士 鲍生 之作也。命题立意,殆非常人。”
  • 也有称为拟题;出题目。
    • 明王鏊《震泽长语·经传》:“古人作诗,必自命题。”
  • 在同一种语言中,两个相异判断(陈述)也可能表达相同命题。
    • 例如,刚才的命题也可以说成冰的小结晶是白的,不过,之所以是相同命题,取决于冰的小结晶可视为雪的有效定义。
  • 通常,命题是指闭判断,以区别于开判断,或谓词。在这种情况下,命题不是真的就是假的。哲学学派逻辑实证主义支援这一命题的概念。
  • 命题是有真假可言的直述(indicative)语句。所谓语句(sentence)是指文法上表达完整思想的字群,分为四种:直述句、疑问句、命令句,及感叹句。
  • 有些逻辑学家对命题的存有状况(ontological status)存疑,主张使用“语句”一词来取代“命题”。
  • 有些命题,虽然具备相同的文法形式,但从逻辑的观点来看,并不是真正的命题;特别是像那些说某某事(如偷窃)是错的,不应该去做等类似的宣称,虽然文法上是直述的,逻辑上却是命令的或甚至是感叹的,所以并不是真正在表达命题。

联考命题的型式分析

  • “选择题单调,非选择题灵活”,可以说完全是一种先验性的假设,我们找不出任何支持这项假设的正反证据。
  • 命题形式难免会影响考试目的,但抱持“形式决定论”则是十分可虑的。
  • 阅卷品质正趋低落--大学联考的命题方式,在各学科的专家呼吁下,近年有逐渐加重非选择题的趋势,但具体的资料显示,阅卷的品质却相对恶化中。
  • 以去年地理科填空为例,有两位考生的得分,再初复阅委员的评价差距下,正好是天壤之别,一位给满分,另一位给零分。
  • 又如数学填空题总计占四十分,初复阅差距达二十分以上的所在多有。
  • 其他各科,皆莫不如此。
    • 与历年试务报告比较,非选择题比例愈高,评分差距愈大,阅卷品质愈低落。
  • 新闻报导说:“联考命题由单调呆版的‘选择题’,重新走回灵活变化的‘非选择题’,较能考选人才,可是却损伤了阅卷的公平性。”
    • 这段话认为选择题单调,非选择题灵活,扩大后者比例虽有不公之失,却有选才之得─此或能反映社会上一般性的看法。
  • 从测验理论来说,测验需要追求“信度”和“效度”,“信度”指命题有没有区别力,由不同的人评分能不能得到稳定一致的结果,大约相当于前述的“公平性”;
    • “效度”指命题能不能甄别出受试人所应具备的某些“特质”,譬如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归纳能力、推论能力等,大约相当于前述的“能否选才”。
  • 经由测验理论导引,以及长期的实验研究显示,有信度的考题未必有效度,而无信度的考题一定无效度。阅卷评分已经不公平了,那能适当“选才”呢?
  • 同时,前述报导认为选择题单调,非选择题活泼,可以说完全是一种先验性的假设,进一步深思,我们找不出任何支持这项假设的正反证据。命题形式难免会略为影响考试目的,但抱持“形式决定论”则是十分可虑的。
  • 我们期望高信度与高效度的测验方法,要操作命题形式以符合考试目的,而非受限于形式、扭曲目的。
  • 命题人用心,选择题之间勾串呼应,自然能提高效度;命题人不用心,非选择题依然会十分沉闷、十分琐碎无趣。
  • 命题形式之间也会有少许差异。选择题的优点,是命题人可以先规划一套逻辑,然后观察考生是否能发现线索、循序渐进;而问答题的优点,是命题人仅给予一个启示,观察考生能否自行组织一套逻辑。
  • 大学联考是一种普通考试,考生人数众多,才智平庸应属常态分配,联考的任务只需要大致筛选功能的优点,似可暂时保留。
    • 同时,大学生发展的后续力仍十分长远,对特异人才的发掘,在大学联考中不必,也不能期望过高。
  • 对真正资优的考生而言,不论命题形式怎么变来变去,都会过关。
    • 大量使用非选择题,只会使居多数的中间程度考生受害,普遍迫向低分,降低学习兴趣,泯灭彼此细微差距,录取靠运气的成分增加。
  • 大学联考命题形式问题缠绕数十年,围著选择题打圈子,常有改变而未有改进,主因可能是决策者缺乏一种理论上的参考架构,缺乏一种全观的取舍价值,总是用想当然耳的方式,解决一角的问题,制造另一偶的弊病。[1]

高中联考命题老师的选择

  • 联考命题人主要由三个群体组成:大学教授、高中老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教研员)。**三者的比例依次递减,大学教授占的比例最大,一般学科命题组组长都是大学教授。
  • 教育部考试中心有一个专家库,为了保持联考试题的稳定性、连续性,专家库几年才一大换,一般几年内换的人不多。
  • 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在每年1、3、4月份,选择一部分优秀高中教师和一部分大学教授(以各地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为主),充实进命题专家库。
  • 因为联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高校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需贯彻到联考中;
  • 联考试卷的命题精神,又引导著高中教学。
    • 高中在职教师与教研员作为高中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对高校的人才需求不如高校教师把握精准,而且有太强的主观性。
  • 哪些大学教授和高中教师,可以成为命题人呢?
  • 即在行业内非常优秀,高校老师一般都是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高中在职教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一般是有长期教学或研究经验的中学特级、高级教师。
    • 1.不要:指的是高中教师不能是高三课任教师。
    • 因为每个教师的教学都有自己的侧重和偏好,这种偏好会体现在他的命题中。
    • 2.不要: 指的是不能有直系亲属参加当年的联考。
    • 3.不要: 指的是未参与过联考补习、辅导、讲座、编写教辅资料等工作。
  • 命题人每年都需要签“保密协议”。
    • 虽然这个身份是对个人能力的极大肯定和荣誉,但不能对外透露。
  • 为命题人后,每个人首先要上一节安全课,要求在联考结束后,不能撰写点评联考题目的文章,不能对外宣传自己曾是命题人的身份,不能接受媒体采访。
  • 在联考命题组里,除了临时从全国各地抽调来的上述老师,还有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工作人员。
    • 他们中最重要的,就是各个学科的学科秘书。
    • 每年除了命题,这些学科秘书的主要任务是调研联考试题的各种反馈,协助拟写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 在命题期间,他们是命题老师的指导员、参谋员,起到的是“科学把关人”的作用。
    • 尽管不负责具体出题,但学科秘书一直被业界称为联考试题的“灵魂人物”。
  • 学科秘书一般从985大学应届博士毕业生中直接招聘,要求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能熟练使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体 ,中共党员优先,年龄30岁左右,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2]

参考来源

  1. 吴统雄. 毛病 ‧ 不仅于联考命题. 统雄网路社群. 2021-03-13 [2021-06-29] (中文). 
  2. 一点资讯. 两位高考命题人亲述命题经历!首次披露高考试题出炉“神秘”过程. Zi 字媒体. 2017-08-22 [2021-06-2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