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子由蚕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和子由蚕市》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诗

《和子由蚕市》北宋时期的一首七言古诗,作者是苏轼。这首诗是诗人怀念故乡所作,感叹乡人生活艰苦,感慨乡俗,为流年易逝而伤感。

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1]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和子由蚕市》[2]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苏轼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品原文

《和子由蚕市》

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

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

闲时尚以蚕为市,共忘辛苦逐欣欢。

去年霜降斫秋荻,今年箔积如连山。

破瓢为轮土为釜,争买不翅金与纨。

忆昔与子皆童aa3,年年废书走市观。

市人争夸斗巧智,野人喑哑遭欺谩。

诗来使我感旧事,不悲去国悲流年。

作品注释

① 这句是说一个耕种的人要养活十个不耕种的人,是首句"衣食常苦艰"的说明。《汉书·贾谊传》:"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无饥,不可得也。"此用其事。

② 荻,即苇子。饲蚕要搭"山棚",扎"缀头"--四川叫做"树",是用苇子做的。所以需得头年把它砍下来,以备搭扎之用。

③ "蚕台"上一格一格的,放着一张一张的"团扁"--簸箕,叫做"箔"。连山,是指一架一架的山棚,言其旺盛。

④ 瓢轮,土釜,都是缫丝用具。

⑤ 纨,织品中最细的。

⑥ 丱(音guàn),古代儿童束的上翘的两只角辫。童丱,指少年时。

⑦ 野人,这里指乡下人。

⑧ 喑哑,说不出话。言其拙于言词。谩,轻慢、谎骗。

⑨ 去国,离开故乡。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3]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4]

视频

《百家讲坛》 苏轼(一)人见人爱苏东坡

苏轼趣味介绍

参考资料

  1. 苏轼 头条百科
  2. 《和子由蚕市》 诗词文句网
  3. 苏轼简介 古诗文网
  4. 苏轼生平简介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