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密州五绝 东栏梨花(苏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和孔密州五绝东栏梨花》 |
作品名称:《和孔密州五绝东栏梨花》 创作年代:宋代 文学体裁:诗 作者:苏轼 |
《和孔密州五绝东栏梨花》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诗。熙宁十年(1077)四月,苏轼离开密州,改任徐州知州。孔密州,即是接替诗人任密州知州的孔宗翰(字周翰),他与苏轼交谊甚深,时相唱酬。离别后不久,孔便从远道寄来五首绝句诗,东坡读后,很有感触,趁兴和了五首《东栏梨花》便是其中的第三首。
原文
“ | 和孔密州五绝 东栏梨花[1]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
” |
— 《和孔密州五绝东栏梨花》,苏轼诗集卷八 |
注释译文
孔密州:即孔宗翰,字周翰,作者于熙宁九年冬罢密州任,孔继任知州,故称。次年四月,作者到徐州任,作此诗寄孔。一株雪:指梨花。
作品赏析
“梨花淡白柳深青”,起句直扣题面,写出东栏梨花洁白的色彩和茂密的景观。“淡白”的梨花与“深青”的柳叶,相互映衬,对比强烈,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愈益实现梨花的洁白。这种色彩,还有点明节令的艺术效果,柳色青青,梨花盛开,正是春深时分。所以,诗的第二句接着说:“柳絮飞时花满城”,柳叶青翠浓郁,柳絮满城飞舞,梨花怒放在这个“烟花三月”的时节,分外妖娆,为明媚的春光增色不少。
然而,诗人并未为赏心悦目的春景而激发起内心的欢乐,却发出了“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的咏叹。一株雪,就是一树梨花,用雪比喻梨花,唐代诗人早已说过,如韩愈《闻梨花发》:“闻道郭西千树雪”。苏轼面对眼前盛开的梨花,油然产生一种怅然若失的情思,他在心底自问,人生能几度看到这样的清明佳景呢?在这种艺术意想中,蕴含着诗人对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的无限感慨,对不断迁徙、流转无定的深深悲叹。这个结句,情感的包孕量是相当丰富的。
全诗淡雅自然、浑然天成、声情摇曳,跌宕有致,用问句作结,更觉韵味悠长。洪迈《容斋随笔》说张耒极爱赏这首诗,常常击节咏吟。这个记载是可信的。陆游认为这首诗后一联的诗意,杜牧的《初冬夜饮》已经道过(《老学庵笔记》卷十)。其实,杜牧“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二句抒写的情思,与苏轼是不同的;杜诗以梨花喻雪,苏诗以雪喻梨花,写法也不一样,不可以相提并论。[2]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枕头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元祐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3]
参考资料
- ↑ 和孔密州五绝东栏梨花, 诗词名句网,
- ↑ 苏轼《东栏梨花和孔密州五绝(其三)》, 可可诗词网, 2019-05-13
- ↑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 苏轼), 学习网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