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和平门 |
和平门是北京的一个城门,建于民国时期(大概是1926年),位于前门和宣武门之间,它并非是北京的传统城门,而只是在城墙上开的两个拱形券洞,用来连通南新华街与北新华街。
建筑简介
和平门是北京的一个城门,建于民国时期(大概是1926年),位于前门和宣武门之间,它并非是北京的传统城门,而只是在城墙上开的两个拱形券洞,用来连通南新华街与北新华街。
和平门初名“新华门”,1927年改名“和平门”,以区别于中南海新华门。张作霖时期此门曾改名为兴华门,后改回。门洞高13米,宽10米,各装两扇铁门。1958年将门洞拆除,改为豁口。
建国门复兴门和平门命名由来
老北京俗称“四”“九城”指的是内城九座城门,而人们常提到的内城城门名却有十二个之多。多出的三个城门名为建国门、复兴门、和平门。据某电视台评书节目的一位评书演员解释说:“建国门、复兴门、和平门都是日本侵华时所建的。”事实并非如其所说。
“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入北京城,为控制八县,且为了在京西建“新北京”,日军开始破坏北京古城墙,扒开东边和西边各一段城墙,以便城内外交通。老北京人称其为“东城路子”和“西城豁子”,或简称“豁口”。
日本侵华破坏古城给北京人留下了惨痛的记忆。“豁口”二字成为老北京沦陷期间人们的口头语。
1945年抗日胜利,当时的国民政府清除东西豁口的残垣断壁,建起券门,将城墙恢复完整,并将东边的门命名为“建国门”,西边的命名为“复兴门”,城门上还嵌石质匾额以为纪念。
以上所记为建国门、复兴门命名的真正史实。
至于和平门,它出现的时间较建国门、复兴门更早。它是袁世凯当政时,为便利内外城的交通而建。和平门选址在前门与宣武门中间,拆除一段城墙后,建了一座双券门,初名“新华门”。城外的路得名“南新华街”,城内得名“北新华街。
为何称“新华门”?因为明朝建北京城,正阳门内有“大明门”,清朝改“大明门”为“大清门”。民国时改“大清门”为“中华门”,故新建于前门与宣武门之间的门,便称为“新华门”。上世纪二十年代,“新华门”改为“和平门”。[1]
参考来源
- ↑ 建国门复兴门和平门命名由来,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