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黄庭坚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借咏猩猩毛笔来说明为人处世应该有利于社会,而不应像提倡利己主义的杨朱一样。诗人从猩猩及毛笔想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深含着对人生命价值的追寻。
目录
原文
译文
猩猩贪杯好酒,因此喝醉了就走不动了,猩猩又会人话,事情也就不机密了。
猩猩纵使爱屐如命,到头来又能穿多少双呢,但猩猩死后,用它的毛制成的毛笔,却能著书五车。
猩猩毛笔来自高丽,它的功勋在于人们的著述。
猩猩拔出的毛制成了笔,在您的手上,能发挥济世的功用,看来真该把拔一毛而利天下的道理告诉杨朱才对。
创作背景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当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钱勰任中书舍人,出使高丽,得到了猩猩毛笔,写诗以记。此诗为和答彼诗。黄庭坚《戏咏猩猩毛笔跋》:“钱穆父奉使高丽,得猩猩毛笔,甚珍之。惠予,要作诗。苏子瞻爱其柔健可入意,每过予书案,下笔不能休。此时二公俱直紫微阁,故予作二诗,前篇奉穆父,后篇奉子瞻。”《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便是前篇。
赏析
这首诗咏叹毛笔,熔铸典故,结合身世,抒发感情,通过想象和议论来挖掘出毛笔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以精深的艺术功力剪裁旧典入于诗中,生发出崭新的内容和意境,大发议论而又不使人生厌,无一处描摹物象却仍显得天趣盎然。这些地方,正体现出宋人咏物诗的独具特点,更揭示了江西诗派诗歌创作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黄庭坚是运用典故的大师。任渊注此诗已引古书达十八种之多,杨万里《诚斋诗话》中又补充了一种《论语》,用典密度之大,无以复加。此诗体现了黄庭坚用事精微的特色。“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把旧有的典故运用到诗里,表现崭新的内容。像“五车书”“王会”“石渠”“拔毛”这些典故,本来与猩猩风马牛不相及,但经由作者的拼接,竟然构成了巧妙的意境。此诗用典之妙还在于,虽然字字有来历却又使人不觉得是用典,读者即使不知道在用典,一样可以领会诗意,这就是“如水中著盐,饮水方知盐味”的用典活法。
简析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借咏猩猩毛笔来说明为人处世应该有利于社会,而不应像提倡利己主义的杨朱一样。诗人从猩猩及毛笔想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深含着对人生命价值的追寻。全诗运用因小见大的写法,多处用典而不着痕迹,构成巧妙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震撼力。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