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詠華山 寇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詠華山
圖片來自搜狐網

詠華山是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描寫華山的高峻,人在頂峰,群山白雲都在腳下,頂天立地,氣象萬千。全詩布局嚴謹,句意明晰,語言精當,氣象闊大,寥寥數語就道出了華山的雄偉峭拔。其語言雖簡單通俗,但氣勢非凡,頗具內涵。

原文

寇準〔宋代〕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譯文

華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齊平的山。

在山頂抬頭就能看到紅色的太陽有多近,回頭看甚至覺得白雲都很低。

賞析

  《華山》是寇準七歲時的詠詩。寇準,是北宋時期的一個稀世神童,他聰慧過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據史書記載,寇準小時候,其父大宴賓客,飲酒正酣,客人請小寇準以附近華山為題,作《詠華山》詩,寇準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隨口吟出了這首傳為千古佳話的五言絕句。這是一首即景即情之作,每一句都突出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不凡,顯得貼合山勢,準確傳神,可謂是難能可貴的佳作。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這兩句詩意思是說,比華山高的只有藍天,也沒有任何一座山峰能與之平齊,極寫華山巍峨高聳之非常。其中「只有」一詞說明了華山極高,再比華山高的就只有那藍天了;「更無」說明華山是唯一最高的山峰,再沒有任何一座山峰能與之平起平坐。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這兩句意思是說,當你站在高高的山頂的時候,抬起頭來仰望蒼穹,紅日仿佛就在你的頭頂上;低頭俯瞰腳下,蒸騰的雲霧正在半山腰繚繞瀰漫。「紅日」後之「近」字,「白雲」後之「低」字,都極有力地襯託了華山的高聳與陡峭。

  這首詩在寫法上有兩點值得我們借鑑,一是對仗工整、嚴謹,沒有一絲一毫的刀斧痕跡。二是鍊字精準,不着任何痕跡地襯託了華山的高聳、巍峨與陡峭,如前兩句中的「只有」、「更無」和後兩句中的「近」、「低」,都用得十分精準,十分巧妙。無論是對仗修辭手法的運用,還是遣詞鍊字的功力,都說明了絕非等閒之輩所能為之,教人不敢相信它竟然出自於一個七歲孩童之口。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寇凖早年。其創作契機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寇凖七歲那年的春天,父親帶領他登華山,小寇凖高興極了。當他們登到華山高處極目遠眺之時,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這首五言絕句《詠華山》。第二種說法:寇凖小時候,其父大宴賓客,飲酒正酣,客人請小寇凖以附近華山為題,作《詠華山》詩,寇凖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到第三步便隨口吟出這首五言絕句《詠華山》。

簡析

  《詠華山》是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描寫華山的高峻,人在頂峰,群山白雲都在腳下,頂天立地,氣象萬千。全詩布局嚴謹,句意明晰,語言精當,氣象闊大,寥寥數語就道出了華山的雄偉峭拔。其語言雖簡單通俗,但氣勢非凡,頗具內涵。

寇準

萊國忠愍公寇準(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聖元年 (1023) 九月,又貶寇準衡州司馬,是時寇準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於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