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咸陽宮的面積有多大

咸陽宮

來自網絡的圖片

咸陽宮的面積有多大咸陽宮是秦帝國的大朝正宮,秦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咸陽市東區域。咸陽宮是秦朝的代表建築,也是秦的象徵。[1]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國遷都咸陽,營建宮室,至秦昭王時,咸陽宮已建成。

最初咸陽宮位於秦都咸陽城的北部階地上,在秦始皇統一六國過程中,不斷進行擴建。據記載,咸陽宮「因北陵營殿」,為秦始皇執政「聽事」的所在。咸陽宮的「博」和「大」今天的人們難以想象,它的大致布局為:一號宮所在是初建時的咸陽宮城,它西起塔兒坡,經咸陽塬東北行,至涇、渭交匯處,折向南過渭河,整個範圍以咸陽為中心,離宮上百,直徑80餘千米。咸陽宮城占地面積3.72平方千米。


秦遷都咸陽後,咸陽宮一直是歷代國君的大朝之地。秦始皇時在渭水南岸修築新朝宮阿房宮,就是想取代渭北的朝宮「先王之宮廷」,這處作為王宮或皇宮使用的「宮廷」之名即「咸陽宮」。歷代秦王和秦始皇接見各諸侯國使臣、貴賓,為皇帝祝壽舉行盛大國宴,與群臣決定國家大事都在咸陽宮中進行。因此《三輔黃圖》稱咸陽宮「以則紫宮,象帝居」。秦末,項羽攻入咸陽,屠城縱火,咸陽宮大半夷為廢墟。

據《漢書》和《水經注》記載,秦咸陽位於渭水之北、涇水之南。

秦咸陽城的地勢北高南低,全城由北原向渭河逐漸低下,城市最北部是作階梯狀陡起的形勢。宮殿建築群就分布在北部階地即所謂「北陵」或「北坂」的上下一帶。即咸陽市東15千米處,西起武功漆水河畔,東至涇渭交匯處的咸陽原上,渭河的北岸。

東周百年群雄並起,列國都想吞併彼此,但誰都沒有旗幟鮮明的將統一天下作為基本國策。西周號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但真正敢將這一理想付諸實施的只有秦人,秦的建築自然走向高台建築風格。咸陽宮所在的關中地區雄居黃河中游,地勢西高東低,對黃河下游各諸侯國形成居高臨下之勢,統治地位優越,選擇此地建立宮殿和國都透漏出的是秦王的雄心和抱負。

秦朝在關中地區修建了300多個離宮別館,在咸陽宮三百里之內。秦始皇令這些離宮別館之間用各種復道、甬道、閣道等連接起來。

據央視紀錄片《大秦咸陽宮》介紹:「咸陽宮城究竟有多大?今天結合史書專家認為,帝都咸陽很可能沒有城牆,它的大致布局為,一號宮所在,是初建時的咸陽宮城,其他主要宮殿還包括蘭池宮、望夷宮、極廟等,實際這是一個大型閉合圈。它西起塔爾坡,經咸陽塬東北行,至涇、渭交匯處,折向南過渭河,斜穿東北角極廟和西北郊一系列宮殿,整個範圍以咸陽為中心,離宮上百,直徑80餘公里。如果這樣一個區域,全部算作咸陽都城,它已是漢長安城的上百倍。」

狹義上的咸陽宮,即咸陽宮城,是為主殿區,占地3.72平方千米。是指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國遷都咸陽,在城內營築冀闕,歷代秦王又增建的眾多宮殿,包括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吸收關東六國的宮殿建築模式,在咸陽塬上寫放的六國宮室。

從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來看,大約在戰國中晚期,秦都咸陽開始向渭河以南擴展,直至秦末都一直處於不斷的擴展建設中,咸陽宮的建造也就一直處於擴張之中。在咸陽故城附近發現以及發掘的一些建築遺址,為研究城郊的離宮別館提供了資料。因受到渭河北移的影響,遺址破壞比較嚴重,整體布局迄今依然不是很清楚。

秦咸陽城的北部原區宮殿很多,西起窯店鎮胡家溝村,東至肖家村鄉柏家咀村,宮城遺址基本位於上述宮殿建築遺址區的東西居中位置,這也反映了宮城建築的重要性。

咸陽宮建築群周圍修築牆垣,形成宮城,應是受到戰國時代東方列國都城之中置宮城的影響,它並非沿襲秦國都城本身制度,秦都雍城和棟陽城中均未發現修築宮城。[2]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