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李江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哀李江州》是一首明朝诗歌,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诗词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时期也有着丰富的表现和发展。
明初的诗坛在政治背景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和代表人物。这一时期的诗人们在创作中表达了时代的创伤和个人的遭遇,以及在特殊环境中产生的忧郁与彷徨,形成了凝重悲怆的基调[1]。
“ |
元纲告衅天柱倾,太白夜夜摇光晶。 陈胜之徒起相继,首陷颍蔡次鄂荆。 浩浩妖氛塞天地,不意来薄浔阳城。 浔阳江淮一保障,李侯忠义能支撑。 完城练卒矢杀贼,君臣义重视死轻。 十万红巾夜飞渡,晓觇山前皆贼营。 羽书沉沉烽火急,霜露肃肃边笳鸣。 挺身大小百馀战,斩刈无算贼胆惊。 鼓鼙无声日光薄,阴风西来膏血腥。 奈何中外失救援,皇天后土呼不应。 挥戈跃马决一战,临终骂贼口不停。 英英烈气排山岳,落落芳名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不死,侯今虽死犹如生。 我来泊舟谒祠下,奠以寒泉荐菊英。 坐招五老歌楚些,山光水色含馀情。 |
” |
— [明代]陈琏 |
明朝诗词风格
随着明朝的发展,文学风格和流派也在不断演变。从明初到明中叶,出现了多个文学流派和代表人物,如“台阁体”、“茶陵体”、“前七子”和“后七子”等。
台阁体: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内容多是应制、颂德之作,艺术上讲究雍容典丽,缺乏生气。
茶陵诗派:以李东阳为代表,主张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对声调节奏掌握。
前七子与后七子:分别提出了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和复古、模拟、少创新的主张。其中,“前七子”包括李梦阳、何景明等,“后七子”包括李攀龙、王世贞等。
晚明时期,文学风格进一步多样化,出现了以袁宏道为中心的“公安派”,他们主张直写胸臆的抒情特征,清新轻逸的艺术风格3。
袁宏道:倡导“性灵说”,主张在学古中贯穿作家个人的真情实感,力求学古与求真的统一。
明朝的文人诗词经历了从明初到晚明的演变过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流派。这些发展和变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也展示了文人们对于文学艺术的探索和追求。通过对这些文学遗产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朝文人诗词的独特魅力和发展轨迹[2]。
参考文献
- ↑ 第九讲:明代文学,搜狐,2017-05-12
- ↑ 国学常识——诗的种类大全,搜狐,2019-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