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哈尔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弗朗斯·哈尔斯 (Frans HALS 约1581-1666)荷兰肖像画家。生于安特卫普,出生于1581,1666年9月1日卒于哈勒姆。关于其生平和为人,可靠的史料极少,长期以来传说极多。不过,哈尔斯确实一生潦倒,甚至在1630年代许多顾主委托他作画的时期中,也曾因欠债而为肉铺和鞋匠所控告。晚年更是穷得可怜,临终前4年,全靠哈勒姆市政当局施舍的一笔定期救济金,才赖以活命。

弗朗斯·哈尔斯 (肖像画家)
出生 1581
安特卫普
国籍 荷兰
别名 Frans HALS
职业 画家
知名于 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
知名作品 《微笑的军官》
吉普赛女郎
马莱·巴贝
《弹曼陀林的小丑》


目录

1生平

2风格

3评价

4轶闻

生平

弗朗斯·哈尔斯(约1581-1666)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也是17世纪荷兰杰出的肖像画家。

1581年至1585年之间诞生于安特卫普一个毛纺工人家庭,大约1585年之后,随父母迁居荷兰,定居于哈勒姆终其一生。他年少时便拜在名画师门下,曾参加过反对西班牙帝国统治的荷兰独立战争,战争造就了他倔强孤傲且好酒恃才的性格,据说古怪的脾气使他在人前口碑很不好,曾经因为虐待第一任妻子被告上法庭,妻子也因为郁郁寡欢而早逝。

哈尔斯终生都生活在社会下层,八十多岁时还因为生活所迫而接受美术家协会的补助,他和第二任妻子寄居在养老院中。但画家的毅力又是惊人的,一生在艺术的道路上勤勉不辍,创作了作品二百五十余幅。曾经的10荷兰盾钞票上的头像就是他。

风格

原图链接 来自搜狗 微笑的军官

哈尔斯主要画肖像画。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运用洒脱而准确的笔触来塑造形体,使画中人形神兼备,成为有性格的典型人物。其作品总数为250幅左右, 但迄今还没有发现过哈尔斯的素描稿。这或许是由于画家作画速度慢,习惯于不打底稿,就胸有成竹地在画布上直接画油画。

哈尔斯可能于1600年前后曾从样式主义画家兼评论家卡略尔·凡·曼德习画。1610年或1611年加入哈勒姆圣路加公会。留存到今天的最早署有年代的油画,为《雅各布·扎菲厄斯像》(1611,哈勒姆,哈尔斯博物馆)的一块残片。以此画的风格为依据,基本上可以确定,哈尔斯的另外几幅油画,包括《持头骨的男子肖像》(伯明翰,巴伯美术专科学校)等亦属早年作品。 这个时期正逢荷兰人民革命斗争获得胜利之初,荷兰共和国处于蓬勃向上繁荣以展时期。哈尔斯早期与盛期的作品中充分表现了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反映出革命胜利后荷兰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原图链接 来自7788 吉普赛女郎

约1616年,哈尔斯的独特画风终于形成。《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们的宴会》(1616,哈勒姆,哈尔斯博物馆)等突破了传统的荷兰团体肖像画程式的束缚,画中人不再显得呆板,而富有性格特征,画面气氛热烈,洋溢着荷兰人的乐观主义。这类油画不仅色彩响亮,而且笔法流畅,从中可以察觉出不久后他即将运用的笔触分割画法的迹象。

20~30年代,哈尔斯绘制了许多带有肖像画性质的风俗画。这些画流露出民主思想和对人民形象的浓厚兴趣。他塑造了从军官、富裕的中产者一直到社会底层人物的各种典型人物。这类风俗画充满了欢乐而爽朗的情绪,画中人看上去大多是健康而愉悦的。例如《微笑的军官》(伦敦,华莱士)、《吉普赛女郎》[1](约1628~1630,巴黎,卢佛尔博物馆(卢浮宫))、《马莱·巴贝》(俗称《哈勒姆女巫》)等。

画家以非凡的准确性抓住了人物瞬息间的表情和心理状态,尤其善于描写那种往往会转化为大笑的微笑。画家喜欢选取半身近景的构图,刻画人物时,特别注意面部表情,善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画面生动活泼,不矫揉造作,画中的人物仿佛正无拘无束地自由活动着。虽然多为单人半身肖像,却常常使人联想到画面之外还有其他人物,构成一个情节,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如一幅风俗画。

《弹曼陀林的小丑》描绘了一位滑稽演员的形象,他歪戴便帽,手捧曼陀林,热情洋溢地演奏着,他那斜睨的眼神透露出幽默机智,随着乐声韵律面摆动的身躯仿佛更显示了内心的欢乐。这科热烈的情绪对读者产生了极大感染力。

留存到今天的哈尔斯的团体肖像画总共有8幅(1616~1666), 全部陈列于哈勒姆哈尔斯博物馆中。前期的团体肖像画,如前面提到的《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们的宴会》等,色调鲜艳明快,充满愉快情绪;但是团体肖像画的订件者往往要求画家对每个人都给以平等的表现机会,这使画家不能安排中心人物和一定情节来统一画面与构图,由此不能不造成某种缺憾。哈尔斯尽量将人物安排得错落有致,突破了传统的呆板、平整的布局,努力营造出一种极其热烈的气氛,仍然贴切地体现了哈尔斯肖像画的风格。

这时期,哈尔斯创作的肖像画中充满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在绘画上技巧上也别具一格,运用流畅奔放、挥洒自如的大笔触表现了豪爽自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是哈尔斯肖像画的突出特点,构成哈尔斯伟大不朽的肖像画艺术的独特风格。最后两幅团体肖像画《哈勒姆养老院的男主持人》和《哈勒姆养老院的女主持人》(均作于1664年)则以灰暗色调,渲染了人物深沉、含蓄、内向而细腻的内心活动,画面上洋溢着为画家后期创作特有的悲剧性气氛。

评价

哈尔斯的创作,标志着欧洲现实主义肖像画发展的高峰,是荷兰美术史中现实主义肖像画和风俗画的奠基者。其油画突破传统画法的束缚,运笔洒脱,色彩简朴而明快,对后来欧洲绘画技法的改进有较大启发。他的弟弟D.哈尔斯以及5个儿子均为画家。 哈尔斯家族中的这些人以及可能是他弟子的画家A.van奥斯塔德A.布鲁韦尔J.M.莫莱纳尔等,被后人称为哈尔斯画派。

他死后曾长期被人们忽视,直到17世纪西方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运动先后兴起,哈尔斯才被重新重视,被公认为仅次于伦勃朗的17世纪荷兰大画家 。

轶闻

传说 17世纪初,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东面的港口小城哈雷姆的酒馆里,人们总能看到一个酒鬼,他形象落魄,举止粗俗,动辄举手打人,甚至经常赊帐,但大凡客人老板都对他出奇的和气,并称呼他"画家先生"。 有一天,酒鬼在酒馆里殴打前来寻找他的妻子,恰巧被一位外省来的骑士目睹,骑士便管起了闲事,他上前阻止酒鬼,两人冲突了起来。当骑士耳闻前来劝架的人口中的"画家先生",再看看酒鬼颤抖成一团的手指,不禁忍俊不禁,这个孱弱到打老婆的可怜虫如何会是画家呢。

酒鬼看出了骑士目光中的鄙夷的神情,甩脱众人打开自己的手包,取出一干绘画工具,在画板上飞快地描绘起来。一会儿,在众人面前便出现了骑士那充满鄙视与不屑的笑容,骑士大吃一惊,这幅素描活脱是他瞬间神情的写照,他不禁为刚才冒犯了这位画家而抱憾。酒鬼也一扫不快,挟骑士的手臂,两人重新推杯换盏。回家清醒后,画家调理色彩完整地绘制了千古佳作《微笑着的骑士》,为后人也留下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这个嗜酒如命的画家便是17世纪荷兰画派首屈一指的肖像大师--哈尔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