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哈扎拉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哈扎拉人(Hazaras)伊朗称为哈扎拉人,亦译赫扎拉人,在阿富汗斯坦则称为泰穆里人(Taimuri)或提穆里人(Timuri),哈扎拉族是阿富汗斯坦国内第三大民族,属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的混合类型。“哈扎拉”是波斯语,意为“一千”。有些学者说,哈扎拉是成吉思汗及其后人西征后在阿富汗留下的驻屯兵的后裔。玄奘写了去阿富汗时看跟中国人一样的人,还有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脸像哈扎拉人,这些表示他们在成吉思汗之前就在阿富汗。[1]

民族历史

自16世纪晚期,哈扎拉人在波斯萨法维帝国的史书中和印度莫卧儿帝国开国主巴卑尔的回忆录中开始出现,被描述为居住在喀布尔以西到古尔省,南到加兹尼省这个地区。

自从18世纪中叶现代阿富汗国家形成,哈扎拉人就屡屡受到阿富汗斯坦最大的民族普什图人的迫害,很多人从各个地方被迫逃到阿富汗斯坦中部山区。这个地区被叫做“哈扎拉贾特”。哈扎拉贾特山区以巴米扬为中心,横跨阿富汗斯坦的多个省份,占阿富汗斯坦领土的三成。在普什图人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统治的巴拉克扎伊王朝里,居住在哈扎拉贾特的哈扎拉人被课以重税。但这段时期哈扎拉人还得以部分的地方自治。到了他的孙子阿卜杜尔·拉赫曼·汗任埃米尔的时期,由于一些哈扎拉人支持阿卜杜尔·拉赫曼的叔父,被阿卜杜尔·拉赫曼用军事手段镇压。

1893年哈扎拉人再次反叛,并出其不意收复了哈扎拉贾特的大部分地方,但因弹尽粮绝最终再次被阿卜杜尔·拉赫曼镇压。这段时期,半数的哈扎拉人被杀死,很多哈扎拉人的财产被普什图人抢走,以至于被迫流落在各个大城市内寻找谋生之路。阿卜杜尔·拉赫曼对哈扎拉人的残暴统治造成了后世哈扎拉人和普什图人之间长期的民族仇恨。

1940年在穆罕默德·查希尔·沙赫的统治下,阿富汗政府对哈扎拉人加税,同时普什图人免税并可以从政府拿到补助,这使得哈扎拉人再次反叛。在政府镇压了这个反叛之后,去掉了这个新税。1979年苏联侵占阿富汗斯坦之后,哈扎拉人没有像其他民族一样强烈抵抗,而是自己内部各派互相争斗。最终受到伊朗支持的宗教武装战胜了世俗武装,取得了哈扎拉贾特的控制权。在苏军撤退之后,哈扎拉人分成两派,分别支持和反对拉巴尼政府。在1996年塔利班占领喀布尔之后,哈扎拉人团结一致,和北方联盟联合。但在1998年哈扎拉贾特被塔利班占领,大量哈扎拉人被普什图人为主的塔利班杀害。

哈扎拉人希玛·萨马尔,阿富汗独立人权委员会主席。2001年美国遭到9.11袭击事件之后,因为认为塔利班庇护基地组织,美国出兵阿富汗斯坦,打败了塔利班。哈扎拉人得到前所未有的权利,包括接受高等教育、参军等。哈扎拉人哈吉·穆罕默德·马哈吉吉还参加了2004年的阿富汗总统选举。

语言文化

哈扎拉人使用哈扎拉吉语,这是一种接近阿富汗斯坦塔吉克人使用的波斯语的波斯语方言。和其他波斯语相比,哈扎拉语有很多蒙古语和突厥语的词汇。尤其是戴昆迪省等地的哈扎拉语有大量的蒙古语影响。在喀布尔和马扎里沙里夫的哈扎拉人很少使用哈扎拉语,而是操波斯语喀布尔方言。在西部赫拉特等地的哈扎拉人则是使用科拉萨尼语。在巴基斯坦的哈扎拉人经常使用乌尔都语和英语。

饮食习惯

哈扎拉人的饮食以馕和奶制品为主食,这些与蒙古人的生活方式相同,并且,从奶制品的种类和制作方法上,也能看出与草原蒙古人的联系。哈扎拉人把奶煮沸、发酵、晒干,制成奶酪,这与蒙古人制作奶豆腐的方法基本相同;用做奶酪剩下的乳浆,熬去水制成干酪,这与蒙古人制奶渣的方法相差无几。甚至用酸奶加水制成饮料,用酸奶打制黄油等也与草原蒙古人的制作方法几乎接近。但他们在节庆日的羊肉抓饭则具有更多的中亚风味。


民俗风情

哈扎拉人婚姻中很重视彩礼题。男女订婚以后,关于彩礼的数量还要协商几次,哈扎拉人当中盛行的是嫡堂婚和交表婚。如果男女双方是堂兄妹或表兄妹,彩礼可以少要些。举行婚礼这一天,先由一位富有的、儿女双全的妇女给新娘梳妆打扮,然后,给新娘蒙上盖头,唱离别曲(边哭边唱),一般只对着母亲和姐妹唱。

与此同时,伊斯兰教的毛拉、男性亲属和尊贵客人则聚集在一个大帐篷里,由毛拉诵经析祷,祝贺新人,这一切做完以后,人们把新郎引到唱完离别曲的新娘跟前,新郎将新娘领出帐篷,帮助她骑上早已备好的马或骆驼。新娘家派一位年长女眷与新娘同乘一匹座骑,一直陪送她到新郎家。如果新郎家与新娘同住一村,接亲的队伍则需绕村一周。婚礼期间,一般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娱乐活动,以示庆贺。

哈扎拉人的婚姻多为一夫一妻制,只有少数富有者为一夫多妻。婚姻由父母包办,几乎没有自由恋爱。订婚这天,男女双方的父亲要举行一个换包仪式。男方家长事先要在给亲家的包里放入一定数量的钱,换包以后,就按人头分糖,凡参加者都得到一份。

在服装上,哈扎拉的男人上衣穿无领肥大衬衫,下衣穿灯裤,冬季外罩长袍,腰间束带,有的还要加上一件坎肩。在家时头戴绣花小帽,外出时头缠深色或白色缠头。女人服装与男人的大同小异,基本一致,只是妇女不束腰带,只将头巾包在头上,面部裸露,这与教规的要求有所不同。哈扎拉人的穿着打扮已被中亚穆斯林民族同化,已没有了蒙古服装的遗风。[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