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哈欽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哈欽斯 (著名教育家)
出生 1899
紐約布魯克林區
國籍 美國
別名 robert maynard hutchins
職業 教育家
知名於

1980年歐洲極真空手道冠軍 1981年歐洲極真空手道冠軍

1982年澳大利亞極真空手道冠軍
知名作品 《美國高等教育》
《為自由而教育》
《教育中的衝突》



羅伯特·梅納德·哈欽斯 (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是美國教育家,永恆主義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1899年1月17日,他出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個神學教授的家庭。1915年,赫欽斯就學於奧伯爾林學院,後因入伍中斷學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轉入耶魯大學學習並於1921年畢業。赫欽斯自1923年起在耶魯大學任教,1928年擔任耶魯大學法學院院長。1929年,赫欽斯應聘擔任芝加哥大學校長,推行"芝加哥計劃",對這所大學進行改革。

人物簡介

赫欽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是美國教育家,永恆主義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1899年1月17日,他出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個神學教授的家庭。1915年,赫欽斯就學於奧伯爾林學院,後因入伍中斷學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轉入耶魯大學學習並於1921年畢業。赫欽斯自1923年起在耶魯大學任教,1928年擔任耶魯大學法學院院長。1929年,赫欽斯應聘擔任芝加哥大學校長,推行"芝加哥計劃",對這所大學進行改革。與此同時,他又推行"名著教育計劃",並專門設立了"西方名著編纂諮詢委員會"。

1937年,赫欽斯擔任了馬里蘭州聖約翰學院的兼職董事,幫助該學院實施以名著教育為主的教育計劃。

1951年,剛退休一年的赫欽斯擔任了福特基金會副主席。為了資助教育研究與實驗工作,他提議成立"教育促進基金會"。1954年,赫欽斯改任共和國基金會總裁,領導許多基金會,包括福特基金會、共和國基金會。

1959年創立民主制度研究中心(設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巴巴拉) 。

1977年5月14日,赫欽斯因病去世。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美國高等教育》、《為自由而教育》、《教育中的衝突》等。

高等教育思想概述

1、大學應是燈塔,不應是鏡子;應引導社會,不應迎合大眾的淺近需求。

在赫欽斯看來, 大學"具有一種強烈而嚴肅的使命,這就是思考。大學是獨立思想的中心,既然它是一個思想中心、一個獨立思想的中心,那麼它也是一個批判的中心"。大學成為一個獨立思想和批判的中心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也是大學自身發展的需要。

2、大學的教育目標,不應只着眼"人力",而應着眼"人性",培養有學識、有智慧、止於至善的人。

赫欽斯將大學教育的終極理想確定為智慧及至善。他認為,教育只注意培養人力而不注意培養人性,人類只懂得發展科技而不知善用科技, 其後果是相當危險的。最好的教育應是引導人們普遍向善的教育,即作為一個國家力量最重要因素之一,它的教育應將被統治階級的價值觀導向道德、智慧、審美和精神成長。

3、教育應在特殊中見普遍,在短暫中見恆久,最實用的教育也是最重理論的教育。

赫欽斯認為:社會的產業技術越進步, 教育就越難側重專科。因為社會愈倚重生產技術,它的變革就愈迅速, 專科教育的價值就愈低。我們現在似乎可以肯定地說, 最實用的教育是最重理論的教育。 "人心非器,知識亦非教育。教育是學校所傳授的知識已被遺忘以後尚且餘留的精華,諸如觀念、方法和思考習慣等。這些都是教育留給個人而光芒四射的結晶"。

4、最有價值的教育, 最應由教育承擔的教育是通才

赫欽斯認為,世界的事物、知識本來是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由於人的認識能力的局限,才把它人為地分成學科。只囿於單一學科的教授,肯定會成為井底之蛙。解決這一難題的辦法就是必要的通才教育,通才教育也是辦好一所大學的必要條件。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