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哦,西塘(朱國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哦,西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哦,西塘》中國當代作家朱國喜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哦,西塘

對江南六大水鄉古鎮仰慕已久。拜訪了周莊之後,西塘又走進了我的牽掛。

上午,不顧三十九度的高溫,冒着酷暑,從上海出發去會西塘。走出嘉善火車站,剛過九點,熱情的陽光便勢不可擋地擁抱了我們,汗水瞬間濕透了脊背。

去西塘,交通十分便利。躲開好客的出租車司機,登上公交車,只需投上兩元,就可以直達古鎮。

通向西塘的鄉鎮公路平坦寬闊,來不及頎賞嘉善縣城的優美風景,匆匆而行——心早已被日思夜想的西塘俘虜。

穿過古色古香的景區大門,一片荷塘映入眼帘。西塘,便以她流轉的眼波牽引着我的腳步,不由自主地靠近,再靠近……

其實,這只是西塘美麗的前奏,大幕還沒有拉開,真正的精彩表演還隱身幕後。

隨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繼續前行,邁過一座長長的廊橋,越過一段拂堤柳岸,西塘的紅蓋頭才算剛剛掀起一角。

像周莊一樣,西塘也是一位古樸端莊的女子,與周莊大同小異,把她們比作雙胞胎姐妹,不算為過。

她們是真正的江南女子,水為肌膚,橋搭骨架,河流是運行的血脈,而那些千姿百態的老房子,則是她們樸素的衣裝,就像她們生產的土布衣衫。

我是上午十點左右到達西塘的,陽光火辣辣地籠罩了這座水鄉古鎮。西塘沐浴着這陽光,與我赤誠相見,沒有做作,沒有俢飾,沒有隱瞞。

藍天,碧水,綠樹,紅燈籠,石拱橋;白牆黛瓦的老屋臨水而居,鱗次櫛比;一條條烏篷船在水上悠悠穿行,魚貫而過,船工慢慢地有節奏地搖着單槳;來來往往的遊客緩步石橋、棚廊,神情愜意而淡定……

這就是西塘給我的第一印象。

西塘的水算不上澄澈,卻足可以映出一切。一棵一棵的樹,一座一座的房,一架一架的橋,一艘一艘的船,一隻一隻的紅燈籠,甚至一間一間的門臉和木廊,以及那些閒散的遊客,他們投了不同的影子在水裡。南徐來,水波皺起,水裡水外,分不清誰是誰的影子。

水自然是西塘的命脈,西塘人離不開水。西塘有九條水道,它們相互勾連,形成四通八達的水網。西塘人臨水而居,洗衣做飯,出入家門,全仰仗這些水。有了水的滋養,西塘人的生活有滋有味。西塘的女子水靈着呢,一個個膚如凝脂,面若桃花,眉眼含春,連聲音都脆生生地勾人魂魄。那些守門店的西塘女子,一聲軟軟地招呼,遊客的雙腳便被控制,自動踱入店裡,學着西塘女慢腔慢調地搭訕。

有了水,西塘的橋不再只是橋,它們成了一個個婀娜多姿的舞者,在水中緩舒廣袖,輕歌慢舞,與遊人的身影相攜相伴。

那些歷經明清的老屋,與水更有深深的感情。水流來流去,走了又來,來了又走,老屋守着這些溪流,以慈祥的姿態靜候生活的變遷,就像房屋的主人,不喜不悲,從容度日。

很多遊客都是慕西塘的水而來的。西塘沒有叫錯名字,有水就有塘。遊人愛西塘的水,不懼炎炎烈日,大中午招呼了船工,在溪水中悠遊,偶爾,還哼兩句走板滑腔的江南小調。

有水就離不開橋。西塘的橋有24座,比周莊還多。

橋大多是拱橋,石頭砌的,古樸,結實,耐用。橋邊有樹,枝繁葉茂,與橋極為相襯。橋因樹少了幾分古板,樹因橋多了幾分嫵媚。

邁着嗒嗒的腳步從橋上走過,歷史從腳掌下瀰漫開來。明清的西塘,在橋兩側的水中漾漾成形。乘船從橋下划過,抬頭望橋,水漬風塵,楹聯橋名,無聲勝有聲。向撐船的大叔打聽橋齡,答曰五、六百歲,着實吃驚不小!

女人天生愛美,時時不忘顯擺。她們站在橋上,有的長裙,有的短褲,香肩裸露,長髮及腰,斜掛香包,借了那橋那水那老屋,在驕陽下玩着自拍。

我也拍,不是拍自己,是拍女人的背影,拍顯擺的女子,還有小橋、流水、老屋,以及琳琅滿目的特色商品。

在西塘的街巷中穿行,免不了要看一看這裡的建築。西塘有122條小巷,與城市裡千篇一律的高樓不同,西塘的小巷都是清一色的瓦房。那些瓦房大多兩層,可以稱之為瓦樓。

西塘的瓦樓長相類似,給人的感覺不是單調和枯燥。它們比肩而立,和諧相處,把黛瓦粉牆的身姿放進河水,像腳對腳站立的女子。

隨便走進一條街或一條巷,那些老屋安祥地接納着你,仿佛在外遊蕩了多年的兒女重回母親的懷抱,親切感油然而生。

那些老屋,有的粉飾一新,有的牆壁斑駁,有的爬了青藤,大部分門窗洞開,敞開懷抱迎接八方賓客。

老屋的門楣上懸掛着不同的牌匾,金字,藍字,紅字,絕大多數是刷了黑漆的木匾。木匾不大,如同裝裱好的四尺書法作品。有了這些陳年木匾,西塘的老屋愈顯滄桑。

當然,老屋也有紅火的一面。臨街的,都挑了幾隻紅燈籠在房檐下,紅白相映,宛如迎親或過年的模樣。周莊如此,西塘也如此,她們像是商量好了的。

西塘的老屋離不開廊。也許是為了方便遊客,雨天防水,晴天防曬,臨水的老屋沿河伸出長長的廊棚,紅柱支撐,小瓦覆頂。西塘人心細。一段「煙雨長廊」,長有兩千多米,柱間連有靠背椅。走累了,可以小憩觀景,看一側的各色店面,再看另一側的水面風光。

古老的西塘,商業氣息濃郁。然而,這並不減損西塘的內質美。

從臨水的街巷走過,一家一家的門店撲面而來。西塘門店的商品以小吃、工藝品和服裝居多。這些商品大多是本地特產,有些是西塘鎮的秘制。

有一家「花製作」,生產的衣服花色和款式堪稱一絕。店面不大,很有特色,女遊客流連忘返。

穿貨愛新衣,吃貨愛美食。西塘的美食眾多。有人說,到了西塘,只看不吃,等於白來。小吃店裡,高朋滿座,生冷鮮熟,吃得不亦樂乎。

西塘人很會做生意。單從一面面招牌的色澤和名稱就能看出來。店名好像隨意而為,其實都是花了心思的,遵循的原則好像是與西塘的風格保持一致:古樸、詩意、靈動……

這裡的招牌簡直算得上一景。「憶江南」「梧桐花開」「花都開好了」「半朵悠蓮」「如」「風雅陶笛」「江南風」「依水人家」「初見」……列舉不盡,一個個富有詩意的名字,讓人浮想聯篇。花都開好了,你來了嗎?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周莊有江南首富沈萬三,有沈廳、張廳,有去那裡參觀的名人三毛和寫生的陳逸飛,還有三毛茶樓。

西塘也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護國隨糧王廟,蠟像逼真,威赫宣宣;西園朱氏以詩禮傳家,醒人耳目,令遊客沉浸其中,不忍離去;醉園王氏以版畫文化傳承,書香馥郁,讓人醉經、醉園、醉版畫。還有鈕扣博物館、酒文化博物館、瓦當文化展示館、根雕館,以及一些西塘名士陳憲初等人的故居,包括王宅、倪宅,都彰顯了西塘不凡的往昔繁華和悠久的文化史。

西塘碑刻不多,她的歷史不需要這些冷冰冰的東西。風霜雨雪的過去,都刻在瓦片老牆裡,刻在一座座石橋的斑駁皺紋中。透過那些風霜石橋和閱世老屋,一眼便能知曉,她有着滄遠、厚重的過去,心立刻生出幾分敬意。

西塘人的生活用一個字概括就是「慢」,一種幸福的慢。她仿佛世外桃源,遺世獨立,過的是自給自足的男耕女織的生活。

商業氣息只是西塘的表象,很多西塘人還要耕作為生。他們好象沒有時間觀念,悠悠地打發着日子,就像那些經世的老屋、石橋與河流,不疾不徐。

他們做生意慢不經心,不拉客,不逼客,更不宰客,招呼一聲,隨你自覺,來了歡迎,走了也不強留。生意在他們是消遣,是詩意,不是謀生的必須。

徜徉街巷,觀賞門匾,更印證了我的猜測。漫時光,舊時光,等時光,小時光……懷舊,慢慢享受生活,安度時光,已經融入了西塘人的血液。滾滾紅塵,名韁利鎖,凡夫俗子為名利奔走,整日憂憂慽慽,如履薄冰。西塘人呢,怎麼就這般與世無爭?

西塘一游,能洗去我們身上的鉛華、消彌心中的焦燥嗎?

到了水鄉古鎮,是要候夜的——慢慢地等夜走近。只有在夜裡,才能領略到西塘迷幻的美。西塘,期待我留步,只待夜暮四合。

可惜,在嘉善訂了酒店,再因行程所限,只得抱憾而去。

不過,前年我去過周莊,恰逢夜晚。我拿周莊的夜還原西塘的夜,她們是姊妹,一定差不了多少。這樣想着,周莊的夜便是西塘的夜:一排排紅燈籠亮如星眸,一隻只小船穿梭夜航,一座座石橋行人徜徉,一個個門店賓客盈室。老屋,紅燈,流水,古橋,遊人,構成了別致的江南世界。

不過,西塘有很多「酒吧」。入夜,這又將是一個怎樣的小世界?燈紅酒綠、紙醉金迷?

西塘,我還會再來的,在某個花都開好了的春夜。

河旁,那面供遊人塗鴉的白色牆壁,還有那對戀人題寫的詩歌,伴着美麗的西塘,一同沉入我的夢裡:「和風細雨落廚窗,小船滿載水微漾。夢裡縱有萬千景,不如一次游西塘。」

哦,這就是西塘的魅力![1]

作者簡介

朱國喜,男,1968年生,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鎮人,中學高級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