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唐景崧

增加 2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唐景崧任台灣民主國總統後,一方面向列強發出呼籲,希望得到他們的承認,並以準備允許外國租借台灣礦山、土地等權利,換取列強對台灣的共同保護,來抵制日本的占領;同時對台灣的防務進行了重新部署。唐自率一部兵力駐台北,總攬全台軍政大權,並分兵把守各海口要隘。台北是台防根本重地,本應派重兵駐守。道員林朝棟在中法戰爭中防守台灣,勇敢善戰,曾大敗法軍;劉永福所部黑旗軍在越南抗法,戰功卓著,名震遐邇。但這兩名戰將都受到唐景崧猜忌,被調離台北。而唐景崧自率新招募未經訓練和陣戰的廣勇駐守台北。
1895年5月29日,侵台日軍在三貂角澳底登陸。6月3日占基隆。基隆失陷後,同知 [[ 方祖蔭 ]] 到台北請唐景崧率兵駐紮八堵作死守計。唐景崧不允,只派護衛營前往防禦。6月4日,部下再請唐率隊出戰,被唐拒絕。當日,唐景崧攜巡撫印由後門逃往淡水。在淡水電令丘逢甲、林朝棟、 [[ 楊汝翼 ]] 等速率兵赴援,而他自己卻於6日帶親兵由淡水乘德國船逃回大陸。
===戰敗===
唐景崧棄台後,人心惶惶。台北潰兵四處搶掠,藩庫存銀被搶劫一空。倉庫失火,秩序大亂。1895年6月7日,日軍占領台北。曇花一現的台灣民主國宣告敗亡。
台灣保衛戰失敗,耐人尋味的是清政府並沒有追究唐景崧的"叛逆"大罪,而是讓他閒居桂林。他在榕湖南岸建五美堂別墅,致力於 [[ 桂劇 ]] 改革,成為桂劇的奠基人。唐景崧還曾出任榕湖(經舍)、 [[ 桂山書院 ]] 山長(校長)。他任教期間,培養了 [[ 馬君武 ]] 等著名人物,並支持、接濟了康有為在桂林的維新活動,捐辦了聖學會,為新學在桂林的蓬勃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ref name=“kk">{{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blb4rn6.html | title=唐景崧與「台灣民主國」 | language=zh | date=2018-08-31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2-09}}</ref>
== 參考資料 ==
{{reflist}}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