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唐景崧

增加 73 位元組, 4 年前
擔任總統
[[File:唐景崧.jpg | thumb | 300px | 唐景崧 <br> [https://www.epochweekly.com/b5/457/15854.htm 原圖鏈接] ]]
'''唐景崧'''({{bd|1841年||1903年|catIdx=T}}),字'''維卿''',[[中國]][[清朝]][[政治人物]],[[廣西]][[桂林府]][[灌陽縣]]人。[[同治]]年間以進士入詞林,改吏部主事。[[中法戰爭]]期間,請纓南下[[越南]],招撫[[黑旗軍]][[劉永福]],且領軍與法軍激戰有功,歷升道員、布政使,署[[臺灣省]]末任[[巡撫]]。 [[ 光緒 ]] 二十一年([[1895年]]) [[ 臺灣 ]] 被割讓予[[大日本帝國|日本]]後,曾出任短暫存在的[[臺灣民主國]][[臺灣總統|总统]]。
== 生平 ==
=== 初入仕途 ===
[[ 道光 ]] 二十一年([[1841年]])唐景崧生於[[桂林府]][[灌陽縣]]一個書香之家。其父 [[ 唐懋功 ]] [[ 舉人 ]] 出身,但入仕無門,以課館爲業。唐景崧幼時家境貧寒,母親早逝,與弟[[唐景崇]]、[[唐景崶]]三人均刻苦讀書不倦。後來,唐懋功被 [[ 桂林 ]] 王姓富商聘爲私塾教師,兄弟三人隨同前往。[[同治]]四年([[1865年]]),唐景崧考取乙丑科二甲第八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改[[吏部]][[主事]],多年不得升遷<ref>《[[臺灣通史]]·[[s:臺灣通史/卷36|卷三十六]]》:唐景崧,字維卿,廣西灌陽人。以編修轉部。性豪爽,饮酒赋诗,遨游公卿间。</ref>。
===台灣民主國獨立===
===擔任總統===
唐景崧任台灣民主國總統後,一方面向列強發出呼籲,希望得到他們的承認,並以準備允許外國租借台灣礦山、土地等權利,換取列強對台灣的共同保護,來抵制 [[ 日本 ]] 的占領;同時對台灣的防務進行了重新部署。唐自率一部兵力駐台北,總攬全台軍政大權,並分兵把守各海口要隘。 [[ 台北 ]] 是台防根本重地,本應派重兵駐守。道員 [[ 林朝棟 ]] 在中法戰爭中防守台灣,勇敢善戰,曾大敗法軍;劉永福所部黑旗軍在 [[ 越南 ]] 抗法,戰功卓著,名震遐邇。但這兩名戰將都受到唐景崧猜忌,被調離台北。而唐景崧自率新招募未經訓練和陣戰的廣勇駐守台北。
1895年5月29日,侵台日軍在三貂角澳底登陸。6月3日占 [[ 基隆 ]] 。基隆失陷後,同知[[方祖蔭]]到台北請唐景崧率兵駐紮八堵作死守計。唐景崧不允,只派護衛營前往防禦。6月4日,部下再請唐率隊出戰,被唐拒絕。當日,唐景崧攜 [[ 巡撫 ]] 印由後門逃往 [[ 淡水 ]] 。在淡水電令丘逢甲、林朝棟、[[楊汝翼]]等速率兵赴援,而他自己卻於6日帶親兵由淡水乘 [[ 德國 ]] 船逃回大陸。
===戰敗===
{{reflist}}
[[Category: 中国古代 清朝 军政人物]][[Category:中國人]]
98,376
次編輯